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933146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恋人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1. 引言自恋是人格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 精神病理学家艾理士和纳克最 先使用 narcissism 一词概括病理性的自恋, 弗洛伊德在其 1914 年出版的论文论 自恋中则首次系统的论述了自恋这一概念。临床领域, 自恋被认为是一种人格 障碍。美国精神疾病分析统计手册第三版 (DSMIII) 中首次将自恋列为一种独 立的人格障碍。在非临床领域, 自恋则被看作是一种长期性的、形式多样的人格 构造, 是个体长期将心理注意力倾注于自身的一种心理状态。自恋者具有高度自 我关注、夸大的自我重要性, 优越感、特权感以及人际利用性等特点。关于自恋 的结构有两形式说和连续体

2、说, 国内学者郑涌和黄黎的研究表明, 自恋存在隐性 和显性两种形式。显性自恋指渴望维持一个不平凡的自我形象, 有很强的表现欲, 强烈需要得到来自他人的钦羡。显性自恋与高自尊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相联系。 相反, 隐形自恋将夸大感隐藏在潜意识中有自卑感 , 隐性自恋者自信心脆弱, 外 部表现为敏感、焦虑同时希望得到来自他人的认同。不管是哪种自恋形式, 其本 质都是相同的, 即都是将注意力专注于自身 , 以自我为中心, 希望自己受到他人 重视。可见自恋者始终是把自己放在首要位置, 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 以此来获得满足感和虚荣心。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关系。自恋者常

3、常 以自我为中心较少能为别人着想 , 而人际关系是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 社会关系, 因此自恋对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模式都会有一定影响。人际关系是自恋 的一个重要的因变量, 人际关系受自恋人格影响深远, 受到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 本文结合中西方国家关于自恋与人际关系研究的结果 , 探析自恋对人际关系的 影响, 并提出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展望。自恋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涉及共 情、自我建构、自我提升和亲密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自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依恋 模式、恋爱风格和恋爱满意度上。2. 自恋与人际关系2.1 自恋与共情共情能够缩短人际距离, 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水平。自恋者由于高度的自我关 注, 在人

4、际关系中往往表现得自私、爱自我表现, 忽视他人需求从而影响人际关 系的质量。另外, 为了维持自身完美的形象 , 他们通常不愿意自我暴露 , 同时由 于自恋者高度的自我关注, 从而没有将多余的注意力用来关心他人 , 因此, 自恋 者的人际关系大都处于浅层次的交流水平, 很少有能够深入交流的对象。很难获 得深入、亲密的人际关系。自恋者无论在认知还是情感上都很难做到与他人真正共情。例如, 周晖和张 豹等人的研究证实了自恋者的共情能力很弱。该研究采用自恋人格问卷、高敏感 性自恋量表和人际反应量表随机测查被试 , 对被试的自恋水平和共情能力进行 了评估。研究表明, 显性自恋和隐形自恋都与观点采择显着负相

5、关, 而观点采择 体现的是共情的认知成分 , 这即表明自恋者在认知上是不能与他人有效共情的。 该研究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显性自恋与共情关注无显着相关, 隐性自恋与个人忧 伤存在非常显着的正相关。个人忧伤体现的是自恋的情感成分, 这就是说, 是他 人所处情境会引发隐性自恋者相关情感上的体验 , 这可能是因为隐性自恋者对 情绪体验高度敏感, 他人的情绪也能引发自身的深刻感受, 实际则可能是因他人 处境而引发的一种自怜行为。因此, 显性自恋者和隐性自恋者在情感上对他人所 处情境的反应虽有所不同, 但其本质仍然相似, 即并非真正关注别人和体验他人 感受总之, 共情需要对他人密切的关注 , 感受他人所处

6、的情境, 从而真实体会他 人的感受。自恋的核心特征是高度的自我关注 , 自恋者将注意力都倾注在自身 , 很难做到站在他人的角度替别人着想, 真正去关心他人的情绪和处境。因此, 自 恋被描述为一种需要钦羡、缺乏共情能力的人格特征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DSM-5) 。2.2 自恋与自我建构自我建构 (self-construal) 是指自己对自我形象的描述和说明。目前关于自恋 和人际关系的研究都比较重视自我构建 , 并将其视为个体与他人关系研究的一 般模式。显性自恋者和隐性自恋者的自我建构过程并不相同, 这是由他们的特征 决定的。显性自恋一般

