《浓缩六句话与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浓缩六句话与有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好的家庭教育浓缩六句话2009-03-21 21:24好的家庭教育浓缩六句话来源:新浪博客 一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自我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就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就不要你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全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说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
2、许多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可是却从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的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进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二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就像沈丽萍同志所做
3、的那样,如果不是由她亲口所说,人们是不会想到她在儿子王嘉鹏的成长背后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她的同事、朋友们都说:你除了当时飞机掉下来没办法外,其他的你都做到了极致,你没有耽误这孩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不容易啊!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了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没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出去打工吧,人家上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更何况你能不能上大学都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毛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也吃不起的人,
4、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说这样的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初中都没毕业,但她却让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做到呢?三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优秀孩子多是优质
5、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四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们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
6、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学习上的导师。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们的汗水。五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对于孩子进入初、高中的父母,普遍都有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冲突更多,不
7、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有的是下岗)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优秀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大都做得较好,他们的良好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守了这样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得最差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
8、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静下心来找到解决的办法。六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对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而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传主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
9、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因此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的,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父母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2009-03-20 18:20乐乐一岁半了,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好多,自我意识增强了不少,这个时期的孩子怎么教育呢?养鸡养鸭也要学习,培养小宝宝更需要学习了,假期,我读了几本关于育儿方面的书,其中小巫写的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我觉得非常好,很多观点我都很认同。小巫是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咨询员,两个孩子的妈妈,出
10、版过让孩子做主和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是小巫写的第三本书。书中开篇小巫讲述了她儿子Sam的一个故事,一个周末,Sam从公园回来得到了三条美丽的金鱼,他爱不释手,给金鱼喂了很多鱼食,又一直抓金鱼玩,父母劝告也不听,结果,小金鱼死了,Sam放声大哭。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你是的父母,你会怎么做?马上到自由市场买一条金鱼回来?小巫是这样做的:把Sam抱在怀里安慰他,Sam说再去钓一条,小巫说天黑了,今天不能去钓了,明天也不行,要上幼儿园,要去,只能够下个周末再去钓鱼。Sam的爸爸过来说,“谁让你使劲儿玩它们,不是告诉过你鱼这样会死吗?”(我想大多数家长都会这样说)小巫说:“不要说他了,这么漂亮的鱼死
11、了,多令人难过啊,让他伤心一会儿吧。” Sam哭啊哭,吃完晚饭还接着哭,小巫让Sam给阿姨打了个电话,分享了这份悲伤,哭够了,Sam洗了一个澡,心情转好了。读到这个故事,我觉得小巫的做法太棒了,让孩子完整的经历了一次自己制造的伤痛,学会了努力的面对现实,平静的放弃自己的愿望,让孩子在这个经历中成长。要是我,看到孩子哭得那么厉害,自己肯定会心软,说不定马上出去到市场买一条金鱼回来,让孩子别哭了。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那就是帮助孩广逃脱了痛苦,同时也逃避了责任。而实际上,痛苦是孩子成熟道路上最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美国心理学家、 和孩于建立疆界的作者克劳德与唐森博上说,“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
12、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从小学会逃避痛苦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加倍的痛苦这些问题来源于逃避暂时挣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迟享乐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会失去即时所需的东西,对于不能马上实现的愿望感到难过,而后适应困境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欢乐和成功会接踵而至。”书中提出了训育儿童自律的四大原则延迟满足、承担责任、忠于真相、求得平衡。拿Sam这件事情做例子分析:首先,他必须承担的责任是自己不了解金鱼的特性但又一意孤行,没有听取爸爸的劝告,把金鱼“玩”死了。失去了心爱的金鱼,他非常伤心,这是他行为的自然后果,没有别人可供谴责。其次,失去金鱼后他的本能反应是再来一条,替代上一条,以拥有的快乐替代失去的伤痛。
13、但是,没有经历失去的伤痛,又怎能深刻领会拥有的快乐呢?延迟满足的目的在于先经历痛苦、战胜痛苦,从而增进享乐的感受、提高满足的意义。第三,他必须面对的真相是爸爸妈妈以及他自己都不是全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办法扭转局面的。金鱼已死,不能复活;时间已晚,不可能再获得另外条金鱼;即使是明天,也要先上幼儿园,等到周末才能有机会弥补今天的损失。虽然他很伤心,但是生活照常继续。第四,他需要找到平衡自己的方式那就是放弃拥有的愿望、接受现实,用理智规范情绪。这样做,其实非常痛苦。但是一旦掌握了这门艺术,他就能成长为一个内心拥有强大力量的人。从这个故事中,我有三点启发:一、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马上满足他。孩子一
14、哭,你马上满足他的要求,以后他就知道了用哭来要挟你,知道哭就可以达到目的,就会变得越来越爱哭。二、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三、要认同孩子的感受。孩子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这都是他自己的体会,千万不要斥责孩子“我不是早告诉过你吗?干吗不听我的?” 无论孩子怎样哭闹,家长自己一定要保持平静。给孩子讲道理,不要嘲笑、打击孩子: “这有什么了不起?也值得哭?明儿再买一条不就得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尊重孩子就从认同他的感受开始,每次乐乐撞在哪里,痛得哇哇哭,我都会把他抱起来,轻轻的拍他的背说:“乐乐,好痛吧,肯定好痛的,妈妈吹一吹就不痛了。”每次乐乐哭一两声就不哭了。父母的尊重与认同真的非常重要,不能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是他们自信心和安全感的来源,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是奠定一生幸福的坚实地基。垂下手来、蹲下身来,静下心来,倾听孩子,感受孩子,接纳孩子,努力做个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