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靓音的2×25W电子管功放的制作.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939300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款靓音的2×25W电子管功放的制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款靓音的2×25W电子管功放的制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款靓音的2×25W电子管功放的制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款靓音的2×25W电子管功放的制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款靓音的2×25W电子管功放的制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款靓音的2×25W电子管功放的制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款靓音的2×25W电子管功放的制作.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款靓音的225W电子管功放的制作2003-3-6动网先锋电源猫推荐时下“胆机”这个字眼,恐怕发烧友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对胆机的认识却是褒贬不一。有的爱之若狂,无胆不欢。有的则认为胆机指标远远达不到高保真的要求,不能算Hi-Fi音响。的确,胆机的音色甜美,柔顺自然,高频细腻,低频柔和,很符合人耳的听音需要,尤其是中高频很丰满,很耐听-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失真,与Hi-Fi背道而驰,但却被音响发烧友所接受。 世界上越是发达的国家,胆机则越流行。日本是胆机“苏醒”最早、最流行的国家。那么无法以Hi-Fi标准来衡量的胆机为何受宠呢?港台朋友很幽默的这样说:“因为晶粒(晶体管)是半导体,而电子管是全导

2、体”?!“胆管放大信号是靠空间来传输电子流的,而晶体管则是靠“半导体”来传导的,胆管的传输特性更接近与我们自然界的声音传播规律-人耳听到的声音是靠空间传播的”?!这些话虽然很荒谬,但胆机的流行却是“爱你没商量”。 音响用电子管的分类 我国在世界上可以讲是“产胆”大国,起初大多数电子管都是仿制前苏联的,比如早期的常用胆还都使用前苏联的型号,6H8C、6H3n、6H13C、6H1n等。后来才使用了统一的国标型号,6H8C改用了6N8P。 音响用电子管的管脚,一般有小七脚(如6J1等)、小九脚(如6N3等)、大八脚(如6P3P等)、平板四脚(如2A3、300B等)、平板五脚(如807)等,211、8

3、45等则为专用四脚管座。近来一些发射胆也常见于音响电路,其声音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但管脚一般都很特殊,如FU-50、FU-46(6146)、FU-33、FU-29等。 电子管如下几个参数我们需要了解:跨导(S)、放大系数()、内阻(Ri)。 跨导(S):即电子管栅偏压对屏极电流的控制能力,S=Ia/Ug;三极管的S与直流工作点有关,工作点处的电流大则S也大,反之S也小; 放大系数():即放大量,=SRi;三极管的值基本上不随工作点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主要取决于电子管的结构; 内阻(Ri):它是这样定义的,即让栅极电压固定不变,屏极电压的变化量Ua与屏极电流的变化量Ia之比,即Ri=Ua/Ia。

4、三极管的内阻Ri也与直流工作点有关,工作点的电流小时,Ri增大,工作点的电流大时,Ri减小。 另外还有个值得考虑的参数,就是栅极电压输入范围,栅极电压输入范围(对于常用电子管可以理解为栅偏压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信号的动态范围,此值跟管子的放大系数成反比,值高的,输入范围也就小,一般用于前级小信号放大,其S比较低,Ri较大。值低的,输入范围也大,可用于功率输出级,其S较高,Ri较小。从电子管的屏极特性曲线看,其输入范围跟屏极电压有关,屏极电压较高时,输入范围也会增加。小信号电压放大胆国产常用的有6N16N4(12AX7)、6N9P、6N10、6N11、6N8P等。我们知道“N”代表的是双三极管,

5、通常双三极管内部的两个三极管的参数一致性较好,用于双声道放大对称性较理想。当然也常见用五极管如6J1等作前级放大的,三-五极复合管如6F2的用量也不小,可以取五极管的高放大量,三极管的线性好的优点于一身。也有用遥截止管如6K4等作放大的。6C系列胆内部多为单三极管,性能指标也很不错,用于音频放大也是较好的选择。只因为是“单”三极管,一级要用一个甚至两个管子,对减小整机体积不利,加之管子的离散性等原因,用者较少。(早期的收音机讲究灯/胆的数量越多越好,而国外偏将两个管子复合在一起,以减少灯的数量,将功率胆与小信号放大胆复合,就可用一只胆完成音频放大。同样,现在的发烧友追求简洁至上,当然用胆越少越

