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93171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顶管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顶管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顶管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顶管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顶管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顶管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一、出洞磕头现象与危害所谓出洞磕头,就是在出洞的时候发生机头下沉、机尾上翘的 现象,如图5-54所示。通常来说,虽然顶进管道的比重是比土低的, 但顶管机相对来说比拟重的,其重心又比拟靠前,如果机头从工作井 排架上顶出后,悬臂段过长,土体支撑力不够,就会发生磕头现象, 特别是在砂性土层中容易发生这种现象。图1出洞磕头示意图原因分析、工作井外的土体收到扰动后变得松动,使得土体支撑力不够;、在遇到软硬程度完全不同的两种土质中,顶管机很容易偏向 软的土层。(3)、防治措施、顶管出洞时,启动底部二个主顶油缸,将顶力合力中心降低,使得顶管机的受力方向向下倾斜,防止顶管机的磕头;f

2、、加强浆套管理。顶力图示化。一般来说,在上海,如果沿线摩阻力在L2kN/m2左右,便可判断为整个套体基本完整。如果大于2.0kN/m2 ,可判 断浆套肯定有缺陷并有恶化的可能,这就必须立刻查明并针对性的改 进。这里的管理关键是“顶力图示化”。起始段就是机头局部的基本 顶力。后续顶力的增长速度就是图线斜率,曲线一陡就是顶力在异常 上升。画一条L2kN/in2的斜线,就是顶力警戒线,超过这条斜线就 应采取对应措施。上海长距离顶管中1. OkN/m2 一下,甚至0. 4kN/m 2的施工管理实例是很多的;顶力一旦过大,应立即停止作业否那么可能导致管子破裂等恶性 事故;如果没有安装中继间的,应及时地启

3、动中继间,首先分析阻力 变化原因,并配合补浆,逐段使顶力降低;如果机头遇到障碍物,经判断,刀盘可以磨掉的,譬如木桩、 水泥之类,就让刀盘把它慢慢地磨掉,并缓慢的推进油缸。倘假设不可 以磨掉,如钢筋、钢板桩之类,只能开挖来解决。、采用延伸导轨,使得基坑导轨的支点前移,从而防止磕头现 象,还可酌情预留抛高;、将前部管子同机头用拉杆连接成整体;、对洞口外土体加固处理的目的,是使土体具有自立性、隔水 性和一定的强度,并防止“磕头”现象。洞口土体加固可以采用化学 加固法主要有注浆法、旋喷法和深层搅拌法。还可以采取降水和冷冻 等物理方法,对于砂性土质,应当在工作井洞口区终点做好降水加固 士体。二、轴线失控

4、(1)现象与危害轴线失控主要由于机头周围的土体的特性不均匀,对行进中的 机头产生的力矩不平衡,从而使机头产生某一方向的偏差,轴线可能 出现的偏差形式如图5-20所示。但如果土体的差异过大,力矩不平 衡很严重,提供的纠偏力矩缺乏以抵消相反反向的力矩时,机头就会 沿着已形成的轨道偏下去,也就是轴线失控。管子顶完在做竣工测量 时,发现管道中心线与设计的管道中心线有较大的偏差。顶管机头没 有从预留洞出洞,或偏差较大。(2)原因分析、由于工作井与设计井位发生较大偏差原因造成;、由于测量仪器误差过大所引起的;、由于顶管机的开挖面不稳定、水土压力不平衡所致,产生正面水土压力不平衡的原因有:a、顶管机没有正面

5、平衡机原理,开挖面的地层又是流砂等不稳定条件。b、虽然顶管机具有平衡手段,但是操作不当导致开挖面没有处 于平衡状态。c、在顶进过程中出现不良的地质,或者地质条件发生突变,导 致开挖面的稳定无法正常控制,纠偏无效。d、顶管机纠偏液压系统工作不可靠或者发生故障。(3)防治措施前期信息调查:在开工前需详细调查沿线土体的历史状态。然 后在进入有松填土段或河底下的过浅覆土段时,应尽量防止有危险倾 向的操作;严格执行测量放样复核制度,测量仪器必须保持完好,必须定 期进行计量校正;施工前对顶管机进行认真的保养和修理,无故障投入顶管施工;选用平衡性能较好的顶管机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开 挖面的水土压力,

