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景诱导学习----浅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点滴.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949570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情景诱导学习----浅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点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设情景诱导学习----浅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点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设情景诱导学习----浅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点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设情景诱导学习----浅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点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设情景诱导学习----浅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点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情景诱导学习----浅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点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情景诱导学习----浅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点滴.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者单位:浏阳市大围山初级中学作者:朱尚楚联系电话:13755093404邮编:410309创设情景,诱导学习浅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教学体会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也需要教育从为了获得科学知识转向为了获得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也就是鼓励学生去主动研究,获取科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阻碍,掌握所学的知识。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探究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发探

2、究欲望 恰当的、诱发性的问题情景具有两个特点: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渴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有一定的情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情景创设是调动学生创设的内因。 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这种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职能的发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感观不能被调动,思维不能被激活,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也就是说不能体现出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显然不会有富有成效的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一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思考:已知东方明珠塔的高度为468米,在前往参观途中的C处测得东方明珠塔塔顶A的仰角为250度,你知道此处离东方明珠塔塔底B还有多远吗?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于是纷纷画图计算,但很快就发现以我们现有的知

4、识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很顺利地引入这节课的研究内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又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的开始我这样问:老师手里有一个三角形,为了布置教室我们需要很多个和这个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你能帮老师画吗?想想可以怎么画?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忙活起来,不停的想着、画着,有的还和周围同学讨论着,我想这样的设计更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去研究、探讨、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老师是作为指导者、合作者来解决问题,真正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也更符合二期课改精神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再如,在教学

5、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堂课时,我是这样安排学生探究的:首先,我给每个学生发三组小木棒,其中一组可以组成三角形,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木棒的长度,一组是两根木棒的 长度小于第三根的长度。然后让学生量出各组木棒中每一根的长度,并用这三组木棒分别摆三角形。最后,我把学生量得的三组木棒长度分别列在黑板上,并就此提出请你用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条件的问题。这时,学生一般会在能够组成三角形的那组数据里寻找关系式。有的会提出两线段的积大于第三线段的关系式,有的会对两根木棒长度的商于第三根进行比较,有的甚至会提出用两根木棒的平方和与第三根木棒长度的平方进行比较。不管学生用哪

6、种方式,我都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引导他们一一筛选,最后剩下所要得到的结论。这种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找准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景。 认知矛盾是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的有理因素。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换过程,而矛盾的转化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指导与帮助正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外部条件,但只有在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下,才可能较好的创设情景并把握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尽可能设计符合学生原有数学知识水

7、平。例如在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的时候我问:窗外的国旗正迎风飘扬,同学们知道这杆旗的高度吗?在得到否定回答后我又问:在一个有太阳的日子里,给你一把尺,你能设计一个测量岂敢高度的方法吗?因为有前几节课的知识作铺垫,再对问题中的有太阳的日子有感性的认识,许多同学都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加以解决,这样就很顺利地将课引入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中去。当然情景的创设,不能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同样的情景,因学生的不同,效果可能完全两样,所以情景的创设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尽可能利用突发的、即席的、真实的情景,这样的情景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及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

8、景。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代生产、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解答,引发学生对真实问题的探究,进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教学统计知识时,可让学生绘制奥运会中各国所得金牌的统计表。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如组织学生调查市场的价格信息或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状况等,上课时把这些信息制成统计表。再如,学习比例后,我带学生来到学校旗杆旁,让学生研究学校的旗杆到底有多高。实际观察后,学生提出了多种测量方法:有学生提出爬上去

9、量,有学生提出量旗杆的绳子,有学生提出去测量旗杆旁边楼房的高度,还有学生提出用影长与杆长的比例关系去测量和计算。最后筛选几种比较合理的方法,分组测量计算,最后汇总,交流讨乱。通过这样的研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逐步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意识,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景创设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许多老师一说起情景,往往只想到情景的引入。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教学效果明显,但情景的创设不应只在课的开始阶段,其实在整个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

10、和应用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景,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出横轴、纵轴、横坐标、纵坐标等的概念后,我是这样设计的:以班级座位的某一排为X轴,某一列为Y轴,且分别规定了它们的正方向,随着X轴、Y轴的不断变化,让学生画图找自己的位置,并说出自己代表的点的坐标。事实证明 这样的设计比单纯出几个纯数学题让学生解答效果明显要好很多。 总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他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情景,挑起矛盾,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并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

11、深化,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的,从而引导学生在研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研究精神和能力。 二、优化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外部环境对个人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他的任务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研究数学,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种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新景象。 1. 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 苏霍母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12、。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成功能让学生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的途径之一是发挥评价作用。不仅要重视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的评价,更要注重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要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就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由此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激励并不仅给予成功的学生。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探究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而未成功者则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因此

13、,对于未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例如学生解题,有的答案虽然是错的,但解题过程往往会有正确的成份,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发现这些正确的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故意示错,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出错,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平行线时,教师通过桌面上摆小木棒,得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有的同学看了书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实际操作(把小木棒竖起来摆弄)、小组谈论,跟老

14、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老师的一番智力搏斗,最后战胜老师,获取知识,增强了立体空间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设计实验性课题,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验性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时,教师根据教材设计相关生活的调查报告,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 比如,任选一条街道的某一段,观察道路两侧还有多少树木尚未栽种?查阅资料,算一算一棵10年的树木一年大约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释放多少氧气?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你

15、的看法和建议; 如果学校要我们建造一个新的车库,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设计方案; 对你周围感兴趣的一件事情进行调查,比如:学生喜欢喝什么牛奶?好买得超市的客流量;班上同学得睡眠时间。请你根据调查情况,制作统计表。从你制作的统计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做出解释,说说你的理由。 实践证明,方法是有效的。学生参与调查的兴致很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独立创新思维得到显著提高。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再例如,在数据得收集与表示一章的学习中,学生经过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实践活动,能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制作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初步从统计图中学会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且不少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智慧。如:根据NBA官方杂志篮圈根据每位球员在7项技术统计上的成绩进行了总排名,飞人乔丹得分17102分,列第二,抢断1277次,列第六。曾辅佐飞人乔丹开创了公牛王朝的皮蓬,出场第21位,732场,得分第10位,13937分,篮板球第21位,5226次,助攻第10位,4330次,抢断第4位,1608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