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简简单单教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23、木兰从》教学例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7948018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也谈“简简单单教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23、木兰从》教学例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也谈“简简单单教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23、木兰从》教学例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也谈“简简单单教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23、木兰从》教学例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也谈“简简单单教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23、木兰从》教学例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也谈“简简单单教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23、木兰从》教学例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谈“简简单单教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23、木兰从》教学例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也谈“简简单单教语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23、木兰从军教学例谈作者:武汉市硚口区水厂路小学 高红英崔峦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当前,简简单单教语文,让语文课回归本真,的确已经成为了大多数老师的共识。但是,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创建“高效课堂”,做到“节节课好”呢?下面,就以木兰从军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几点认识。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围绕“英雄品质”这个话题,安排了3篇课文:女娲补天、木兰从军和军神。木兰从军是个家喻户晓、传颂千古的动人故事。本文以饱含情感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一个

2、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形象,使读者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本册的阅读教学,应主要把握:1、重视朗读,学会默读,学习质疑;2、能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3、注重情感投入,精心组织教学,开展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本课教学要求为: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认识9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智勇敢的精神。针对学生实际,我确定教学重点为: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感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教学难点是: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来体会人物的精

3、神品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一、找准切口,清清楚楚一条线,使教路与学路和谐统一“内容人人得见,涵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歌德)语文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善于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崔峦)把阅读视野伸向“言与意”两个方面,就可以使“语文味”得到最大化的诠释,使阅读教学有层次、有内涵、有张力、有效益。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认真推敲,精心预设,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寻找到一个有利于文本解读的核心话题。这个问题能以最简单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语言材料,能迅速激发和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对话。在木兰从军一课中,课后问题“花木兰

4、是个怎样的人”就是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一条主线。初读课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后,引导学生先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对花木兰的初步印象。“孝顺、善良、聪明、勇敢、坚强、爱国”当孩子们把自己的点滴感受一一写到黑板上后,老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娓娓点拨:“其实,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往往能通过他(她)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如果同学们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相信大家对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会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学生在此感召下产生强烈的自主探究欲望,自读自悟,圈点批画,学堂上的那份宁静和孩子们的那份专注是难能可贵的。在经过潜心会文之后,师生、生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又给学

5、生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流与提升的平台,他们在此可以有感而发,各抒己见,而教师此时应做的则是适时地点拨、引导。通过品词析句,学生对花木兰这一形象的感受由支离到完整,由粗浅到深入, 由片面到立体,在文本言语深处,得意得言,得言得意。而教师刚好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板书,可谓“画龙点睛”:“替父从军花木兰,女扮男装多机智。英勇顽强功绩显,爱国爱家美名传。”二、抓住关键,明明白白几个点,使教路与学路碰撞交集好钢都用在刀刃上。一节课只有40分钟,教师必须深思熟虑,通盘考究,把时间花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和关键点上。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描写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就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所

6、在。课文中最能表现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机智勇敢的精神的词句有三处:一处是对花木兰的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回到家里,木兰坐在织布机前,愁眉不展: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可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谁又能违抗呢?”第二处是对花木兰的语言的描写“木兰打定主意说:娘,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第三处是第六自然段中描写花木兰动作的四个词语“披、跨、渡、过”和“在征战中,她像男儿一样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个句子。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了感情朗读、角色对话和想象练说这些方法来落实训练,突破难点。(一)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得意得言,都离不开个“读”字。首先,从“得意”

7、的角度来看,在诵读中,“意”的解读会越来越形象饱满、情感丰富,仿佛文本中的那人、那物、那景、那情,就在眼前。有时候,费尽心思的言语表达,倒比不上一番声情并茂的诵读,更能引领学生进入意境、体验情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得意的过程,“读”是一以贯之的首选策略,“得意”和“诵读”是必然地联系在一起的。其次,从“得言”的角度来看,文本中的言语形式从来都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言语形式是附着在具体内容之中的,是文本内容一点点地把言语形式给显现出来的。因而,引导学生“得言”的过程,自然也就离不开文本内容,离不开“诵读”。有时候,通过诵读,可以把言语形式的外在特点,如合辙押韵、句式铿锵等,淋

8、漓尽致地传达出来;有时候,通过诵读,又可以把言语形式的内在秘妙,如前后对比、话里有话等,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咀嚼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可谓是一种最常见、最经济、最有效的“言意兼得”的教学策略。例:我对体会花木兰的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就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的“读”(1)从句中的“愁眉不展”一词联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和时代背景资料,体会花木兰忧国忧民的情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2)通过两个反问句的句式变换、对比,深切感受第三自然段中“焦急万分”一词的涵义,体会花木兰尊老爱幼的品质,指名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小结、板书:花木兰真是个“爱国爱家”的人。如果你能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

