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搭建教研工作新平台(李作芳).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93637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教研:搭建教研工作新平台(李作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教研:搭建教研工作新平台(李作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教研:搭建教研工作新平台(李作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教研:搭建教研工作新平台(李作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网络教研:搭建教研工作新平台(李作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教研:搭建教研工作新平台(李作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教研:搭建教研工作新平台(李作芳).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教研:搭建起教研工作的新平台2006年湖北省小学语文网上“案例沙龙”活动侧记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李作芳 “低年级阅读教学如何把握理解与感悟的度全国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的蔡玉琴老师就我省教师在案例沙龙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是内容的精彩拓展,还是形象的残酷毁灭”、“信息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对画家与牧童课例中一个教学细节的思考”、“平平淡淡才是真”、“关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几点疑惑”在“” 湖北省“网络教研中心”这个无限广阔的空间里,活跃着一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他们中,有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学者,有来自高校教育学院、文学院的博导、研

2、究生,有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小学语文教研员,更多的是来自全省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大批来自乡镇甚至村小的普通教师。不论是来自湖北西部的恩施州,还是大别山脉的罗田县,或是来自荆楚腹地的钟祥柴湖镇、枣阳吴店镇,熟悉的,不熟悉的,他们在这里相逢,在这里交流,在这里碰撞,在这里收获。网络教研,为无数个有志于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改革的城乡教师架起了一座友谊与研究的桥梁。(一)依托远程教育平台:网络教研给农村教育带来了福音,为传统教研工作注入了活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各市州之间、城乡之间、各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重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常规的“小范围”

3、“短时间”“单向式”教研活动已不能满足教师教学与专业成长的需要。为建立平等、开放、交互、及时,利于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分享的教研工作平台,拓宽教研工作的辐射范围,促进城乡优质教研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在省教育厅基教处的领导与组织下,湖北省教研室决定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加大教研工作的覆盖面,加强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与实施,并制定、部署了小学语文学科率先开展网上“案例沙龙”的活动方案。为确保网上“案例沙龙”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湖北省教研室采取“以专题研究为切入点,以典型课例为载体,以省、市、区各级教研室为组织单位”“上下联动”的工作策略,于2006年4月,前往省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学校鄂州市鄂城区新庙

4、镇文塘小学进行调研,指导该校青年教师马荷花老师执教二年级阅读课画家与牧童一课,录制成光盘,做了相关大量的前期准备。网络教研于2006年9月25日正式展开。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小学语文网上“案例沙龙”得到了全省各市州学校的积极响应,截止12月8日访问量12800多人次,注册会员1800多人,发帖总数1500多人次。武汉市、荆州市、咸宁赤壁市纷纷建立“武汉市教师分享平台”、“荆州市会员有约”、“赤壁市教师专贴”等“市级教师教研专帖”,孝感市孝南实验小学、武汉市育才小学等学校在“案例沙龙”中建立了“学校教师教研专帖”,许多有条件的乡镇学校和村小也积极组织教师观看课例,参与到网上讨论中,一些乡镇教师还

5、在沙龙中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思考。在这个虚拟而自由的空间里,不论是年近六十的老教研天门市教研室危文品老师,还是即将退休的教师恩施市实验小学朱光桃老师,或是初涉教坛的教学新人襄樊市王寨中心学校教师大家围绕着本次研讨的主题“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及“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两大问题进行着热烈而广泛的讨论,经验在交流,观点在交锋,思想在碰撞,网上“案例沙龙”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鄂州市梁子湖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秦蓉老师认为,这个教研沙龙的建立给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福音,她表示将组织全区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乡镇及有条件的村小充分利用好这一教研资源。黄冈市罗田县白庙河

6、乡的一位老师发出“实在真好”的感言:“昨天才知道这件事,今天就上来看看。感觉特别好:一是给了广大教师一个自由的空间(自由参与自由讨论自愿交流);二是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教研形式(拉近了学者与教师的距离拉近了城市与农村的距离拉近了广大教师之间的距离)。”恩施市实验小学田祥珍老师写道:“衷心感谢湖北省教研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学习的课堂。我为能在这里向全省的专家、同行学习而感到快乐。”通山县通羊镇第二完全小学陈通华老师写道:“感觉真好,让老师有了个休闲的好地方,可浏览阅读同行的精辟观点,可发表自己的高论,可诉说教学的困惑!坚决支持开办这个栏目!并祝愿越办越火红!”网络教研平台的建立,“案例沙龙

7、”活动的开展,顺应了教研工作新形势的需要,顺应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为教师发表见解、分享经验提供了机会,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二)超越时空,专业引领: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网络教研魅力无限在二十多天的活动中,老师们的讨论已经由“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逐步扩展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及难点问题。整个活动推进迅速,参与面广,研究深入,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它之于传统教研方式具有四点优势。一是突破时空限制,变局部交流为广泛研讨。常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和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存在着参与面小、交流不充分、回应不及时、跟踪指导欠缺等

8、弊端。本次网络教研以课例为载体,以专题研究为主要形式,使得教研活动得以超时空延伸,使广大教师都能全员参与、全程参与、随时参与、经常性地参与、持续性参与、有针对性地参与。不论是来自城区还是乡镇,只要能上网,足不出户也可以共享同一个课堂。或就教学教研的困惑求教于同行,或将自己教学教研中的体会与同行分享,或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展开,达到跨区域教学经验互补、教学资源共享的效果,形成了多人异步、多人同步相结合的教研局面。对于如何将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宜昌市宜都实验小学胡忠敏老师的发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她认为课例中的马老师在教学“戴嵩能虚心接受小牧童的意见”一处时“如果适时追问一下:一个大画