6、好)。 如今国外的一些电子管流入国内,给胆机发烧友增加了换胆的乐趣,常见的有12AX7、12AT7、12AU7、12BH7、6DJ8、6922、ECC81、ECC82、ECC83等等型号繁多,增加了选择的余地。一般五极管的放大倍数较高,内阻较大,失真也较大(但有人却认为用五极管作前置放大的声音好听)。 倒相/推动级胆 倒相/推动级既有电压放大,又有功率放大,还应有一定的输入电压范围,所以不能用高管。一般选用中的6N8P、6N6T等,国外型号有12BH7、12AU7等,当然如果需要较大的推动功率、较高的信号摆动,也可用低功率胆做推动级,如6V6/6P6P、6P9P、6P3P等。 功放级用电子管

7、国产的音频功率放大常用胆是6P3P/6L6G(束射四极管,单端输出6.5W,AB1类输出约30W左右)、EL34/6CA7(五极管,单端输出约7W,AB1类输出约40W)、807(束射四极管,单端输出约7W,AB1类输出约50W)、KT88(束射四极管,单端输出约8W,AB1类输出约50W)、300B(直热三极管,单端输出约8W)、211(直热三极管,单端输出约15W)、845(直热三极管,单端输出约20W)、2A3/6B4G、6C4C(直热三极管,单端输出约3.5W,AB1类输出约15W)、FD-422(直热五极管,单端输出约9W,AB1类输出约50W)、6N5P/6N13P(双三极管,单端

8、输出约4W,AB1类输出约15W)、6P1(束射四极管,单端输出约3W,AB1类输出约10W)。一般直热胆的音色表现较好,不过国产较少见小功率直热胆。一般认为,束射管的声音较粗犷有点似北方的汉子,五极管的声音较艳丽。就目前常用国产功率胆来讲,五极管EL34之类表现较清丽,KT88之类较粗壮,还有些慢吞吞之感,相比之下6P3P的表现就显得柔顺自然,音色细腻、收缩自如,是笔者较喜欢的国产功率胆之一。而且好声的要属“云光”79年的6P3P,还有南京60年的63。6P3P的声音好听的原因,主要是国产6P3P的产量极大,材料、工艺方面当然很稳定。 另外葫芦型胆或球型胆的声音要好于棒型胆,也是不争的事实。

9、另外,经过本人长时间的测量发现,束射四极管产生的失真偶次谐波站主要分量,而五极管则是奇次谐波占主要,所以对于音响来讲,功放级使用束射四极管还是有好处的(大家可以从束射四极管的6P3P与五级管的EL34的声音的对比也可以看到这一点。page 音频功放电路的结构形式由于电子管的内阻较高,一般都需用变压器与负载来匹配(无论单端或推挽)。线路形式一般都比较简单,仅有23级放大即可。即电压放大级、推动级(或倒相级)、功率输出级。每一级按放大形式分,三极管有共阴极放大(具有高输入阻抗、大的电压增益、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等特点,是最常用的一种)、共阳极放大(即阴极输出器,电压增益小于1,一般用做缓冲放大,

10、连接于低阻抗负载与高阻抗信号源之间)、SRPP放大(兼具前两种放大器之优点,尤其是中高频表现良好,是近来小信号应用最多的一种)几种基本形式。 小信号电压放大级:一般常用三极管共阴极放大、SRPP放大、五极管放大。当然也有少数采用差分放大(用于推挽功放,类似“自平衡倒相电路”)。个人认为,三极管共阴极放大的中低频较丰满,但高频欠佳;SRPP放大的中高频非常理想,唯低频不及三极管共阴极放大;五极管放大多见于古老的胆机电路,失真略大;差分放大指标较高,但胆味较淡。 推动/倒相级对于单端功放来讲,这一级应该叫推动级,单端功放甚至可以不用这一级,直接由一级共阴极放大来推动,为了保证足够的增益,常用五极管

11、来担任。对于推挽功放,这一级是倒相级(当然也有第一级兼具倒相作用,这一级就是推动级,也有单独再加一级推动级的)。倒相级又可有如下几种形式:长尾倒相、P-K分相式倒相、变压器倒相,还有负载分压式倒相电路(如Quad II)、自平衡式倒相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等。一般电路常用长尾倒相,其信号的对称性等指标较理想,阴极电阻(就是那个尾巴)越大,信号的对称性越好,故有的电路将这个尾巴接到一个负压点上。P-K分相式倒相电路,是过去使用最多的一种电路,许多经典名机都是这种电路。不过由于电子管的屏极和阴极特性不同,在其屏、阴极上取出的信号就不可能完全对称,尤其是高频信号,对于追求hi-fi的现代发烧友采用较少

