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92330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风波》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定风波》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定风波》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风波》教学设计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风波教学设计一、选材介绍苏轼的定风波一词,选自于人教版高二必修4第二单元中的第五课。该单元学习重点是宋词,宋代是宋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兼有豪放与婉约两种。选取的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本课是该单元学习豪放派词的重点所在,对引导学生在理解字面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有着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通过学习积累名篇名句,掌握一些文学常识。2、能力目标通过对该词的字句品味,提高学生诗词的鉴赏能力整体感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并了解豪放词派的艺术特点

2、。3、德育情感目标分析、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 1、对词中意象的感知与重点字句的品析。2、学生对该词的评品与鉴赏。3、对词人的思想情感与豪放豁达心胸的体现与升华的领会。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五、教学过程设计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导入新课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这是许美静阳光总

3、在风雨后歌中的一句,很有人生哲理,早在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面对自己的坎坷人生,也有过类似的感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定风波这首词,看看词人又是怎样看待自己人生道路中的风风雨雨的。 二、苏轼的宦海浮沉知人论世 1、走近东坡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4、;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2、背景介绍苏轼因“乌台诗案”, 命悬一线,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这其中除了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外,也包括我们现在要学习的这首定风波。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在“乌台诗案”前后的人生情感变化。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最终归于平淡,以“也无风雨也无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人生态度,寄己身于江海。三、赏析词文1、词前小序

5、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与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词序结合,把握内容,进入本课的学习。) 提示:词序叙述了苏轼一行人在沙湖道上遇雨,而带雨具的人已走,后面的这些人都没雨具挡雨,很是狼狈,唯独苏轼自己不觉得,此后天放晴了,词人有感而发,作此词。 词序述说了作词的缘由,为词人情感的进一步抒发作一铺垫。2、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写雨,抓住雨怎样的特点来写的? 提示:雨骤风狂。3、“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心态? 提示:闲适、坦然的心态。4、“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提示:这两句其所指“甚小”,只不过是写了词人外出遇雨时的感受;而“能指”却甚大,巧妙的把自己对待人生道

6、路上的风风雨雨的态度道出,“一蓑烟雨任平生”,传达出一种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与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5、过片到“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提示:阳光总在风雨后。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提示:“风雨”比喻词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可有多种理解)四、整体感知1、 找出词、序中的差异或者矛盾之处 提示:“料峭春风吹酒醒”一处序无词有。由下片的“酒醒”二字可推导出上片所无的“醉”东坡。2、 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描绘一下雨中的情景,体会苏轼是用什么来抵抗

7、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的?提示:词写的是词人一行人一次出游途中遇阵雨的经过。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拄拐杖,脚穿草鞋,吟诗长啸着,从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自己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五、词中东坡1、雨中东坡提示:风雨中的东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面对风雨的态度? “醉”东坡笑对人生风风雨雨达 2、雨后的的东坡提示:雨过酒醒后的东坡又是怎样一个形象? “醒”东坡看破人生晴雨智3、 这首词中,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8、?提示: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形象。4、苏轼思想的总体感悟定风波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途中遇雨,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在种种打击和挫折面前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旷达心境。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胜败两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于我们面前。对人生的起起伏伏、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自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六、拓展延伸结合所学,你认为全词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并说出理由?若要把本词中苏轼的思想凝聚到一个字上,你会选择哪个字?提示:中心句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主旨所在。”参考:全词的中心句是“

9、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是词人由“景”到“情”的升华。“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概括了词人宠辱偕忘、超然旷达的人生境界。若要把本词中苏轼的思想凝聚到一个字上,可以用“无”或“归”字。“无”表达了词人超脱自我,无欲无求的情感,犹如佛家“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灵空与超脱。 “归”是词人一种找回自我本心本性的体现,如陶潜的“归去来兮”一样,希望能真正摆脱尘世的一切束缚,怡然自得,回归自我。苏轼在他的临江仙中的“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两句,就有这种情感的流露。七、课后作业1、有人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0、的基调慷慨激昂,豪迈雄浑,而定风波中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反映了词人消极的人生态度。你是怎么看待的? 2、背诵苏轼定风波全词。 3、预习并背诵: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附:板书设计 定风波苏轼1、 走进东坡才气:诗、词、文、画2、 背景介绍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3、 字词吟啸:吟诗、长啸 芒鞋:草鞋烟雨:烟波风雨 料峭:形容风力寒冷、尖利萧瑟:拟声词,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4、词中东坡雨中东坡 “醉”东坡笑对人生风雨达 雨后的的东坡 “醒”东坡看破人生晴雨智形象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镇定从容、旷达乐观4、 主旨句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5、 思想情感旷达、超然物外、豪迈、物我两忘、胜败全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