6、稳定正面土体;对不良地质,施工前做好土体改良的施工辅助技术措施。三、接口漏浆(1)现象及危害压浆是顶管作业中及其重要的环节,压浆效果的好坏与否,直 接关系到顶力控制和地面沉降控制的质量。在顶管过程中,有时会出 现漏浆的现象,即管接口处有触变泥浆渗入管接口内。其根本的原因 是管接口的尺寸精度、密闭圈的尺寸和材质和安装质量没有控制好, 加之管节有一定的注浆压力,就会从管接口处进入管内。(2)原因分析管口的质量问题,如接口尺寸。密闭圈的问题:a、密闭圈的尺寸不对,现在施工中多采用契形密闭圈,当管节 插口端插入承口端时,密封圈受压变形,当其体积不能填满密封圈槽 时,就产生了缝隙。尺寸过大,造成密封圈挤

7、坏或挤出。b、密封圈的材质问题和本身有裂纹或瑕疵,在受压情况下,也 会产生断裂;c、橡胶止水圈没有安装正确或已损坏,例如没有按规定把橡胶 圈固定粘结在混凝土管插口内。d、操作的失误,在管节对接时,密封圈没有完全进入承口,或 在插入的过程发生的反转,这些都是将来产生缝隙的隐患。e、管接口损坏,张角过大使密封失效;f、在顶管中,如果纠偏转角过大,造成管节之间的折角过大, 也会造成管节漏浆。(3)防治措施加强对管材的质量监督,混凝土管节外表应光洁、平整,无砂 眼、气泡,接口尺寸符合规定;安装前应检查橡胶止水圈的材料检测报告,并检查橡胶止水圈 的规格、型号与外观质量。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应致密、均匀,无

8、缝隙、孔隙或凹痕等缺陷。检查裂纹时,多数时候要在张紧的情况下才 可以发现;检查密封圈不能有反转、挤出现象;在管节对接时,密封圈在套入混凝土插口时要平整,在密封圈 进入套环或承口时要涂硅油并缓慢的顶进油缸,使管节正确地插入合 拢;对于曲线顶管,应该在曲线的外侧插入木垫板,尽量扩大在张 角时的受压面积。同时密切关注管接口的缝隙变化,防止接口缝隙过 大而导致接口渗漏;在顶进过程中认真控制好方向,纠偏不要产生大起大落。四、管节破裂(1)现象及危害顶进中管节发生破裂。管节破裂以管端破裂的情况较多。管端破 裂多出现在顶进过程中,会产生管端内壁剥落和管端出现环形裂缝的 情况,随着继续顶进过程,这些地方就会发

9、生管节局部断裂的情况, 严重影响施工的质量。顶进就位的管节发生开裂,会影响排水管道的 闭水功能和管节的整体强度。“碎管”是较重大的事故,通常会造成 整个工程的报废,需严防发生。(2)原因分析用于顶管的混凝土管材存在质量问题:a、管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国家质量标准要求,管体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低于设计强度。因此在没有到达临界顶力时,管节就出现裂缝;b、管节局部端面不平直,不垂直,倾斜偏差大于规范要求,并 有石子凸出,使顶进时接触面积减小,造成局部应力集中,使管节产 生破裂;c、管节进入顶坑前已经出现超过0. 05mm的裂缝,或管口处有蜂 窝麻面,甚至露筋。d、上述缺陷使管节在顶力尚未到达临界值时,就

10、已经出现裂损 现象。用于顶管的钢管接口的焊接质量不合格。有的因焊缝位于钢管 的底部,又有导轨等挡着,钢管下部只有管内焊缝,这非常危险。如 果在焊缝处产生向上的弯折,焊缝就很容易被破坏。管接口处由于衬垫不良,产生应力集中。当顶力增大后,管节 在管壁薄及接触面小的地方发生破裂。木衬垫如果过软和过硬,就起 不到顶力传递时的缓冲作用,对管端的冲击加大,也会产生破裂。管道顶进后期,由于管道的中心或高程误差的存在,使管道摩 组里增大,如不能及时调整顶进误差,使摩阻力接近基线顶力,管节 会因顶力到达极限而压裂。a、工作井后背墙面不垂直,顶力偏移造成管节前进方向或高程 出现偏差;b、工作井内两导轨间距不等宽,

