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915633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语教学心理学复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填空: 1 行为主义心理学:40年美国兴起的听说法,提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公式:刺激反应(S-R) 2 认知心理学与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现代加工理论的影响。功能法的出发点就是要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表达意念。 3 外语教学心理学作为分科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无疑应以普通心理学一般原理为基础。 4 学习理论的发展:学习心理学发展的早期,有一位德国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人的学习心理试验。这就是艾宾浩斯, 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通过实验绘制的遗忘曲线。 而处于对立面的格式塔心理学和较新的信息加工理论,则属于理性主义的学习理论。 5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通过对动物的研究,他还提出了“尝试与错误”的学习理论。

2、 6 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沃森。 7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他提出有机体的行为可分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另一是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则没有已知刺激,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因而操作性行为亦称自发性行为。 8 格式塔理论:整体比它部分的总和多。他们的工作是从研究似动现象的知觉试验开始的, 它的基本公式可表达为:有些整体的行为不是由个别元素的行为决定的,但部分过程本身则是由整体的内在性质决定。 9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他认为行为的最初原因是由五种自变量组成的:环境刺激(S), 生理内驱力 (P) ,遗传 (H),过去的训练(T),年龄(

3、A)。 10 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主要特点是借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活动,运用计算机运转程序的形式来进行理论描述。 11 人类的观察学习涉及两种表征系统,一是形象的,二是言语的。 12 心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首先是人言语活动,亦即个人运用如何在心理上成为可能的问题。 13 语言的结构: 1)音素:语言的最小结构单位是音素,是说本族语言者能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2)词素:词素是语音最小的意义单位。3)词:词是用构成句子或话语的最小单位,必须至少由一个自由词素组成。 14 语音的基本功能是交际 15 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后随意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是客体本身的外部特点,即新

4、异性和这些客体对人能引起的兴趣性。 16 客体对人能引起的兴趣性,在引起不随意注意方面起着主要作用。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的肯定的情绪态度。 17 后随意注意是随意注意发展的结果,虽不可经意志努力而实现,却与预先确定的目的相联系,保持着一定的监控作用,具有一种与不随意注意截然不同的性质。 18 心理状态是人在一定时期表现心理生活全貌的一种暂时特征。 19 写作是一个自觉的过程,意识和记忆在写作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0 神经系统类型可大分为四种:兴奋型、活泼型、安定型、抑制型。这种划分正好与气质说的四种类型(胆汁质:兴奋性强、反映迅速、有外向性; 多血质:兴奋均衡|、反应

5、迅速、灵活性高、有外向性;粘液质 :兴奋均衡|、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有内向性;抑郁质:弱型、孤僻、行动迟缓、有内向性)吻合。 21 卡罗尔认为,语言天赋包括四种能力:语音编码能力;语法感受能力;言语记忆能力;推理能力。 22 智力一般可认为是人的各种基本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23 智商公式:IQ=MA除CA乘100。 24 智力测验的主要作用就在于预测被试学习成功的可能性。这就为选拔培养人才、选择专业或职业,以及便于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25 神经系统的工作不可能无止境,一直保持兴奋状态是不可能的,要求有另一种状态保护性抑制来替换。 26 外语学习中的内在刺

6、激有:理解,运用技能的经验,语言技能提高的体验。 27 学习中兴奋和抑郁过程应是协调的。 28 态度是一个人对待外在事物、活动或自身的思想行为所持的一种向与背、是与否的概括的倾向性。 29 情感与第二信号系统密切联系,通过言语可以引起和调节人的情感。 30 情感即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体验。 31 情感不是事物、现象本身的反映,而是事物、现象与人的需要和活动动机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关系的反映。 32 在口语方面,外向的学生很容易占上风。内倾学生也可能在语法、翻译、阅读理解方面钻研更深,但要在口语上提高还得克服一些心理上的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33 对语言习得最重要的是可理

7、解的输入,也就是吸收。 34 克拉欣认为,儿童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最终会比较好,是由于情感的因素。 35 学习态度是应中个性意识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得基本动力,表现在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性上。 需要被意识到时将驱使人去行动,并以活动冬季的形式表现出来。 36 掌握外语分为:领会式掌:要求初步了解语言规则的用法 复用式掌握:要求初步掌握语言规则的用法; 活用式掌握 :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的用法 选择或判断 1 反射学习是S-R过程,而操作学习却是R-S过程。 2 格式塔心理学学派创始人韦特墨。 实际上他们是当今认知心理学的先祖。 3 皮亚杰是瑞士的著名发展心理学家。 4 同化和调节是涉及个人

8、寻求更好的平衡状态两个对抗力量的平衡的双向过程。 5 美国的第一位推崇皮亚杰所做贡献的心理学家是布鲁纳。 6 发现学习常常是与阐释学习相对的,如果说发现学习以归纳为特征,阐释学习则是以演绎为主了。 7 奥苏伯尔是阐释学习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8 奥斯古德和赛比奥克这本心理语言学的问世,标志着心理语言学这一边缘学科的诞生。 9 体现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几个方面:人们关心的是三个过程:理解,表达,习得。 10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九提出了应区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 11 维戈茨基认为“思想不是在词中体现,而是在词中完成” 12 词的理解是从许多可能的词义中选取所需意义的积极过程。

