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课改更深处漫溯20141123.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926697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向课改更深处漫溯201411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向课改更深处漫溯201411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向课改更深处漫溯201411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向课改更深处漫溯201411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向课改更深处漫溯201411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向课改更深处漫溯201411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课改更深处漫溯20141123.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洪江市教师全员培训讲座稿:向课改更深处漫溯洪江市第六中学 覃秀珍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感到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次与大家倾心交流的机会。大家可能有些失落,因为让你们牺牲休息时间来听的不是专家的讲座。说起专家,我和大家一样,曾经顶礼膜拜过。在此,和大家谈谈我走近专家的一次经历吧!(走近专家)我知道,大家似乎都是奔着学分而来,但我希望大家不仅仅是带着学分回去,如果能激起你心中一丝对专家的向往与追求,或者对课改的一点触动与思考,我将受到莫大的鼓舞。还是言归正传。近年来,教育改革思想活跃,推行课改如火如荼。可以说新课改是一场教育的革命,也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颠覆。许多名校如洋思中学、杜郞

2、口中学、绵阳东辰学校、昌乐二中、岳阳许市中学等无不是依托课改迅速步入名校行列。新课改在我市推行了四年多,通过不断学习名校经验,通过不断努力摸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我们基本接受和认同了课改的理念以生为本,也借鉴了名校的经验组建学习小组,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然而我们自己清楚:在这场变革中,不少老师还是心存顾虑,担心课改会影响教学质量,仍然涛声依旧;仍有老师认为搞课改是走形式主义,搞花架子,依然不为所动;也有老师抱怨条件太落后,生源太差,仍然止步不前。还有许多老师陷入了形式上的误区,只关注课堂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改的根本,缺乏应有的指导。更有不少老师陷入了迷惘之中

3、,不知何去何从。因此,作为课改实践者的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课改的形式,满足于形似,应该深入思考课改中的得与失,使我们的课改走向有效和高效。所以,今天我讲的话题是向课改更深处漫溯。首先,我们应进行冷静反思:新课改的核心是什么?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话题。一、新课改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行课改?这是我们常问的话题。因为教育政策要求改革,我们不能违背上级的旨意?还是因为课改是一种趋势,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其实,这些都不是课改的初衷。最初提出课改是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可言,不改革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无法落实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素

4、质教育。由此可知,课改的宗旨:一是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二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三是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这样看来,衡量课改是否成功并不是学生是否进行了分组,课堂上是否有了合作讨论的环节,教师一节课讲了多长时间,学生学习了多长时间,是否运用了导学案等等。这一些只是课改的手段和方法,最终要看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如果不能实现课改的宗旨,那便有悖于课改初衷,哪怕搞得轰轰烈烈也只是表象和徒劳。新课改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仍是教育的主阵地,因而提高课堂效率

5、才是改革的根本。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话题。二、怎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学洋思、效东辰、仿杜郎口在学习名校经验的过程中,到底怎样上好一堂课?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尤其是听了王沛清教授对洋思、杜郞口、昌乐二中等校教学模式的否定,我们不少老师感到更加迷惘,不知所从。其实无论怎样改革,无论怎样的模式,一堂好课的标准始终是一致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既定目标、讲求效率、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目标、效率、发展,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三个特点。好课是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课。科学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包括教学内容符合学科体系的规律性、教学程序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性、教学方法符合学

6、生心理活动的规律。艺术性就是要求课堂教学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使学生下课后还久久不能忘怀,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深深的思索。衡量优质课有三个标准:1、学生取得思维的主动权,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怎样才算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怎样才算是交给了学生?有人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想怎样做就可以怎样做,不受任何约束,享有绝对自由,这就成了课堂的主人;有人认为,教师在课堂只讲10分钟,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就算是交给了学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学生是否成了课堂的主人,是否确保了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主要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状况来判定。如果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非常活跃,具有

7、很强的问题意识,不断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始终把握着思维的主动权。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才真正处于主体地位。2、把握课堂的公平性、开放性、和谐性、发展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堂好课应该做到:对每位学生是公平的,学生思维是活跃的,课堂内容是开放的,课堂气氛是和谐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即学生得到了发展。3、达到三维目标。即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评价课堂是否高效有五个要素:1、定准教学目标,不缺不偏不错。以前我们往往认为教学目标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可有可无,因此备课时不够重视,按部就班抄完了事,或者教学目标定得很虚,无法衡量是否达到。至于上课,根本

8、没有根据目标一一落实。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要求每位老师上课时都要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听课的老师评课时就围绕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进行点评,这样就会养成认真钻研教材,定准定实目标的习惯。有了目标作导航,课堂教学就有了明确方向。定准一节课的目标意义重大,起到举纲张目的作用,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2、构建合理结构,做到起承转合。一堂课在思维上应该层层深入,每一个环节的过渡要循序渐进,流畅自然,切忌在同一层面上低水平重复。3、彰显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即用学科魅力和教师教学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应试教育中很多课都把焦点落实在答题上,使整个这门课都变得索然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忘记