11、高程不一致,安装不稳固,或 导轨本身不平直;c、工作井基础承载力不符合要求;d、管节顶进过程中,校正次数过少,未能及时发现误差并纠正;e、水文及工程地质情况变化,且处理不当。下管前,应逐节检查混凝土管材质量。a、管材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到达设计标准;b、检查管材的外观质量:管端面是否有蜂窝麻面和露筋现象, 管口是否圆顺,管端是否存在超过0.05nnn的裂缝,端面是否平直, 外表是否光滑平整等。检查钢管接口处的焊缝质量:焊接牌号与钢管材料是否适用, 焊接坡口是否标准,焊缝是否焊透等。顶薄壁管及企口管时,要用弧形顶铁来扩大承压面积,并在管 壁与顶铁之间设置垫层,使其均匀受力,减少应力集中。采用触变泥

12、浆来降低顶进阻力。管道顶进中坚持“先挖后顶”和“随挖随顶”的原那么。在顶进过程中认真控制好方向,纠偏不要大起大落。顶进过程中,发现管壁着力的地方出现灰屑脱落和管壁外皮脱落 现象,这就是开裂的预兆,应立即停止顶进,退回千斤顶活塞杆。五、液压系统泵或阀连续故障(1)现象及危害近十年来,因为变频调速技术的过关,多只电动机合力驱动已不 再采用离合器了。同样,液压驱动刀盘的设计也较少了。但较早期的 液压驱动机头并未退出施工市场,而油缸纠偏的基本结构,仍使液压 系统不可缺少,只是简化而已。在施工中常还有泵阀连续损坏的现象 发生。(2)原因分析液压油不清洁,有杂质,甚至泥沙;限压阀调定压力过低,导致其快速损

13、坏;液压泵吸进空气。(3)防治措施油清洁是液压系统的生命线,转接油管后,软管口必须包好, 以防杂质在下次带入;添加油液时,必须用精滤车打入;水淹事故后, 液压系统必须解体清洗、换油。限压阀在清洗后必须重新调设到标定压力。限压阀是仅偶然动 一次的保防性构件。不能经常在关一开动作中转换。液压泵在刚换上启动前,必须手盘或点动屡次,以保证空气排 尽。同时,吸油口也严格保证密封,不能吸进空气。六、顶力过大(1)现象及危害顶力过大是指顶力超过了顶管的控制顶力。顶进阻力由两局部 产生:机头:包括开挖面迎面压力和机头简体与土体直接接触产生 的摩阻力。阻力大小和地质情况、机头的大小、机型和埋深直接有关。 沿线管

14、节的摩阻力:整根管道在土体中像火车一样行进,和土的接 触面积是巨大的,沿线的摩阻力也将是巨大的。客服的方法除了靠中 继间进行接力之外最基本的手段是用膨润土泥浆减小摩擦。如果机头 浆套没能良好地形成,以致沿线的摩阻力不正常的增加,可能导致顶 力过大。(2)原因分析土质的突变如沿线遇到障碍物,会造成迎面阻力的急剧上升;地面载荷太重或土体不断受到冲击,也会使土体被压实,增加 迎面阻力;在偶然情况下,如果管线偏离轴线幅度太大,或轴线根本失控, 导致受力不均匀,也会使顶力增大;浆套破坏。浆套破坏成因是很多的,有泥浆本身的问题,也有 压浆技术问题。(3)防治措施设计初期就要做好详细的地质调查,防止暗装等因数;防止浆套破坏。方法如下:a、仔细检查膨润土泥浆是否原料过粗,或配料过稀,保证泥浆 质量;b、对各沉降测点图线进行分析。沉降大处常是浆套损坏而造成 顶力过大的地方;c、启动各中继间。限分析那一个区域顶力大,是局部还是全部;d、逐一卸下压浆系统的总管和分管,开启每一个浆孔球阀进行 检查。目地是防止浆套侧高压。如果有一侧高压同时对侧无浆的情况, 就可一面卸放高压浆并同时向对侧补浆,以逐步重新建立不偏压的完 整浆套。应反复强调的是,浆液偏压比没有压浆还要严重;e、检查地面特别是相邻的管道,是否有地方存在漏浆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