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有答案和解释).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948085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有答案和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完整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有答案和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完整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有答案和解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完整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有答案和解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完整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有答案和解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有答案和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有答案和解释).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练习(有答案和解释)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1“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歌颂的是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决策出现于()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答案:B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率先进行了改革。当时在农村中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齐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

2、翻番”。下列对民谣解读有误的是() A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高兴心情 B农民获得了自主分配农产品的权利 C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故A项说法错误。B、C、D三项均正确。 答案:A 3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

3、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得出农村收入及消费水平均高于城镇。故B项正确。 答案:B 4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 A创办乡镇企业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1984年开展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好。故选C项。 答案:C 5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

4、的目标 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解析:中共“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现在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件选编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 (2)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第一次被确定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

5、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的思想,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解析:第(1)问,材料一、二分别提出了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实行开放的决策;第(2)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政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第(3)问,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答案:(1)材料一提出对内实行改革;材料二提出对外实行开放的决策。 (2)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历史性转折,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3)中共“十

6、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础巩固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因为这次会议() A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D全面启动政治体制改革 解析: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排除A。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即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所以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21974年,一位农民贴了副对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7、1980年,他又贴了副对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一显著变化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题干出现前后鲜明对比的两副对联,旨在说明农村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3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8、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与1975年相比,1980年的多种农作物产量有很大提高,这与中共中央要求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能力提升 4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坚持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 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确立土地承包关系 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离土不离乡

9、,进厂不进城”形象地说明了乡镇企业的特点。 答案:B 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企业厂长经理发出“松绑”的呼声,说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无法调动企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松绑”的实质是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实行公私合营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表现,排除A项;1984年实行的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10、,排除B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排除D项。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6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题目关键词是“企业”及“下海经商”,以及时间“1984年”,这是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开始的年份,故C项正确;而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是三大改造时期,故A项错误;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是在农村推行的,而材料显然是城市的,故B项错误;1992年的中共“十

11、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D项错误。 答案:C 7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9统计,1991年与1980年相比,国有(营)经济比例由75.97%下降到56.16%,城乡个体经济比例由0.02%上升到4.83%,其他经济比例由0.47%上升到6.01%,集体经济由23.54%上升到33.0%。导致这些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对外开放的深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农村的经济政策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数据变化的本质,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已经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12、向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城市经济体制的全面展开,故A项正确;1992年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B、D两项与题干数据变化没有关联,故B、D两项错误。 答案:A 8“这一年政府发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号。事实上,过去的计划型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材料中所说的“这一年”应是() A1976年 B1978年 C1992年 D1994年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这一年政府发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号”,1976年,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13、,故A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1992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整个改革开放指明了新的方向,故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C 9从1978年到192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是指() A对内进行改革的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14、1992年党的十四大一开始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A、D两项是1978年以来一直实行的政策,B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政策,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0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企业成为一

15、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而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的经营模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故答案为D项;A项与史实不符,B、C两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答案:D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观察下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答案:(1)变化:第一次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变为以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84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1993年:中共“十四大”确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