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918632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在实践中感知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我充分敬重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常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师生共同努力,预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学生进展了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物体的轻重。学生亲身经受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亲身体验到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把握了发觉、熟悉、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育了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在体验中

2、建构 体验是由身体活动和直接阅历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让学习进入生命领域。由于有了体验,学问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与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命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学问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人格健全和进展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 传统教学中熟悉质量单位,重点一般都是放在单位的换算上,教学中往往采纳讲授记忆的方法,学生只要记住几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正确地进展单位之间的换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往往消失学生学完质量单位后,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个西瓜重3克,一个鸡蛋重50千克,王教师的体重是60克这反映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严峻脱

3、节。克和千克的熟悉的教学重点确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确实立上,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阅历。所以在“克的熟悉”中,我反复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感受它们的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这种感受、体验不但是进一步学习的根底,也是将来“学会生存”必备的本事。“克”“千克”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学生经过眼晴观看、耳朵倾听、脑子思索、嘴巴表达、双手操作,心灵感悟,即用自己身体亲身经受、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熟悉教学反思2 低年级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熟悉,而且质量单位也不像长

4、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只靠观看得到,比拟抽象。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到家庭、商场等处找以“克”和“千克”计量的物品,统计结果汇总,然后沟通。这样既能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熟悉,又培育了小学生社会实践力量。瑞士一个出名的心理学家说:“活动是熟悉的根底,才智从动开头”,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质量观念,针对克和千克教学内容的特点,我转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尝试使用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供应动手实践的时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欢乐,领悟到了学问的情趣。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活动中快乐地熟悉

5、了“克和千克”。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展的掂、估、秤这些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熟悉质量单位,建立明确的质量观念。通过“找实物”“称实物”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熟识的实物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初步感知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通过让学生从桌面上称出约1千克的物品,发觉质量相等而数量不等这一角度,进一步深化对质量单位的熟悉,既把传授学问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又有机地渗透了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掂质量”让学生用肌肉有意识地感觉体验实际质量。学生在感知1克的物品之后,动手“估”“秤”苹果、梨、香蕉、鸡蛋等,不仅检验了操作活动成果,更能让学生体验胜利后的快感和喜悦,感受

6、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仆人。 “我听见了就忘了,我观察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它形象地说明白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更要注意动手操作。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受探究学问的过程,对学问的理解才能深化,记忆才会坚固,推理才能严密。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熟悉教学反思3 本课的教学看似简洁,其实难以把握,主要是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熟悉,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熟悉。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详细,不能靠眼睛观看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阅历告知我,孩子承受学问必需是一个

7、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是必需的经受,而不能由教师来代替。因此我在设计克和千克的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多方位体验。针对这种状况,我教学设计的落点是“体验”数学。 把体验克和千克,在体验中建立详细的质量单位的活动,贯穿了整节课。学生亲自操作,在掂一掂、估一估活动中,建构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整节课呈现出“掂一掂再依据阅历估一估”的教学思路,努力演绎了“学问在于建构”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定在“体验”。 缺乏之处,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体验”为学习形式贯穿始终。教学中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反映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才是教师设计和引导的精华。但是,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消失了不明确,没能

8、处理好,用语消失了不精确。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熟悉教学反思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同学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实际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同学主动地进展观看、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沟通。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根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消失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学问,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同学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学问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同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同学沟通平常购

9、物中的一些发觉,同学学会了熟悉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学问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同学学数学建立了充分的信念。 二、为同学供应“做数学”的时机 保守的教学中,学问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同学的操作与思维,同学无法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足地给同学供应了“做数学”的时机,让同学积极、主动地去建构学问。同学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熟悉,然后又充足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很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同学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同学

10、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进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熟悉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小朋友们自身体验到的,并形成了肯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拓宽同学体验的自由空间 同学们对克和千克的.熟悉假设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熟悉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同学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加,拓宽同学的体验空间。 在本节课中,同学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缺乏1千克重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超越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活生生的一幅“购物局面”

11、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沟通学问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同学体验的空间。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熟悉教学反思5 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要与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学时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论是导入的设计,1克和1千克的感性熟悉,还是练习的设计、课后的调查,都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为根底,供应学生熟识的生活常识,帮忙学生理解数学学问。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留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参加意识,引导学生参加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究求知的过程中,获得学问,培育创新意识,熬炼动手操作,应用学

12、问的力量。 1、教学时力求遵循学问进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中学生积极参加了学问的探究、实践的全过程,从而形成与进展,体验到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学问的奇怪心,引发他们剧烈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进展。 2、为学生供应“做数学”的时机。传统的教学中,学问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供应了“做数学”的时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学问。尽可能地给学生供应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充分的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说一说、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感受1克和1千克毕

13、竟有多重,从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熟悉。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使用观看、比拟的方法,发觉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展猜测、尝试和验证,在对信息进展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的根底上,使学生获得新知,从而具备肯定的探究力量;而在课堂中设计“开放型”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加制造了条件;同时也能更好地满意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量得到更好的培育。 3、指导学生回忆学习历程,发觉一些规律或讨论成果,同时,课外延长,回家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到超市或市场,学会估量物体重量或看标注,把讨论成果以学习日记形式进展沟通,这样加深对克、千克

14、的熟悉,还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熟悉教学反思6 质量与我们日常生活亲密相关,但概念却有比拟抽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使学生明确克用于计量比拟轻的质量,千克用于计量比拟重的质量。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质量的轻重,形成直接的感性熟悉。同时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力量和学习力量。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质量概念,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生活阅历,在课堂设计中通过猜、掂、比、移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强调多种感官的参加,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建立1克

15、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熟悉教学反思7 1、为了让学生能比拟好地把握“克和千克”这局部学问,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商店、市场、超市等一些场所调查采集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许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所以在课的一开头,我就从了解学生的学问根底动身“关于克和千克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问”,让学生回忆熟识的生活情景,从而抓住数学教材中新学问的切入点。 2、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很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自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详细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说一说的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台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精确建立概念。 3、指导学生回忆学习历程,发觉一些规律或讨论成果,同时,课外延长,回家调查讨论“成长中的我”和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