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寒凉药.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93704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讲 寒凉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6讲 寒凉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6讲 寒凉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6讲 寒凉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6讲 寒凉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讲 寒凉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讲 寒凉药.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讲 寒凉药本讲主要介绍具有辛寒、甘寒、苦寒、咸寒、酸寒以及辛凉、甘凉等性味的常用清热药。其中包括清热泻火、清热解毒、16热解暑、清热燥湿,清热化痰、清热凉血等药物。石膏石膏味辛甘,性寒。本品生用为清肺胃火热药,能清火,止渴、除烦、退热;煅用名熟石膏或煅石膏,清热作用大减,有收敛作用,外科常用在敛疮、祛湿、止痒,或作为石膏绷带用。内科常用在以下几种情况:1伤寒阳明经证:外感风寒,传变化热,出现高热炙手,全身出大汗而高烧不退,口大渴、思冷饮,烦躁,甚或神昏狂乱,脉象洪大而数。生石膏能清解阳明经火热,可以本晶为主药,配合知母、甘草,粳米、花粉、芦根等同用(如白虎汤)o如发高热,大汗、口渴已数日,

2、见舌燥乏津、脉象虚大者,可加党参。2时行热疫:流行性热性传染病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目痛,颇似伤寒(但本证头痛如劈,两目昏痛,与伤寒不同),高热狂躁,烦心,口干,狂妄少眠,甚则吐血,衄血,发斑,舌红生刺,口唇焦裂,或大汗口渴,或有小汗,脉象或沉或浮但均有数象,此为气血毒热俱盛。可用生石膏配生地,犀角、黄连、栀子,黄芩,知母、亦芍、元参,连翘、丹皮、竹叶、大青叶等同用(如疫疹一得清瘟败毒饮,请参看第一讲关于药物用量大小的变化)。我曾用清瘟败毒饮方随证加减,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苇流行性热性传染病,确有效果。有的单位用此方加减,已制成注射剂应用,使用起来,既方便又快速,请参阅各地报导。

3、3温病发斑:温病热毒深入血分而高热发斑,或皮下红斑如锦纹,或斑成一片一片,妄狂不宁,舌质绛赤而干晦,或生芒刺,舌苔黄褐少津,脉象细数。可用生石膏配元参,知母,生甘草、粳米、犀角(化斑汤)等同用4胃火牙痛:胃经火热而致牙痛、齿龈红肿、口渴、大便干秘等症。可以生石膏配地骨皮、生地,生大黄、丹皮,升麻、薄荷等同用。兼有伤风者,可加荆芥,防风。5肺热咳喘:肺素有热,外感风寒,皮毛束闭,肺气不宣,邪热内郁,而见咳嗽、气喘、口渴、痰黄、面红,口鼻气热、脉浮数等症。可以生石膏配麻黄、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汤)、荆芥,薄荷、前胡、黄芩等同用。我常以麻杏石甘汤加银花,连翘,薄荷,荆芥,芦根,黄芩、桔梗等,用于大叶

4、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表现为肺热咳喘证者。如痰中带血,可去麻黄加白茅根、炒栀子等,谨供参考。寒水石与生石膏均为清热泻火药,但寒水石清肺胃实火,偏入血分,无解肌这表之力。生石膏清肺胃火热,主入气分,并有解肌达表,使邪外透的效力。大青叶与生石膏皆常用于时行热疫。但大青叶苦咸大寒,偏用于心胃毒热、狂热烦乱、血热亦斑、热毒赤痢等症。生石膏辛甘而寒,偏用于肺胃疫热炽盛,肌热炙手,头痛如劈,大汗烦渴等症。用量生石膏一般为三钱至一两半。特殊需要时,可用至三,四两。入汤药须打碎先煎。注意,治疗重病时,不可用量太小。煅石膏以外用为多,内服较少用。血虚发热,胃弱,肺虚,非实热证者,均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用天然石膏

5、煎汁对人工发热之家兔有明显退热作用。但对石膏的药理尚未完全探明,黄连黄连味苦,性寒。主要有清泻心胃火热、凉肝胆、解热毒的作用。并有燥湿作用。四川产者效力较好,故又名川黄连。由于心胃火热而致口舌生疮,目亦牙痛、尿赤便秘等症,可以本品配生地,木通、竹叶、黄芩,生大黄等同用。如血分热毒郁积而生疮疡疖肿等症,可以本品配黄芩、栀子、黄柏、赤芍、地丁、银花、连翘等同用。温病热邪入心而见神昏谵语、烦躁不宁、汗出口渴、身热、舌红等症。可以本品配合天竺黄、郁金、菖蒲、远志,连翘、犀角,生地、元参等同用。心热亢盛而致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尿黄脉数等症。可以本品配栀子,生地、当归、甘草、辰砂、豆鼓等同用。热邪结滞于胃

