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1月马原思考题.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914468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1月马原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09年1月马原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09年1月马原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09年1月马原思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09年1月马原思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年1月马原思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1月马原思考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思考题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本原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问题)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生活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它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社会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自身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

2、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应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认识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

3、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表现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答:因为: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

4、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新事物能够迅速成长壮大,最终战胜旧事物。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是在旧事物母腹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中一切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此,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而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所以它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就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基本形式。唯物主义是把世界的本源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

5、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产物。唯心主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以是第一位,物质第二位,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精神如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如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的“心外无

6、物”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人的感觉、观念。 客观唯心主义,如柏拉图的“理念创造一切”、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外化为万事万物”、老子的“道生万物”、朱熹的“理在事先”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脱离人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辨证关系的原理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革命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是什么?1、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改变和巨大进步;2、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

7、;3、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4、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事实表明,我国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 决策。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8、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新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积极因素。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决定力量)a) 它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 它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为:它为精神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它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创造源泉;它还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c) 它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知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知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

9、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情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 不应该也不可能将他们截然分开。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及其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动因: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的发展;3.各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 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加速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

10、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强经济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筆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利益。 消极后果: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抖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

11、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如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定义。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的所起作用的认识。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中作用的认识。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资本的本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怎样产生的?战后为何得到了迅速全面的发展?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及其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12、交换的原则。其表现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其价值自发波动当供小于求时,价格高于价值;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小于价值; 当供等于求时,价格等于价值。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分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和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

13、反作用,其表现: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

14、性活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认识与实践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2、认识能够指导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人类认识的基础是社会实践。选择题政治经济学概念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921年

15、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度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它的实施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活跃苏维埃城乡经济,发展了生产,大大加强苏维埃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货币与资本关系。 。 。利润。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平均利润。当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垄断利润、通货膨胀、剩余价值率、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商品的成本价格、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 资本有机构成、货币的最基本职能、资本总公式、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实践。意识的本质。 事物联系的多样性等。(最基本的概念)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货币的本质: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m 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