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909162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1)马世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 本册教材概况与主要特点初中历史第五册的内容是世界近代史,共分4个单元,25课,其中包括4节探究课。第一单元是“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该单元共有7课,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帝国等主要内容;第二单元是“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该单元共有6课,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民族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等主要内容;第三单元是“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该单元共有8课,主要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前的国际关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主要内容;第四单元

2、是“构建文化的圣殿”,该单元共有4课,主要包括近代的思想理论、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主要内容。该册教材的主要特点是:第一,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编写该册教材时,编写者围绕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精髓,紧紧抓住每个单元的重点,着力突出其主线,如第一单元,把重点放在欧美是如何从传统社会过渡到近代社会的,其下的每一课都围绕着这条主线详细展开,意在重点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如何通过思想文化、拓展市场空间、积累资本和政权转移来初步完成社会转型任务的,意在突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不仅仅是政权的转移,而是全面质变过程的基本史学观点。而对于那些课程标准中仅做一般性要求的知识性内容则做介绍性说明。为了

3、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编者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做了重新的组合与拆分,既完成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各项目标,又体现了本教材编写者体例设计的意图,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近代史阐述方式,易于学生对该部分历史的总体把握,增强了这部分历史的线索感。第二, 联系紧密,自成体系。本册教材除了每个单元内的课程都围绕着本单元的主线展开外,各个单元之间也都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解释世界近代史形成与发展的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世界近代史分期方法,以近代化和近代社会的发展阶段作为划分世界近代史的主要依据,即分为: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三个基本阶段。围绕

4、这一体系结构的设计,安排了以下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意在说明近代社会思想文化因素的酝酿与政治过渡的基本过程;第二单元则主要说明近代社会的物质基础和聚敛财富的手段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震荡与矛盾冲突,这个单元主要是想说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都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没有这个基础,就不会有一种新生社会制度的最后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代替一切前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无疑是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但它毕竟还是一个剥削制度,它的贪婪性和野蛮性,永远是这一社会制度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第三单元主要说明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阐述近代社会从酝酿产生到确立,再从确立到发展和

5、终结的解释链条。至于第四单元,只是因为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有自己独特的内在规律和发展线索,因此没有把这一单元所涉及的内容融合到上述以时序为主的三个单元中,而是把它单独列为一个单元,这并不表明编写者认为这部分内容游离与世界近代史之外,而是意在突出这部分内容的独特性与对历史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体系结构上做这样的设计与安排,既可以突出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又能照顾到某些问题的专题性,同时也突出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本质。第三, 预留空间,启发思考。为了更好地体现这次课改的精神,探索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教材的编写特别注重改变过去历史教科书结论唯一,把所有的结论一一给出的弊端,努力做

6、到:史料准确、叙述客观、结论点到为止,以便给教师和学生留出独立思考与发挥的广阔空间,鼓励学生通过教科书中所给出的材料和提供的材料线索,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独立思考,以得出自己的结论。换言之,我们不追求结论的唯一,允许和鼓励师生对同一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得出不同的历史结论,以体现历史解释的多元性和人类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个性化规律。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给出的史料和叙述是科学、准确的,我们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是符合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那么阅读者就会得出一个基本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学习历史需要有强烈的兴趣和求索欲望,也不仅仅是对学习者认识历史过程的信任,更是

7、因为历史认识本身就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多理论、多方法、无法穷尽真理的个性化过程。因此,尽量避免给出唯一、僵化和不允许越雷池一步的结论,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问题,更是一个是否真正符合历史唯物论基本观点的原则性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我们在学习与探究课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与设计上,独具匠心、富有创意,既能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如“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追根溯园” “弹命运论英雄”等。力图探索一种寓教于乐、融合各科知识、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教学模式。第四, 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初中的历史教科书不仅仅是一个教本,

8、更是一个学本。作为一种学本,首先要有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才能使教科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即让学生愿意读、喜欢读,爱不释手。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课文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编者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课文的主体内容(即大字部分),同时也十分注意选择一些能把各个知识点串连起来的内容作为课文的连接和过渡。这部分内容(即小字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介绍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的背景介绍、知识面的扩大与延伸、各个独立知识点内在联系的提示、某些专题性问题的概括与总结等。有些课文中小故事的挑选和设计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9、做这样的安排,学生既可以较好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又能对某段历史有一个总体和感性上的把握和了解。在课文叙述的文字上,我们尽量遵循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平等对话的基本原则,避免学术化、成人化、说教式的语言呈现方式。在课文图片和地图的应用上,精心选择了一批过去中学课本中没有出现过、具有很强的说明力和表现力的图片和地图,以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在辅助栏目上,编者设计了富有启发性和一定思考深度的内容,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第一手资料,以提高学生接触历史文献的频度,增强学生的文献意识,增加学生对历史文献的体验与感受。课后的参考书目,尽量避免学术论著的倾向,向学生提供一些生动活泼的普及性读物,以增强参考书的可读性。对课后的相关网址也做了精心挑选,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