7、表现为夸大、自信和乐观, 显性自恋者有很强烈的自我意 识, 与独立性自我表述一致, 例如, 国外研究者 Markus 指出独立性自我的主要特 征是自主性、个人主义、自我中心及自我中心的态度倾向。隐性自恋表现为脆弱、 悲观, 及自我怀疑, 隐性自恋者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 其自我形象的建构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的评价。因此, 隐性自恋者表现为依赖性的 自我建构。Elke Rohmann等人采用自我建构量表(self-construal scale)对124名 被试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显性自恋与独立感呈正相关 , 倾向于高自尊;隐性 自恋与独立感呈负相关, 倾向于低自尊。进一

8、步分析表明显性自恋与独立的自我 构建正相关与依赖性自我构建负相关 , 即在显性自恋量表上得分越高的被试对 自我形象的描述越独立 , 不受他人影响;隐性自恋与依赖性自我构建正相关 , 与 独立性的自我形象零相关 , 即在隐性自恋量表上得分越高的被试对自我形象的 描述越依赖他人, 易受他人评价影响。该项研究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即 隐性自恋对自我构建的过程有重要意义。通常认为在人际中的自我建构更倾向于 隐性自恋, 这是因为人际间的自我建构暗示了心理脆弱和焦虑敏感, 为了维持和 谐的人际关系, 人们不得不担忧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意见, 从而对自我形象的描 述也部分依赖他人的评价。综合研究者们在自

9、恋与自我构建方面的研究 , 不难看出自我构建对人际交 往有重要意义, 独立性的自我构建者一般有稳定的自我形象, 在人际交往中会表 现得较自信、有主见, 行事独立, 在人际交往的初期阶段比较有吸引力。但因其 强烈的表现欲会令他人感到强大的压力 , 同时显性自恋者的观点固执不易妥协 , 易引发与不同观点者间的冲突。依赖性的自我建构者其自我形象一般受到社会关 系和谐, 人际交往适应和团体服从的影响 , 在人际交往中常表现出妥协、服从 , 自主性不强, 依附于群体或他人。这样在团体中隐性自恋者通常扮演着和平者的 角色, 较顺从团体意见, 对团体的依赖性强烈。这也就是说 , 依赖性的自我构建 通常有利于

10、团体间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也说明隐性自恋在持续性的人际交往中有 一定的积极意义。2.3 自恋与自我提升自我提升是人们追求积极自我意象的驱力 , 其核心假定在于人们有一种增 强自尊、提高个人价值感, 寻求积极自我认识、避免消极反馈评价的需要, 具有 自我提高和自我保护的功能。刘肖岑, 王立花, 朱新筱认为自我提升是个体提高 自我概念, 夸大自身品质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为使人际交往开展得更加和谐顺 利, 人们会努力去证实原有的自我概念, 避免获得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反馈。通 常认为自恋者有很显着的自我提升倾向 , 但是实证研究表明在与同伴合作中自 恋者倾向于把成功任务结果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 却

11、不归因于同伴的能力 和努力。高自恋者有自我服务的归因偏向, 在工作中倾向于夸大自己的作用, 从 而有意提高自我形象。自恋者一般还用策略性的社会比较来实现自我提升。自恋 者通常选择下行社会比较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 因为这样能让自己有更多的 优越感。Laura M.Bogart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表明高自恋者从向下的社会比较中体 验到增强的积极情感, 而从向上的社会比较中体验到增强的敌对意识。另外, 通 常认为喜欢自己的人会给自己提供积极的人际反馈 , 所以自恋者往往乐于选择 和喜欢自己的人交朋友, 这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得到他人认可的需要。这也就是说基于自我提升的需要 , 自恋者会选择与有益与提升自

12、我形象的 交往对象建立人际关联。他们一般会选择比自己较差点的人做朋友, 这样能获得 心理上的满足感, 同时以己之长较彼之短能充分满足自恋者的虚荣心。另外, 通 过镜像自我人们也能实现自我提升 , 因此自恋者喜欢选择和成就卓越的人建立 某种程度的关联。例如他们通常会说“我和某知名伟人是亲戚关系”, “某着名 作家是我的校友”等等。自恋者把自己和名人联系起来, 以此提高自我形象并获 得来自他人的钦羡。自恋者有强烈的自我提升需要, 因此他们的人际交往对象都 是有利于表现其优越的自我形象, 或有利于提高自身地位。这样他们通常喜欢和 两种类型的人建立关联, 即综合条件差于自身的人和综合条件极其优越的人。

