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期末复习测试题.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933121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期末复习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期末复习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期末复习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期末复习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期末复习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期末复习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期末复习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期末复习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姓名 得分 1、 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先后去测量体温分别是39和37的两人体温,那么体温计两次测量时的示数分别为( ) A39 38 B39 37 C39 39 D38 382、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 (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热。 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热。3、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C秋天

2、,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4、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5、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6、烹调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1所示

3、,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7、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A、体温计 B、煤油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水银温计8、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 )A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的C白气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白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白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9、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

4、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10、“地面的水 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 成小水滴或 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 。”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A汽化 液化 凝固 云 B蒸发 液化 凝华 雨 C蒸发 液化 凝华 云 D蒸发 凝华 液化 雨11、下面哪项措施

5、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藏室内图(1)12、图(1)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BC段没有吸热 B海波在CD段是气态C海波的熔点是48 D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图(2)13、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图(2)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6分)1、2010年春,我国云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

6、。(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 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成水滴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2)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 。2、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_。请说出你的理由: 。3、干湿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围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_;所以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的读

7、数_(选填“大”或“小”)。在相同的室温下,两个读数的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选填“多”或“少”)。4、用水壶烧开水,水烧开时,在离壶嘴一定高度处冒出大量“白气”,而在壶嘴处却没有“白气”冒出。这是由于这一高度处空气的温度与壶嘴处的温度相比,明显 (填“高于”或“低于”)水蒸气的温度,这样,来自壶内的水蒸气遇冷就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白气”。5、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1)这三种物质中,_可能是同种物质;(2)_的质量一定比_的质量大。66、去年冬季,无锡市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往年少见。从物态变化分析,

8、“雾”的形成属于 现象,“霜”的形成属于_现象;“霜比往年少见”说明该市去年冬季平均气温比往年_(高/低)。 7、家中烧开水时,喷出的热蒸汽比(同温度)开水烫伤人更严重的原因是 ;湖面上出现的雾气是细小的 ,由 形成的;用酒精给盛水的纸盒加热,水能沸腾,纸盒不燃烧,因为水的沸点 纸盒燃烧的温度。三、实验探究题(本题2小题,共12分)1、如图8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乙温度计的示数为,读作 ;如果有一温度为37,请你仿照图甲、乙,在丙图中填涂出温度计的液柱。2、如图4所示的是萘的熔化图像,看图回答以下问题。(1)萘在AB过程中是态,该过程中要不断热,温度。(2)萘在BC过程中是状态,温度,但需要

9、不断 热,这个过程用了分钟,萘的熔点是。(3)萘在第5分钟时是 态,在第15分钟时是 态,在第25分钟时是态。(4)从熔化图像可以看出,萘是一种(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4分)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他的操作如图(6)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7)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3)分析图(8)所示图像 ,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图(6) 图(7) 图(8)4、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时间(分)012345678温度()909294969899999699(1)观

10、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2) 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3)由表可知,加热了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四、简答题(本题2小题,共6分)1、夏天,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家的自来水管在“出汗”,就是在水管外有许多小水珠,这位同学经过检查没有发现水管破损,请你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2、冬天手冷时

11、,用嘴向手上哈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更冷,这是什么原因?五、综合能力题(本题12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防冻液含量/%30405060708090混合液的凝固点/-17-28-37-49-48-46-28混合液的沸点/1031041071111

12、17124141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A30% B40% C60% D90%(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