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927669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谨让的出处及解读儒家思想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气氛的春秋战国时期。拥有深沉的文化基础。儒家思想流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而立世不坠。人类社会虽进入了现代社会,但在必定程度上,儒家思想仍在发挥着作用,它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有着宽泛深远的影响。更是我们建立现代社会新文化,传承中华历史优异文化的源泉之一。今日我们重温儒学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更展现出独到的价值定位。给与了我们更多的启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最少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办理与和谐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

2、交流;公则去此间隔,互相感觉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全部社会成员间理性的交流原则、感通原则、和谐原则。五常: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平和、和善、恭顺、节俭、谦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倡导待人接物的准则。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长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大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串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系统中的最核心要素。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详

3、细规定。孟子在仁义礼以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长辈)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两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两者弗去(背叛)是也。”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远的常常法例(“常道”),号“正常”。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能对策)。解读:仁义礼智信何谓仁?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和睦和睦,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可以光想着自己,多身临其境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他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

4、用我身上的王去鉴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实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哈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所以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曲折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何谓智?智者,知道平常的东西也。把平常生活中的东西思索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何谓信?信者,人言也。太古时没有纸,经验技术均靠以身作则。那时的人单纯朴实,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切靠谱。他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四周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预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广泛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自然不会骗人。温良恭俭让:原意为平和、和善、恭顺、节俭、

5、谦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倡导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平和而缺少斗争性。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示例:物有原来,事有终始,以温良恭俭让之德,五者乃圣德光芒。-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何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平和、和善、恭顺、简朴、礼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他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独出心裁的道德。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博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这“五常”贯串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系统中的最核心要素。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最少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温良恭俭让意思是平和、和善、恭顺、节俭、谦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倡导待人接物的准则。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到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俭,让即谦虚。在鼎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日,在创立和睦社会的今世。重温儒学里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一片灵光。我们应更深层次商讨,怎样认识儒学中华传统美德的历史地位?怎样给予儒学中华传统美德以新的时代内涵?怎样使儒学中华传统美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在社会各个不一样层面,或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产生独到效应。值得我们深入思虑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