9、了这句话,学生在很多课程上都是被动的,都是被考试逼着走的,而不是被这门学科的魅力吸引走的。比如语文的魅力应该落在“语文”两个字上。即语言文字之美,眼前没有山,可以从诗句中读出山的巍峨,眼前没有水,却能从文章中感受到水的妩媚。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以我们在语文课中,就要引导学生对范文反复诵读、细心品味,引领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世界,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陶冶学生的性情,热爱并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这便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总的来说,对于学科而言,文科重在悟情,理科重在明理。对于教师而言,文科重在煽情,理科重在说理。对于现代社会现实而言,培养学生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不懂得感

10、恩和孝顺?更不用说有社会公德。为什么十三亿多中国人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为什么新加坡旅游胜地用中文提醒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可见中国人的道德滑坡应当引起所有教育者的重视。尤其是中国人的文化品味变得愈加庸俗。这里讲一个我看见的事例。(文化的陷落)因此,作为文科教师,千万别把课堂当成了考场,仅仅围绕知识点去死记硬背,缺乏了学科魅力和人文关怀的课堂是失败的教育,学生不仅毫无兴趣,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作为教育者应当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4、文本解读正确,方法选择有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两个方面,是教学内容重要还是教学方法重要?我们常常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听课中

11、,我们常常关注老师运用了哪些好的方法,而对教学内容似乎胸有成竹。其实不然,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体现了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但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例如朗读教学法在诗歌教学中运用是恰到好处的,而在说明文教学中未必可行。巴班斯基说过: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方法,而不是其相反。因此,在课改中,我们首先应该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也就是正确解读、科学处理教材,而不是盲目地为了标新立异寻求各种方法。如果仅仅为了创新方法而脱离教材,只会本末倒置。这里以语文课为例,王荣生教授提出了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把握一堂好课的标准:其中最低标准是

12、: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按道理讲,一个教师上课,不会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对所教的内容或多或少总该有些专业上的理据。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知道教什么”,是语文老师最大的困扰,“不知道教了什么”是语文教师课后的普遍感受。因此,“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这一看起来怪异的条款,列为语文课“好课”的底线。有些语文课,老师运用了多种资源,学生进行着多种活动,包括时不时地小组讨论,师生的对话也频繁,但仔细一考察,其所教的内容与“语文”的关联不大,对学生的听说读写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影响。“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可以说是许多语文课的真实写照。因此,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也是语文课“好课”的底线。教

13、学内容少而精,本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但我们的语文课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起来什么都没有落下,结果却是什么也没掌握。比如一个小小的比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一直到高考复习还在教,只能说明老师每一次教得都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因此,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也是语文课“好课”的底线之一。一堂好课的较低标准是:教学内容正确。首先强调与常态的一致。语文课所教的听说读写,其取向、其姿态、其方式,要与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需要的、所运用的一致起来。如果我们所教的“语文”只有在考试试卷上才体现它的用处,甚至随语文考试的改进连在考试试卷上也用不了,那么就是变态的“语文”。还要与学术界认识相一

14、致。也就是与正确的专业知识相一致。一般而言,大多数语文老师都应该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但是很多时候不能灵活应对,不能讲得通俗易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的进修学习,做到教学内容除旧纳新。一堂好课的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的现实化。教师在教案上首先要写的是教学目标,即“想教什么”,但在一堂课后,任课老师很少有人去验证自己想教的内容是否真的教了。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之间,在语文课上常会出现距离,所以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是语文好课的标准之一。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则会出现更复杂的情况。有时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一个不会,可看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没有统一起来。很

15、多时候,我们在观课评课教时,没有把“想教什么”、“实际在教什么”与学生“实际在学什么”很好地联系起来。可见,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也是语文好课的标准之一。语文好课的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首先是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简单地说,就是要教“课程的语文”。语文课程之所以是语文课程,是因为它受到语文课程目标的规限与指引,体现着语文学科的特点,因而要围绕语文课程目标教学,而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当然,依据课程目标仍能进行选择,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和创生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这是一堂语文好课

16、的最高境界。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评价一堂语文好课的9级累进标准。其实,其他学科的好课标准都能从中得到启示。记得上次在洪江市教学比武决赛中听了六堂语文课,如果单从教学方法来看,都近乎完美,但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评价,大都有问题。例如:教学这首诗歌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读好这首诗歌,还是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的意思,还是学习这首诗歌的写法?还是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在教学过程中,上述方面每位老师似乎都讲到了,但似乎哪个方面都还没得到突破,也就是对教材的挖掘和处理都还缺乏深度,尤其是以篇为例的方法指导与归纳还有欠缺,导致学生对诗歌的特点与美感还很模糊。因此,在推行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教学方法,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适合教学内容,做到有实效。5、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氛围活跃。尽管我们常常批判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弊端,但我们仍然要肯定它的优势。有时一首歌曲可能会激活整个课堂,一段影视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件实物可能令学生终生难忘。只要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