9、家尚能如此虚心接受意见,那我们小朋友面对别人正确的批评应该怎样做?因为如今的独生子女大都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或批评,在这里我们可以渗透一下。”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胡敏老师积极响应,认为这里是可以追问一句,但孝感市孝南实验小学副校长吴显敏却认为:“其实并没必要,孩子的教育以潜移默化为主,假如孩子通过朗读以及发言已经表示认同,没必要非得强调这一思想教育。最高明的教育往往无声无息,润物无声。”黄石市马家嘴小学丁光雄老师在发言中反驳:“既然无声无息,何以衡量它是最高明的教育?”真可谓“针尖对麦芒”。吴显敏老师却显得成竹在胸:“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孩子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小学阶段的孩子,没

10、必要把教育或教化写在脑门上。”对于同一个问题,大家唇枪舌战,针锋相对,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这种超越时空的自由、平等、快捷的交流,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内动力和加油站,使教研工作成为一池活水。二是专家在线引领,变同水平重复为深度研讨。教研活动要实(贴近教学实际)、细(具体,操作性强)、高(有深度,高屋建瓴),忌空泛、空洞、模糊、悬乎,这就需要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巧妙结合。而教研员、课程研究专家正是架设在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本次网络教研,通过案例回应一线教师的困惑,聚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省市区各级教研员参与进来,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研

11、究中心成员活跃其中,极大地整合了全省教学教研的骨干力量,使教研资源尤其是农村教研资源的匮乏得以缓解。教研员、课程研究专家及骨干教师的点拨和引领,有效促进了研讨的深入。对于教师教学中存在着热衷于多媒体、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现象,黄石市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黄立新、武汉市育才一小教务主任屈小青、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副校长龚明等均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使“多媒体辅助教学要适时、适度使用”的观点更为具体、适切。针对武汉市黎莉老师谈到的“资料性课程资源有效拓展教学”的案例,吴显敏老师写下“是内容的精彩拓展,还是形象的残酷毁灭”的评析文章,深入剖析了案例中滥用课外资料对教学的不良影响,使老师们对“如何正确、科

12、学运用辅助性课程资源”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层的正确的认识。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理解与感悟的度,是我省教师教学中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针对老师们在交流中提出的“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不要这样深入的理解课文”这一问题,全国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的蔡玉琴老师进行了解答。蔡老师因糖尿病不能在线与教师进行交流,但她通过邮件进行了认真的回答,使老师们受益匪浅。有的老师写道:“及时!有春风拂面、拨云见日之感!”鄂州市刘礼从老师写道:“看了蔡玉琴老师谈的低年级如何把握理解与感悟的度的帖子,教师们都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感谢案例沙龙给一线的老师提供了接触人教社专家的机会。”

13、 而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够重基础、重过程、重指导以及年段目标不突出的问题,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新洲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朱幼菊等老师结合课例进行了深入评析,使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得以进一步澄清、明晰。各级教学教研专家、骨干教师全程或定期参与在线交流,深入到教学疑难的讨论中,对整个虚拟教研活动进行深度引领,进一步开拓了教师教学视野,提升了教师教学的理性认识,促进了网络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三是共享教研智慧,变独学无友为合作研讨。网络的隐蔽性消除了教师的戒备心理,有利于教师敞开心扉发表真实的言论。在网络教研中,有的老师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以为成功的教案、案例发到论坛上与同行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在群策群

14、力中凝聚更多人的智慧,每个人在贡献自己智慧的同时也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了帮助和启发,提高了自己的学术品位。开放的网络平台、平等的交流氛围,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和提高,构建了和谐的抒发、表达、辨析、提炼教学思想、总结教学方法和探索教学规律的人文网络教研环境,在超越时空的研究中不断实现着自我的超越。黄石市马家嘴小学丁光雄老师在沙龙中发出“低年级学生同音字使用不当、多音字区分不开,区分很烦恼,可有好的方法借鉴一下”的帖子,通山县通羊四小华海玲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马上给丁老师献了一计:“综合分解字形和组词、利用编字谜和歌诀、根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字义识记字形等方法,鼓励

15、学生自主区别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学生不光会用老师教的方法,还能举一反三,在识字中能主动找出易混淆的字,学生辨字能力提高了,张冠李戴的现象也少了。” 在这里,没有所谓的“权威”论,没有“一言堂”,有的是同行间的互助,是合作,是对话,是分享。难怪黄石市市府路小学的魏红老师在“案例沙龙”中写道:“我很喜欢这种学习交流的方式,让人感觉和许多同仁在一起学习讨论,这样的互动交流平台,体现了现代教师教育的时代性。”共同的研讨,有效实现了“1+1大于2”的研究效果。四是促进自我反思,变被动接受为自觉研讨。有效的教研方式是教师亲身投入的,是能够由远及近引发自己思索和感悟的,是积极参与

16、其中的。在“案例沙龙”活动中,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问题的多点求解、观点的广泛碰撞,教师不是被动接受信息,一味的聆听他人,而是在欣赏他人的同时也在积极交流自己的意见看法,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在沙龙活动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智慧和研究成果。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何正军老师看了马老师的课堂实录后写道:“我觉得很受启发。课的设计如行云流水,朴实而自然,这是很难得的。听过很多的课,也观摩过很多名师的课,我发现真正的好课,就是一种平实的状态,师生的交往就是一种和谐的交流,学生的学习就是必然。我常常努力追求这样的境界,发现要达到这种境界好难!”荆门市石化一小沈晓红老师通过虚拟教研活动,回想自己过去上课的情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她尽情发表来自于案例观摩后的心得感想,在随笔式的记述中追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自己对教学的理性思考,她写道:“马老师的课堂活而不乱,学习任务完成得很好。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是她那灵活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