9、,相信会读得更加投入、更有感情。(指名读、齐读句子)(二)角色对话语文老师最爱“咬文嚼字”,这里面包涵着的是最真最浓的语文味。一遍咀嚼,有一遍的味道:咀嚼内容,文本内涵慢慢显现,从模糊到清晰,从单一到多彩,文本内容的味道具有一种感性美;咀嚼形式,文本范式渐渐显现,有出乎预料之感,有豁然开朗之悟,文本形式的味道具有一种理性美。引导学生进行“言意兼得”中的反复咀嚼,不会单调,不会重复,只会丰富,只会新鲜,正是得意而洋洋,得言而凿凿。例:我引导学生在角色对话中反复朗读、体会课文对花木兰的语言描写木兰打定主意说:“娘,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首先,老师扮“母亲”问读书的学生:“兰儿,你今天怎

10、么啦?愁眉不展的。”着意引导学生以花木兰的口气把在街上看到的事讲一遍。然后,“母亲”忧愁地叹气:“唉,这可怎么办好呢?”(课件出示句二)“花木兰”说:“娘,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母亲” 劝阻:“胡说!女孩子家怎么能上战场呢?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花木兰”撒娇说:“您放心吧!我这么机灵,一定不会让别人发现自己是女扮男装的。娘,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指名扮“父亲”劝阻:“你风华正茂,反正爹这把老骨头也活不了几年了,还是就让我去为国捐躯吧!”“花木兰”回答:“就是因为您年纪大了,才更应该在家中安享晚年呀!爹,就让我扮作男儿,替您去当兵吧!”指名再扮“弟弟”劝阻:“姐姐,天下

11、兴亡,匹夫有责,这当兵的事儿应该让我这个男孩儿去!”“花木兰”坚定地说:“不,你还小,连大刀长枪都扛不动,怎么能上阵杀敌呢?你应该在家好好服侍爹娘才是呀!弟弟,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母亲”再次叹气:“唉,你这孩子呀,脾气就是这么倔!看来,你真的是打定主意了!”最后,学生齐读木兰打定主意说:“娘,就让我扮作男儿,替爹爹去当兵吧!”阅读既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效的对话过程,又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花木兰爱国爱家优秀品质的理解与感悟,而且逐步培养了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三)想象练说追寻“言意兼得”的阅读

12、教学,自然是离不开“想象”的。想象,可以让文本中的“意”,具体形象、清晰丰满地诉诸学生的脑海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此外,想象也可以使文本中“意”的解读,得以延伸拓展,来补白文本中内容的解读空隙。想象,还可以让文本中的“言”,幻化出第二种、第三种表达形态,从而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得以比较,在比较中得以鉴别,在鉴别中得以强化文本言语形式。此外,想象,也可以通过对文本中言语形式的模仿,对文本内容做一次二度创作,达到补白文本、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例:体会“在征战中,她像男儿一样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个句子时,教师通过课件播放课文插图,用音乐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在十余年的征战中,花木兰像男儿

13、一样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你能想象出其中几个具体的场景,说一说吗?”然后,指导学生选择“强敌当前”或“寒夜漫漫”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想象画面,练习描述。学生学着课文,对花木兰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行具体地描述,从中进一步感受到她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在阅读课上,当我们给予学生探究的空间后,收获到的将是学生思维的极大活跃,以及关于“言意”认知水平的全新提升。“无论强敌当前,还是寒夜漫漫,英勇顽强的花木兰都巧妙地隐藏着自己的女儿身份,从中可以体会到花木兰是多么的机智”“一晃十个年头过去了,十余年的征战啊,作者就这么一带而过,既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又反映出了人们对和

14、平生活的无限向往,更让花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的形象屹立在了我们的心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木兰却不要做官,这既表现了她不贪慕功名富贵的朴实本色,也是封建礼教的压迫束缚所致”“回归故里的木兰重现女儿装,文静俊美(而不是秀美、娇美),她既有女儿的柔美又有男子的刚健”学生在朗读中,在对话中,在想象中,不断发现着“言”与“意”的秘妙,在“言”“意”转换中实现着“言意兼得”。三、整体联系,完完整整一个圆,使教路与学路圆融一体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诗这首北朝民歌,是这一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课前,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木兰诗片段。在文质兼美、形神俱胜的原著诵读中,学生不仅对

15、古代女英雄花木兰有了了解,同时也感受到古典文化的无穷魅力,使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升。在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的基础上,相机完成课堂作业:“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交流、总结后,教师又播放了豫剧花木兰片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使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课后作业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其他的巾帼英雄,进行相关的阅读和练笔。此时,“语文”已不再仅仅是一节语文课了,“语文”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在是不简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又希望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些都需要不懈地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