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分块训练五.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92788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分块训练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分块训练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分块训练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分块训练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分块训练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分块训练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分块训练五.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分块训练五一、 语言文字运用1、一二两条选择题全部正确,说明我们这段时间语音专题和成语专题的复习,还是有效果的。我们简单的看看这两条题目:第一题是语音题,语音题主要考查字音的“识记”,这类题的干扰项一般设在常见多音字、形近字上,江苏卷尤重前者,因此答题的基本之点是靠平时积累,准确记忆。解题的时候,要仔细审题、读题。“仔细审题”是指要把题目看清楚,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仔细读题”是指仔细准确的将四个选项中的信息输入大脑,特别是不要把选项中的错误读音按平时读的习惯无意识的变为正确的信息输入大脑。就第一题来看,需要注意这么几个词语:A中,第二组词语,模(mo)仿/装模(mu)作样,大家初中

2、的同学,有的同学没有读普高,选择读职高,你暑假遇到他,问他在做什么,他说在做模具(板书),怎么读?(mu) 模板、模具、模样、模子读作mu,其余读作mo。第三组词语,剥削/生吞活剥,这个字,在合成词或成语中都读作bo,其他都读作bao,如剥花生。B中,注意到朝令夕改这个词语,朝夕相对,所以不可能读作chao。2、第二题,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江苏高考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弄清成语的多义性,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要防止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望文生义。在复习中,要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

3、于积累,坚持不懈,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就第二题来看,A中无所不为这个成语,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属于褒贬不当。C中淋漓尽致是个双义成语,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注意到他的多义性。D中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的,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对象有误。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4、 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ABCD【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作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应为最先;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紧跟;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

5、接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4、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已的话回答。(6分)参考译文质:质朴。文:文饰。史:虚浮不实。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孟子说:“君子

6、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答:【答案】1、文质兼备、心存仁礼的人可以称为“君子”。2、要成为君子,就要文质兼修,才能达到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不仅要心存仁礼,更要付诸实践,坚持用仁礼之心去爱人、敬人。 5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 【简评】压缩语段这一考点,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意的能力。这段材料是一段译文,是通过英语翻译过来的一个定义,没有改变一个字,因此比

7、较拗口。命题人降低了压缩的难度,不要求考生用连贯的文字来表述,而只需找出关键词语就行了,况且还对词语作了量上的规定三个。但怕学生在答题时可能答成“战略环境评价”所以,就干脆把这三个字印在答卷上,结果是避免了这一问题,学生又出现了新问题,答成了“规范、系统、综合、方案、过程”等答案。因此该题得分只有一分多一点。究其得分低的原因,其中“不超过15个字”的要求使得考生陷入迷惘:是三个词语吗?还是三组短语?二、 文言文阅读就试题来说,三道选择题得分很高,但翻译得分很低。一半多不到,选择题简单,那么翻译题肯定是难易搭配。我们先简单的看下选择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

8、D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解析】A项:“听”是“准许”的意思,在李密陈情表中学过,其句为“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可译为“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或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B项:“迫”是“逼近”的意思,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学过,其句为“时北兵已迫修门外”,可译为“当时元兵已逼近临安城外”。C项:“壁”是“营垒”的意思,在司马迁项羽本纪中学过,其句为“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可译为“等到楚军攻打秦军,诸位将领都在自己的营垒上观看”。D项:“度”,一词多义,自然有“考虑

9、”这一义项,但这里应该是名词“姿态”的意思,我们曾经在司马迁刺客列传中学过,其句为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可译为“许多臣子都愕然,事情突然发生而没有料到,都失去了他们的常态”。 7、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的一组是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所选文段中传主吴汉一生的主要事迹,以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为标准,选择了六个句子编为四组,让考生选出符合要求的一组。第3句,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是从侧面表现,而非“直接”,第4句敢轻冒进者斩,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不是激励士气,第5句,汉乘利进逼成都,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进逼成都,和激励士气无关。选择B项。8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查考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四个选项都是用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对原文进行的概述,实际上语言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本题设置的每一个选项所需要的阅读区间都不是很大,设置的错误点也不是很大,不需要大家分析全文才能得出结论,只要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完全可以找出选项与原文的不同。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而原文是“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意为吴汉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

11、军。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选项中“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错了。 我们看下大家问题比较大的翻译题:1)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及”“得”“见”“亲信”【学生存在问题】 “见”被动未看出,“亲信”词类活用没有看出。大部分同学都译成了现代汉语中的“亲信”。“及”是到、等到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得”,是得到、获得的意思,没有问题。“遂见亲信”,“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遂,副词,于是,就,便。句子的主语仍然是吴汉,我们看了这个句子之后,发现这个句子缺少动词,什么情况?肯定是有词类活用现象,哪个词语可以活用

12、为动词呢?亲信,原来是名词,现在活用为动词,亲近、信任。我们知道,见加动词的时候,见表被动。这样的句子很多,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面就有,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这样,这个句子的意思,我们就可以翻译出来了。)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踩分点:比、敕、悖乱 许多学生不知道“比”和“敕”的意思; 把“敕公”看成是一个人,译成:A曾经敕公考虑事情十分周全、仔细,为什么这次临近事情却考虑错误了呢?B比敕公还多计谋,为什么面对事情突然心乱!C也有同学干脆就不翻译了 比这个字,我们在祭十二郎文中学过,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比”,是近来的意思。“敕”

13、在红楼梦中“敕造荣国府”,敕是皇帝的命令或诏令,是名词,在这个句子中做动词,告诫,“悖乱”背离、错乱。翻译第二句是有难度的,但有难度就是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翻译句子就必须代入语境仔细推敲,切不可断章取义。(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3)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就,靠近,靠拢。金就砺则利。“潜”秘密。“于江南”状语后置,翻译时需要前置。“并”,合并。 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注意】 (1)所选句子不长而短,但具体而微,有足够的采分点,既利于考生发挥,又便于批改。(2)从句式来讲,第(1)句是被动句,第(

14、2)句是疑问句,第(3)句是状语后置句,选句比较典型。句式的考查,通过翻译形式来体现,比较巧妙。 我们回顾一下常见被动句的几种类型:(PPT)除了刚才文段中讲到的见+动词表被动外,还有A、 用“于”表被动 ,用“受-于”表被动,于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B、“见”“见.于.。”表被动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C、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有如此之

15、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D、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E、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翻译要注意古今汉语表达上的不同,尤其是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词义一定要把握好。(4)翻译时要养成联系上下文语境的习惯。(5)文言评分细则中有一条:文通意顺一分,每一句中都占到了1分,共3分。这也是要引起我们重视的,翻译不仅仅是字字落实,“达”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6)文言复习一定要回归书本、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