12、,但有人认为这种电路的韵味非常好,故追求韵味的发烧友也常采用这种电路;用变压器倒相,倒相后的参数一致性较好,但好的变压器不宜搞到,且频响宽度等指标完全取决于变压器的质量。 对于单端功放来讲,这一级应该叫推动级,单端功放甚至可以不用这一级,直接由一级共阴极放大来推动,为了保证足够的增益,常用五极管来担任。对于推挽功放,这一级是倒相级(当然也有第一级兼具倒相作用,这一级就是推动级,也有单独再加一级推动级的)。倒相级又可有如下几种形式:长尾倒相、P-K分相式倒相、变压器倒相,还有负载分压式倒相电路(如Quad II)、自平衡式倒相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等。一般电路常用长尾倒相,其信号的对称性等指标较理

13、想,阴极电阻(就是那个尾巴)越大,信号的对称性越好,故有的电路将这个尾巴接到一个负压点上。P-K分相式倒相电路,是过去使用最多的一种电路,许多经典名机都是这种电路。不过由于电子管的屏极和阴极特性不同,在其屏、阴极上取出的信号就不可能完全对称,尤其是高频信号,对于追求hi-fi的现代发烧友采用较少,但有人认为这种电路的韵味非常好,故追求韵味的发烧友也常采用这种电路;用变压器倒相,倒相后的参数一致性较好,但好的变压器不宜搞到,且频响宽度等指标完全取决于变压器的质量。 功率放大级单端功放一般采用三极管共阴极放大电路(也有少数采用阴极输出的),对于束射四极管及五极管也多被接成三极管放大形式(当然也有为

14、提高输出功率,工作在五极管或超线性放大状态的)。为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电路一般采用阴极自给偏压,即利用阴极电阻上的压降作为栅偏压。此种形式由于存在很深的直流负反馈,可保护娇贵的放大胆。另外这种电路的音色较柔和,尤其是中频较丰满。若采用固定偏压,虽可提高效率,瞬变、动态及解析力方面表现也要好些,但声音的柔顺程度要略逊一筹(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人采用半固定、半自给偏压的形式,笔者没有亲自听过,也不知效果如何。 推挽功放一般工作于甲乙类(也可工作于甲类,但效率较低)。大功率三极管一般不多见,且价格很高。常用的功放胆有束射四极管或五极管。五极管放大状态的效率较高,失真略大; 超线性放大则介

15、于三极-五极管放大之间,通过输出变压器反馈部分信号至帘栅极。输出功率要比三极管放大高出许多,失真要比五极管放大低很多。可谓两全其美,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推挽放大形式。不过由于是从变压器的抽头取得反馈信号,我们知道,变压器线圈对频响很宽的音频信号的反应是不一致的,其相移等会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反馈回来的信号发生改变,尤其是高频信号,再若输出变压器设计不合理,极易造成高频自激。甚至许多名机也都加有消自激电容,消除自激,这同时也破坏了高频的表现。有的电路则减小输出牛一次侧总的电感量,使得自激频率移至音频范围以外,但这同时对低频不利。另外经查看电子管手册给出数据,一般功率胆帘栅极电压要低于其屏极电压(

16、管内部结构所致),比如6P3P的最高屏极电压为400V,最高帘栅极电压为330V,屏耗最大20.5W,并且最后注明使用中不允许有超过一项的参数超标。当我们按超线性放大时,帘栅极电压已经是大于屏极电压了(并且峰值电压将超出很多),对管子肯定不利(这并非讲超线性放大不好)。发烧友可能要质问我,超线性放大电路风靡全世界,属一代名机电路,我为何要背道而驰,偏偏讲超线性的坏话呢?其实超线性放大电路对于使用高素质的国外功率胆,以及专用变压器,效果毋庸质疑当然是很好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国外一些名机电路看似简单,其实很难仿制成功达到原设计指标,关键在于元器件。有的电路栅偏压调节4只胆共用一只可调电位器来调节,若用国产胆怎么样?麦景图的效果谁都知道,想要仿制成功希望很小。所以我们发烧友不要一味的去“仿”,要分析透彻电路原理。名机电路虽有一定的影响,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