6、脘而见心下痞满,脘腹热痛等症。可以本晶配合厚朴,枳实、半夏、瓜萎,陈皮、茯苓、生大黄等同用。黄连配枳实为治心下痞(胃脘部堵塞感)的常用药。本品还有清肝明目作用。常用方如黄连羊肝丸(黄连,龙胆革草决明、石决明,密蒙花,夜明砂、茺蔚子、黄芩、柴胡,木贼草、青皮,黄柏、羊盱、蜂蜜),主治肝经火盛,血虚不荣致两目昏暗,视物不清,羞明怕日,雀目夜盲,胬内攀睛等症。用黄连煎水,外用洗目,也可治目亦目痛,暴发火眼(包括急性结膜炎等病)等症。黄连还能燥湿。对湿热积滞而致的痢疾(腹痛、大便频数不爽、带有脓血,里急后重、舌苔黄腻、口干不欲多饮,脉象滑数),常以黄连配木香、白芍、当归、槟榔,黄芩、白头翁,茯苓,厚朴

7、、枳实等同用。黄连配吴萸可用于肝火旺,肝胃不和而致的胃痛嗜杂,泛吐酸水,配细辛可用于口疮,配肉桂可用于心肾不交,配木香可用于痢疾,配干姜用于腹寒痛下痢,配大蒜用于大便下血。前人这些经验,皆用一寒一热、一阴一阳,互相配伍,互相制约而取得功效,在组织处方时,可资借鉴。黄柏偏用于清下焦湿热,并能坚肾。黄连偏用于清中焦湿热,并能泻心火。胡黄连偏用于骨蒸劳热,五心烦热,并用于小儿疳疾惊痫。川黄连偏用于中焦湿热,并用于各种疮疡肿毒。用量一般三分至二钱或三钱。阴虚烦热睥肾虚泄,气虚作泄等皆忌用。据近代研究报导,黄连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主要有效成分为小蘖硷(即黄连素)。黄芩黄芩味苦,性寒

8、。是常用的清热燥湿和清热解毒药。能泻中焦实火,燥肠胃湿热,清少阳邪热。兼能凉血安胎。1泻中焦实火:因胃火上壅而致的咽痛、牙痛、口腔溃疡、扁桃腺肿痛、膈间闷热、大便干结,肺热咳嗽等症。可用本品清热泻火。常与生地,元参,连翘,黄连、生大黄等同用。兼有外感表证的,可加荆芥,薄荷;咳嗽较重的,可加桔梗、瓜蒌、杏仁、杷叶等。2燥肠胃湿热:对由于肠胃湿热,湿热下注而致的泄泻,痢疾,热淋等,皆刊用黄芩清热燥湿。常配合黄柏、茯苓、猪苓、炒扁豆、炒苡米(湿热泻),黄连,葛根、木香、槟榔(湿热痢)、木通、篇蓄、滑石,猪苓、泽泻(湿热淋)等同用。对中焦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疽(阳黄),也常用本品配合黄柏、栀子,茵陈、猪苓

9、、泽泻、车前子等同用。3清少阳邪热:病邪据于少阳而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食欲不振、恶心欲呕等症,可以黄芩配合柴胡、半夏、生姜、甘草、党参等同用(如小柴胡汤)。我常用小柴胡汤减去党参、甘草、加茵陈,黄柏、栀子、生大黄、车前子、焦三仙,炒槟榔等,用于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对退热、退黄均有良效。去党参、甘草,加炒川楝子、草蔻,炒菜菔子、红花、茜草、白蒺藜、皂刺、焦三仙,槟榔等,随证加减,用于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也有良好效果。谨供参考。4凉血安胎:妇女妊娠,因胎热不安而出现恶心呕吐、心中烦热、口中吐水、腹部不适、饥不欲食等症。可以黄芩配竹茹,桔皮、生姜、黄连,苏梗、茯苓等同用。黄芩洒炒偏用

10、于泻肺火,治上焦湿热,黄芩炭可用于各种热性出血,枯芩(又名片芩,中空而黑的)偏于泻肺胃之火,清肌表之热;于芩(又名条芩,里外坚实,黄色微绿的)偏于泻肠胃之火,并常用于清热安胎。桑皮,地骨皮泻肺经气分之热。黄芩,栀子泻肺经血分之热。柴胡清热由于“苦以发之(发散的意思),是散火热之标。黄芩清热由于寒以胜之”(苦寒直折,以寒胜热的意思),是直折火热之本。同是清热,作用各有不同。二药合用,为治少阳邪热的专剂。据近代研究报导,黄芩有退热及利尿作用;有降低血压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苗,百日咳杆菌及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皆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用量一般为一钱至三钱。脾

11、胃虚寒者禁用。扼子栀子味苦,性寒。是常用的清热泻火药。能清泻三焦火热,祛湿解毒。常用于以下情况:1各种热性病:凡一切由于火热所致的头痛,目赤,牙痛,咽喉痛,口舌生疮,火毒疖肿,发热烦躁,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皆可用栀子清热泻火。常与黄连、元参,黄芩,赤芍、生石膏、生大黄等同用。2血热妄行,由于血热而出现衄血,吐血,咳血、尿血等症,可以本晶配合生地,丹皮,侧柏叶,白茅根、生藕节,白芨等同用。我曾用栀子炭配生石膏、生地炭,黄芩炭、藕节炭,自芨、生赭石、旋复花、白茅根、元参,知母、杏仁等,治疗较顽固的咳血,取得较好的效果(一男性患者,患支气管扩张而咳血甚剧,每晚需到某大医院急诊室过夜,咳血时即急由

