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937406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疏导”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疏导”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疏导”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疏导”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疏导”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疏导”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吉林市第二十五中学校 沈佳斌所谓“学困生”,指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的学生,他们喜欢自由、有时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智力方面,情感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学习态度方面,性格方面等等。教师要仔细研究自己的学生,分析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实际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事实上,由于智能因素而出现的学困生是少数,绝大多数是由于心理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转化学困

2、生采取“心理疏导”是关键。学困生同样具有进步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他们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应具体学生具体分析,逐个解决。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源自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一、作为教师要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每个人的心理上都有自尊的需要。学困生多数本来也有很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但由于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了暂时学习上的失败,使其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丧失学习信心,自卑感严重。这时,如果家长或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怒斥、讽刺、挖苦或以失望、不理睬、歧视等态度对待他们,就会进一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因此,转化学困生必须满足他们自尊的心理需要,防止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注意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对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心理压力也大,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同情和关心,所以要和学困生多接触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二、作为教师要创设成功机会,使学困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 尽管许多学困生对学习上的失败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埋藏着沉重的自卑感。让学困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教师要帮助学困生认识自我,使其明白学习成绩差并不意味着智力就一定差,只要自信、自强,方法得当、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赶上优等生。要让他们得到自我

4、表现的机会,以期获得成功的欢乐,体验胜利的欣慰,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学困生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并及时表扬。这样学困生就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不断增强自信心。三、作为教师要用表扬手法,促进学困生转化适当运用表扬的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注意表扬的艺术,在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中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当学生的进步得到承认并受到表扬时就会萌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从而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激发他们用更加积极的行动去争取更大的成绩。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当的表扬方式,注意表扬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内驱力,才能促进他们更快地成长。四、作为

5、教师要对学困生充满爱心,爱可以改变一切教师只有用自己诚挚的爱心去拥抱学生,才能真正感化学生,才有可能细致观察,正确评价,宽容对待学生们。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尤其需要有爱心的老师去完成,爱心是促进学生进步基础和情感前提,而缺少爱心,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人性本质。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原因父母离异而性格内向,孤僻,并伴有自卑心理,导致学习成绩落后。作为教师要主动找他们谈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给他们以宽容的态度,平等地与其交流,让学困生也能感受到博大的师爱,尽快走出学困的阴霾。总之,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当然,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但作为教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所以,“心理疏导”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只要我们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耐心,多拿出一点时间和精力,就一定能够做好这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