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5篇】.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92774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5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5篇】 【篇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 大家好!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古话是很简洁的几个字,却蕴含特别深刻的道理。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如果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行整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确应当坚持这种原则,这是敬重他人,公平待人的表达。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公平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一方面

2、,自己不想要的,自己不愿做的,不要牵强别人承受;另一方面自己想要的,自己能做到的,同样也不要牵强别人承受,由于这不肯定是别人想要的。换一句话来说,应当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对别人要求宽松一些。 感谢大家! 【篇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 大家好! 在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情愿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想必老夫子当年说这话的时候肯定也很得意于自己的思想熟悉水平很高,觉得只要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算修炼到家立地成佛了。

3、后世也有许多追随者把这句话作为做人处事的标准,但是从我一个自由主义者的眼中看来,这个命题肯定是包含了一个可怕错误的伪命题,由于假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命题成立的话,它的逆否命题“己所欲,施于人”也就可以成立。也就是说“自己不情愿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但是假如是自己情愿的事,就可以强加给别人! 如此野蛮强盗的理论可以被认为是正确的而学习,培育出来的人不是奴才就是刽子手,奴才们正着用,刽子手反着用,反正都有道理。所以子可以光明正大的罗织罪名诛了少正卯,所以就有统治者打着“民主”旗号到行逆施,所以就有愤青们以“爱国”的名义侵害人权。 所以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我认为应当不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且己

4、所欲也不能施于人,这是一个文明社会公民最起码的熟悉。 感谢大家! 【篇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 教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日我讲话的题目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儒家中心思想“仁“的表达。儒家弟子白圭却向教师孟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禹治水,是把洪水引到遥远的海边,为什么不就近引到邻国去呢?这样岂不是更省事“。孟子很坚决地给出了答案:“你错了,你现在把邻国作为泄洪的地方,将来邻国泄洪的水只会倒流。“这就是“以邻为壑“的典故。 人生在世,虽然放纵不羁爱自由,但这世上不只有你一个人。六十亿个人有六十亿不同的思想,如果只按自己所喜好的思想去生活,如白圭一

5、样,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将视野放开,将头抬起,将别人纳入你的胸怀,学会去爱护他人,你所不愿承受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令你欢乐的就与他人共享,这个世界便多了一份理解,一份关爱,便少了一份争吵,一份哀痛。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己所不欲,便施于人“的现象并不少,食堂里,由于不愿落到最终一个,便想着法子去插队;教室里,同学们都不愿上台发言,便在底下你推我推地让别人做替罪羔羊;校园里,由于不愿多走几步,便把垃圾随地乱扔,甚至为了掩饰有意丢进花坛人是很简单以自我为中心的,更有人打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幌子任由自己的自私欲望膨胀。然而,我们所排斥的东西别人会喜爱吗?人是为自己而活的,但一个人假如仅为自己而不

6、顾他人,就是将自己孤立起来了,那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不妨换位思索一下,食堂中,你前面有人插队,你会作何感受?你想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去,别人却将问题又转向你,你又如何?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状态,各有各的心路历程,也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都是不能强求的,但做人做事不能没有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便说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也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缺少的东西。 君子坦荡荡,便是用豁达的胸襟去活着,悲他人之所悲,乐他人之所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获得更多人的赏识与认可,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升华,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已写在了联合国总部大厅的墙上,这

7、说明优秀的品德会获得全世界的认可的。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建立一个和谐校园共同奋斗,让文明之花四季绽放! 最终,在这里祝福全部高三的同学,保持良好心态,在最终的冲刺阶段,取得更大的进步,在马上到来的高考中实现辉煌! 感谢! 【篇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 大家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贤孔子的这句话,简洁地概括了“己”与“人”的关系:自己不喜爱的东西,不要施加给别人,应依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的喜好。它是人与人相处的底线,表达的是一种同理心,即在人际交往中,能体会他人的心情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索和处理问题。 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

8、怎样对待我。别人把你桌上的书本遇到地上,你宽容地露齿一笑,别人也会报之以歉意的一笑。相反,你假如口出粗言,拳脚相加,他人往往也会把拳脚回报给你。我替别人着想,他人才会替我着想。给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的。“投之以桃”,别人才会友好地“报之以李”。 想要他人理解,先要学会理解他人。上课铃声已响,一学生向教室狂奔而来,到门口,嘴里还在骂骂咧咧,一脚踹门,正好撞向门后的学生。门后的学生怎么反响?是忍住痛,看他渲泄完了,问他怎么回事,然后,再指出他的错误。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动手回击。原来该名学生刚被教师狠狠批判一顿,心中一肚子火。询问他状况,理解他的行为发生的缘由,再去批判他,就会有效避开冲突。 要学会

9、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将心比心。朋友借给你一本心爱的动漫书,是从国外带回来的,结果你给弄丢了。朋友对你大动肝火,而且疑心你私吞了,甚至要跟你绝交。你怎么办?是不是冲冠一怒:绝交就绝交?正确的方法应当是从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言行,用自己的真诚求得谅解。 要不设防地以我最真实的一面示人,真诚对待每一个人。自己能把内心深处的东西暴露给对方,才能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真诚坦白,才能获得信任。自以为是,耍小聪慧,凡事斤斤计较、机关算尽,是得不到别人的真心相待的。真情流露,真诚沟通,说出自己的心中话,才能得到真情回报,对方才会把你当作好朋友。主动对人友好,主动表达善意,主动对人表达确定赞美,才能获得他人好感。

10、 我们需要别人的爱、宽容和谦让,是由于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脆弱而不够强大的,是有缺点而不够完善的。而爱、宽容和谦让,只能由他人供应。只有每一个人心中拥有爱、宽容和谦让,我们才能得到爱、宽容和谦让。要想幸福自己,就必需幸福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镌刻联合国总部大厅,它是国与国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准则,固然也是我们学生与学生间交往的核心准则。 感谢大家! 【篇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演讲稿 敬重的教员、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日我想和大家共享的主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恰巧昨天上课的时候教员也有提到这句话,今日就由我和大家谈一谈我对这句话的一点浅薄理解。 早在2500年前,子贡问

11、他的教师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告知子贡: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这两句话的详细含义。 前一句话是子贡问教师: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洁地说就是自己所不情愿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它和咱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索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我认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这也是我始终奉行的一个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里讲究因果循环:你种下什么因,收获的就是什么果。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共性;播种一个共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

12、个恶果。你有权利非公正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正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 信任大家都听说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承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新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苦痛、担心,于是他毅然告辞了新婚妻子,率领数万群众,夜以继日地治水。在这个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最终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退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业。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假如让我来治水,肯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将水引至大海,与己有利,与人无害。而你的方法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己有利,与人却有害。这种治水的方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和白圭这两个人的治水方法来看,大禹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才是值得我们敬佩和效仿的。 以上呢就是我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一点个人见解,缺乏之处还请教员和同学们批判指正,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