9、 13 听者在理解单句后,还应转向理解整个话语。整个话语的意思不等于单句意义的总和。 14 幼儿表述的第二个特点是功能如冠词,介词,连词等的作用较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 15 我们掌握一门外语,就是要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16 书写技能是一种不同于一般运动技能的以手部动作产生言语信号的运动技能。 17 言语的知觉与理解是彼此紧密联系的。二者的相互关系极为复杂。一方面,没有知觉不可能理解言语,正如没有对言语个别属性的感觉就不可能知觉言语,没有言语的物理特性的即时刺激也就不可能感觉到言语的个别属性一样。 18 行为主义者强调有错必改正;认知论者对待错误的态度则相反。 判或填 18 最常

10、见的口误类型:预置、反复、颠倒、混合、简化、误派生、词替换。 19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0 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是记忆的基本过程。 21 识记是信息的的输入和编码过程。 22 保持是信息贮存的过程。 23 认知和重现是信息的提取过程。 24 输入、储存、输出是记忆语言材料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又是影响语言材料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 25 较宽的概念称为类概念,而较窄的则称为种概念(判) 26 情感不是事物、现象本身的反映,而是事物、现象与人的需要和活动动机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反映。 27 情感与第二信号系统密切联系,通过言语可以引起和调节人的情感。 28

11、神经系统工作不可能无止境,一直保持兴奋状态是不可能的,要求有另一种状态保护性抑制来替换。 29 习得活动分四类:1 交流情感活动 2 解决问题活动 3 游戏活动 4 吸取新知识活动 30 简单明确地用本族语解释词义,仅占用极少时间,保持以外语为主,这就不致妨碍外语学习,热水增加对外语的理解。 31 词的中心意义和具体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两个概念之间的第一种关系称为从属关系,较宽的概念称为类概念;较窄的称为种概念 名词解释 1 认知理论的新发展:所谓“认知”,就是“转换、分析、加工、存贮、恢复和使用感觉输入的全部过程”。 2 认知心理学似乎可以认为是传统的意识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12、的混合体。 3 同化是按信息与现有图式提取和解释新信息的过程, 4 调节是改变图式使之更好地符合现实世界的过程。 5 观察学习:班杜拉等人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九企图给矫正原理和认知心理学作出更为平衡的综合,更主张人类进行的大量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的熟练反应(或读到有关报导或看到有关照片),然后再努力模仿示范者的反应才完成的。 6 内部言语:内部言语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只有语法形式的无声言语,不同于思想,又有别于外部言语,内部言语是把内部的主观意思转化成外部扩展性言语意义系统的一种机制。 7 言语的理解:言语理解是一个将言语表层结构转化为深层结构,然后再转换成初始的言语思维的语义表象的译码过程。 8

13、 言语的产生:言语产生是一个由起始动机和总的意向,经过内部语言阶段形成深层句法结构,再扩展成为以表层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言语的编码过程。 9 词的表象:在记忆种恢复的词的形象称为词的表象。词的表象总是视、听、动觉的,即词的心理结构中包含着词的听觉表象、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 10 消退说: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未得到强化二逐渐消退 干扰说:由于记忆痕迹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引起相应的神经抑制过程,呈现遗忘现象。 11 认知深度:越是积极解决问题,就越能使信息持久储存。 简答: 1 第一语言的习得特点 1)习得语言首先是要大量接触语言 2)幼儿认识世界与习得语言基本上是同时的 3)理解言语先于言语的产生。 2

14、 第二语言的学习以第一语言的习得存在着明显的区别:1,有计划的学习对学习者提出了心理和社会的要求 2,经过挑选的语言材料 3,学习语法规则 4,非真实而且有限制的语言环境 5,教学辅助手段和各种作业 3 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关系或区别:语言是交际工具,最社会化的一种规范的信息系统,而言语则是使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个人心理现象。语言和言语之间最本质的区别之一九在于二者掌握的途径不同。语言可以通过直觉地掌握这种语言的言语来实际掌握,这就象儿童掌握本族语一样,在掌握言语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语言规范。一般外语学习都是这样进行的,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有关语言体系的知识,但并不能作为交际工具

15、使用。至于言语,则它只能通过相应的实践逐渐掌握。都是在大量接触现实的言语的条件下反复实践练习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 4 活用式掌握与复用式掌握最主要的区别:最主要的区别还在于两个掌握层级之间心理活动上的差异,复用式掌握主要依靠背熟的材料进行言语活动,因此主要侧重在记忆方面,与思维联系较少,而且一般是用本族语思维。活用式掌握虽然也要选用记忆中保持的语言材料,重要的却在于言语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联系,而这时的思维却是有外语进行的。正因为这样,活用式掌握才表现为创造性地再现语言材料。 5 语感的心理特征:一,语感不是普遍适用;能感觉一种语言(本族语),并不就能感觉到另一种语言(外语)。第二,语感和所有

16、一般的心理现象一样,不能遗传,并非与身俱来,而是后天获得的,是培养起来的,是在人的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第三,既然语感的结构非常复杂,人的语感的形成永远不可能是立即的、整个的、各个方面的,而是逐渐形成的。 6 就外语语感的形成而言,以下几方面因素是有帮助的:1)先天的素质。这些素质本身依机体一般的特别是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点为转移。2)语言的理论知识。力求掌握外语的人在获得关于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和修辞特点的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语感的产生和形成较学习者企图纯然用直觉的办法来掌握语言要早得多快得多。3)实际运用语言的言语实践。语感最初的产生和以后的发展和完善,只有在相应的实践活动条件下才有可能。 7 话到嘴边现象说明两件事。第一,词的语音类型在能从记忆中提取的速度上是不同的。第二,这些类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