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答题技巧中考复习指导.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933548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答题技巧中考复习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叙文答题技巧中考复习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叙文答题技巧中考复习指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叙文答题技巧中考复习指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叙文答题技巧中考复习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答题技巧中考复习指导.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答题技巧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新市一中 胡培芝1、 如何概括文章内容?【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或感情。( 注意:简单概括,不要啰嗦,但要素要都具备)2如何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方法】(1)看人物的典型事例归纳 (2)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肖像描写等细节描写归纳。 (3)与其周围人物的对比、反应中把握人物的特点,从侧面描写入手。【答题模式】 XXX是一个的人(先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从文中(概括事件或简单摘录原文关键词语)可以看出。(先概括,再结合文章分析)3、标题(注意作用和含义的区分)(1)标题的

2、作用:(结合具体文章内容来答)【答题模式】概括文章什么内容(或点明时间、事情发生的地点等); 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揭示了文章怎样的主题;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是否是用了修辞,用了修辞,更能吸引读者) (5)一语双关,表面上是指实际上是指(前四个作用是主要的)(2)标题有着怎样的含义? 【答题模式】表面含义上是指 深层含义上是指(往往和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有关)(3)标题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综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答题模式。(4)为文章拟标题 【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可能是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4、【题目】请分析重点字词或者语句的表达效果、妙处 | 请赏析重点词语或

3、语句。【答题模式】选择两种角度,也可以结合两种。【第一种】(1)运用了的修辞(注意分析一下修辞,例如运用比喻,将比喻)(2)写出了人或者物的样子或特点。(3)体现了人或物的性格或品质。 (4)表达了的主题。 (5)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作者情感几乎阅读都要答到)【第二种】(1)运用了的描写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注意结合具体的字词分析,例如这句运用了走、跑、攀等动词,对人进行了动作描写)(2)写出了人或物的样子或特点。(注意把原因写清楚)(3)体现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表达了的主题。 (5)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作者情感几乎阅读都要答到)(6)为下文做铺垫。

4、【题目】如何理解文章中某一句?问划线句子有着怎样的含义? (往往都是比较有哲理的)(1)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2)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5、人物描写【描写人物方法的分类】(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补充:描写方法的作用写出了人或物的特点或的样子。体现了人物的性格。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4)体现文章的主题。 (2)侧面描写 作用:通过别人的反应、评价,侧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描写都是为了文章人物、故事

5、服务的) 作用:点明了当时的天气、事件发生的地点等 渲染怎样的气氛(如果在文章开头出现环境描写,则是为全文垫定了的感情基调) 烘托出人物的心情、或者 写出人物什么的样子、特点 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 表现人物的品质和情感。 (6)体现文章的主题。【补充】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6、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写作特色主要分析下面第(3)、(4)【回答角度,可以一起分析这四个角度】 (1)表达方式 (2)记叙顺序 (3)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4)语言特色7、表达方式(记叙文中经常以

6、记叙为主、其他的兼有)理解为主(1)记叙(2)描写(3)抒情抒发情感、表达情感(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带有说道理的感觉) 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 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8、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1)象征(和托物言志差不多)、对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先抑后扬、埋下伏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篇末点题、巧设悬念、反讽、借景

7、抒情、借物喻人、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想象、联想(2)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拟人:使物更具生命力,写出事物的特点。夸张:更加突出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事物怎样的特点。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 9、语言特色(1)生动形象、清新优美(2)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3)通俗易懂,朴实自然 (4)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5)诙谐幽默,讽刺意味浓烈。10、记叙顺序(分类和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2)倒叙(先在开头写事情发生的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8、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了文章&的情节内容 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突出文章中心主题。 (4)为下文作的铺垫。(4)补叙作用和插叙一样【补叙和插叙的区别】理解就可以(1)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2)去掉补叙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去掉插叙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11、人称的作用 【常见题型】本文用第几人称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便于直接抒发情感;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2、句子或语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9、回答)(1)内容上作用: 说明了的内容。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点明了的主旨,升华了的主题。(首段尾段) 注意:有些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具有讽刺意味(主要是文章最后一段)(2)在结构上 :【文章开头第一段】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渲染的气氛。(如果第一段是描写环境);总领全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文章中间】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内容,为下文内容埋下伏笔。【文章结尾】 画龙点睛,篇末点题。 总结全文,深化文章的主旨。 首尾呼应或照应标题。 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13、记叙线索及作用 (1)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情感变化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4)最常见的线索:人物的感情变化(认识变化);代表了作者感情的物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