13、3. 自恋与亲密关系3.1 自恋与依恋模式在亲密关系的发展, 中自恋的影响主要涉及依恋模式和恋爱风格。显性自恋 和隐性自恋与引起病理性自恋的一些外在环境因素间存在很大差异 , 如儿童虐 待、躯体忽视、不正确的教养方式等。有研究表明, 隐性自恋与童年虐待和不当 教养方式呈较显着关联。这样通过分析自恋者的形成因素, 人们可以预期自恋的 两种形式在成人间的人际模式, 即依恋模式和恋爱风格。依恋模式一般认为有两 种, 即安全型的依恋和焦虑型的依恋。安全型依恋表现为与亲密伴侣之间保持感 情上的距离, 强调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意识 ;焦虑型依恋表现为对恋爱关系终结的 担心、忧虑, 害怕自己付出的情感得不到回报

14、。显性自恋倾向于安全型依恋模式; 隐性自恋焦则倾向于焦虑型的依恋模式。显性自恋者具有很高的自尊、比较自我 钦羡、有很强的自我意识, 独立性强, 这些特征使得其在亲密关系中处于情感封 闭状态, 要求保持很强的个体独立性 , 不关心亲密伴侣的需求, 即使在亲密关系 中自恋者实质上仍是希望得到对方的崇拜和关注。显性自恋的个体不愿意卷入亲 密关系的深度交流中 , 或许这是由于他们害怕过多的自我暴露会让其失去在对 方心中完美的形象。他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 在别人面前喜欢拥有优越感, 希 望通过人际距离来维持自身高高在上的形象。隐性自恋者的核心心理特征是缺乏 自信心、脆弱敏感, 容易焦虑、自尊较低。因此

15、在亲密关系中隐性自恋者极度缺 乏安全感, 担心被拒绝 , 同时对自己的付出不能得到及时回报感到愤怒。所以 , 隐性自恋者在亲密关系中倾向于索取 , 只有对方的关心和呵护才能消除他的焦 虑和敏感, 显得比较神经质。自恋者的依恋模式很难是对等的, 他们对伴侣的关 心都不够, 较为关注自己的心理需要, 这通常带给他们的伴侣很多困扰。3.2 自恋与恋爱风格加拿大学者 John Alan Lee 区别了六种恋爱风格:浪漫式恋爱、游戏式恋爱、 命令式恋爱、友谊式恋爱、狂热式恋爱和利他式恋爱。不同水平的自恋其恋爱风 格也有差异, 国外的研究者 Elke Rohmann 证实了自恋与游戏式恋爱显着关联。 El

16、ke Rohmann 等人通过对 91 名处于恋爱关系中的被试的研究证实, 显性自恋与 游戏式恋爱、浪漫式恋爱和指令式恋爱呈正相关。即显性自恋者的恋爱常常是游 戏式的, 他们倾向于一见钟情式的热烈与浪漫 , 对伴侣有强烈的占有欲, 但是没 有责任意识,他们重视的是一时的新鲜和满足感。Elke Rohmann的研究结果还表 明, 隐性自恋倾向于占有式的恋爱, 并且他们的恋爱是基于愿意奉献的基础上的, 强调浪漫感。 Eumann 和同事的研究指出隐性自恋与游戏式恋爱、命令式恋爱、 狂热式恋爱都呈正相关。总之, 自恋程度越高的个体越缺乏承诺与亲密感, 在恋爱关系中只有激情和 性冒险。隐性自恋者在恋爱关系中亦追求浪漫和激情, 但是由于他们的自尊较低, 所以对伴侣的依赖强烈并且对可能出现的威胁很敏感, 即占有欲强对情敌 (或许 是潜在的) 的嫉妒极为强烈。某种程度上隐性自恋对恋爱关系的高度重视和乐于 付出可以提升恋爱质量, 但是过分强调激情也可能威胁到亲密关系的维持。隐性 自恋与焦虑高度相关, 并且在人际交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