12、静脉滴注脑垂后叶素而止血,连续多夜,届时即咳血,经用上述汤药随证加减,服用数剂,未再咳血,即正常上班工作),仅供参考。3黄疸;由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阳黄),可以本晶配合黄柏、茵陈、生大黄,车前子等同用。4湿热淋;湿热下注而发为热淋(小便频数、排尿热痛、尿色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可以本品配合黄柏,木通,滑石、篇蓄,车前子、泽泻、猪苓等同用。生栀子用于泻火,炒栀于,栀子炭(炒炭)用于止血,栀子衣用于清肺及皮表之热:栀于仁用于清内热,去心烦。黄芩偏用于泻中、上二焦的火热,黄连偏用于泻心、胃的火热,并能燥湿,黄柏偏用于泻下焦膀(胱),肾的火热,栀子可用于泻上,中、下三焦的火热。用量一般为一至三

13、钱。注意栀子有使大便溏泄的作用,大便虚泄、无湿热证者均忌用。据现代研究,栀子有促进胆汁分泌的利胆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黄柏黄柏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坚肾益阴。配黄连,木香、马齿苋,白头翁等,可用于湿热痢,配木香、藿香,茯苓、白术等,可用于湿热泄泻;配木通,生地,竹叶、滑石,篇蓄、猪苓等,可用于湿热淋,配茵陈、栀子、车前子、生大黄等可用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配槐角,槐花炭、地榆、防风等,可用于痔疮便血,配苍术,牛膝、木瓜,苡米等,可用于湿热伤筋而出现下肢痿弱,甚或麻木,瘫痪等症。本晶能坚肾清热而益阴,故能清热降火,常配合滋阴药用于清阴虚阳亢所致的虚火。例如知柏地黄丸(熟地、山荑、山药、茯

14、苓,丹皮、泽泻,知母,黄柏)和大补阴丸(地黄、龟板,知母、黄柏,猪脊髓)等,都是治疗阴虚火旺所致骨蒸痨热,盗汗,梦遗,口干,经闭、下午颧红等症的有效方剂。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的抗苗作用与黄连差不多:对阿米巴、利什曼原虫也有抑制作用,有降低血压及血糖的作用。我常用黄柏或黄柏炭(45钱),随证加入白茅根或茅根炭、大小蓟,川断炭、猪苓,茯苓、木通,生地等,用于治泌尿系感染,尿血等症,有较好效果,请参考试用。清热燥湿用生黄柏,坚肾,清虚热用盐水炒黄柏,治尿血,便血用黄柏炭。用量一般一至三钱,重症也可用四至六钱。无实热者慎用.生地黄生地黄味甘微苦,性寒。主要有凉血清热和滋阴补肾的作用。1凉血清热:生地黄

15、甘苦而寒,能凉血而清热,并能凉血止血。最常用于温热病,热邪侵入营分(高热甚或神志恍惚,口反不渴,舌质红或绛、斑疹隐隐欲现、脉象数而略细)或血分(高热,谵语、舌质紫绛少津、斑疹透露、或吐血、衄血、昼静夜躁、脉象细数)时,常与元参、连翘,栀子、郁金、竹叶心,丹皮,赤芍,生石膏,犀角等同用,如清营汤,化斑汤,犀角地黄汤等。据近代研究报导,生地有止血作用,能促进血液凝固。2滋阴补肾:本晶能滋阴补肾,可用于阴虚有热而产生的骨蒸痨热,干咳,咽喉燥痛,痰中带血,手足心热、盗汗等症。常与地骨皮、炙鳖甲,丹皮,秦艽,知母、白薇,元参,天冬等同用另外,温热病后期,因热邪伤耗津液而致的口渴、食欲不振、下午烦热、暮热

16、早凉等症,也可用本品与麦冬、玉竹、沙参,梨汁,冰糖,藕汁、生麦芽,炒谷芽、香稻芽等同用,司以养阴生津,清热益胃(如益胃汤等)。对于阴虚不能胜热,而致消渴(口渴思冷饮,饮不解渴,人渐瘦弱,小便频多,易饿等),常以生地黄与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天花粉等同用。我常重用生地黄、熟地黄,山药,配合山萸、茯苓、泽泻,丹皮、五味子,紫肉桂(不可太多,三至八分即可)等,随证加减,用于治疗糖尿病、尿崩症等,每获良效,请参考试用。据近代研究报导,本品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生地黄简称生地,主用于凉血,清热滋阴、生血,炒炭称生地炭,主用于止血(衄血,便血、尿血、吐血、咳血、崩漏等),用黄酒蒸制者,名熟地黄,主用于补肾滋阴,养血;地黄从土中挖出洗净即用者名鲜生地,性大寒,主用于温热时疫,血中火毒热炽而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