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90789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 下课铃声清脆地响起,我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站在走廊上等雨点放学。同在一所学校,我是一个班级的班主任,雨点则是另一个班级的学生。几分钟的工夫,孩子们便像小鸟一般“叽叽喳喳”地从教室里涌出来,个个欢声笑语,像一阵阵春风吹过我的身边。一声甜美的“妈妈”唤醒了出神的我,雨点着我的手,扬起脸微笑着示意我可以回家了。一路上我和雨点手牵着手,阳光下,她像美丽的小天使,蹦蹦跳跳和我有说有笑,讲着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着今天巨大的收获。我欣慰地听着她的讲述,像听到串串的银铃声。快到家门口,我买了菜,雨点懂事地帮我分担了重量,碰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雨点热情地问好。回到家,她将小书包放到自己的书桌

2、上,洗了洗小手,就一声不响地学习去了。我示意雨点的爸爸不要去打扰孩子,让她专心学习。过一阵忙碌,厨房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儿,雨点从自己的小房间里走出来,不声不响地为一家人备齐了碗筷。看着她认真地清点筷子的根数,我又一次感到阵阵欣慰。在餐桌上,雨点丝毫没有挑食的迹象,她似乎天生就喜欢吃妈妈做的菜。有时,她还会把自己最喜欢的菜轻轻地夹送到我的碗里,或许这就是孩子爱爸爸妈妈的表达方式吧。饭后,雨点会习惯性地把餐桌收拾干净,看着被自己擦得亮晶晶的餐桌,她高兴得小脸都红扑扑的。还没等我竖起大拇指表扬她,雨点就转身回到书桌前开始预习明天的新功课了。此时,我已能够完全放松自己了,因为我知道雨点预习完功课后会自觉

3、地收拾好书包,进入梦乡。我只需在睡前看看她是否盖好被子,就可以安心地入睡了。其实,在教育工作中,我常听到来自学生家长的抱怨,他们对自家的孩子有太多的不满,似乎在等待一个宣泄的时机。亲子关系不融洽,家庭教育误区重重,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棘手问题。可能,许多父母要说:“你看你多省心,养孩子这么省劲儿,我们家养孩子真是费尽心血还不如人意。”是我命好,上天赐给我一个真正的小天使吗?其实,这一切运气恐怕不像其他家长所认为的那样,孩子的乖巧懂事并非天生。我总是对他们说:孩子不是生来就会让人觉得轻松或是头疼的,他是什么样子,一定是父母的教养方法带来的结果。很早之前我就开始构思来创作这本书,我从自身教育雨点的验

4、出发,常同学生家长一起探讨、共同交流,从一次次的验中,我们总结出一些相对重要的家庭教育方法。书中每一个小章节都有实例剖析,最为实用的是在每个章节的尾声都详细罗列出了亲子教育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一目了然、方便实用的教育方法才是最适合中国家庭的教育方法。在此,我要感谢精英教育服务机构的助,让我有信心将这些文字整理成章。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给您带来一些帮助,带您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让您的孩子成为独一无二的优秀宝贝。请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的孩子是最棒的!懂礼貌的孩子,人见人爱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微笑是沟通时最好的表情,这是爸爸妈妈们都知晓的道理。那么,您注重培养孩子讲礼貌的习惯了吗?

5、您的孩子是不是人见人爱的乖宝贝呢?相对来说,懂礼貌的孩子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朋友。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懂礼貌的好习惯,这会使我们的“小天使”更招人喜爱,更易融入社会。而且,培养一个懂礼貌且彬彬有礼的孩子,也是我们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与基础。那么,让我们一起阅读这个关于礼貌的小故事吧,看看礼貌问题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呢:米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但让妈妈比较困扰的一点就是:米雅不太懂礼貌。米雅想喝酸奶了,会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喝酸奶!”妈妈为了教会米雅使用礼貌用语,就故意装作没听见。米雅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要喝酸奶呢?”妈妈说

6、:“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米雅笑着说:“妈妈,我想喝酸奶。”“说得还不对。”“怎么又不对了?”“你要说:妈妈,我想喝酸奶,请您帮我拿,好吗?”米雅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后,妈妈才去拿了酸奶。等米雅喝完,转身去玩时,却被妈妈一把拉住说:“还没完呢!”米雅瞪着大眼睛说:“完了,喝完了!”妈妈说:“你还没有说声谢谢呢。”“哦,还要说声谢谢?”“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你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这位母亲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训练女儿学会使用文明语言的。或许,现在仍有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失礼”而头疼。周末,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对女儿说:“快向叔叔和阿姨问好啊!”但女儿只用眼角的余光轻轻地瞟

7、了一眼满是期待的母亲,随即,就转身回自己的房间了,留下尴尬的父母与客人。如此失败的教育范例,看了真让人心寒。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帮助。我们先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孩子的礼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后天培养的。孩子礼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孩子生来喜欢模仿身边的事物,于是,爸爸妈妈就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我们身为父母,即使是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要做到讲礼貌,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要在有客时,把孩子打发到旁边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

8、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殊不知,为了这片刻的安宁,我们已经在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参与社会交际的权利。而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将教条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我们千叮万嘱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但是,只用说教的形式很难让孩子记忆深刻。就算记住了,在真正需要说出口的时候,孩子又沉默了。所以,我们要适当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这样,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能给孩子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不要强迫孩子向陌生客人问好不要因为孩子小,我们就去掌控他的一切。孩子年龄再小,也有他独立的思维空间。许多父母,在家里来客人时,会强迫沉默的孩子向陌生人问好。如果孩子拒

9、绝,得到的就是一阵生拉硬扯。这样的教育方法是绝对错误的,这种强迫的方式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要从小做起,并且在一开始就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仍旧沉默腼腆,请爸爸妈妈们不要着急,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经历漫长过程的。我们身为父母,应该以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孩子。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不久之后,我们的宝贝也可以成为人见人爱的“礼貌标兵”。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情也是众多情感中最为重要、不可缺失的一种情感。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也是我们的教育前提。中华美德源远流长,以往的每一代人都

10、能很好地传承孝顺的美德。可是现在的“新一代”,为什么将这种观念淡化了呢?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错呢?怎样让孩子懂得尊重、孝敬父母呢?首先,我们看看古代真正的“小皇帝”是怎样孝敬父母的,看看这一美德在那个时代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汤药,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

11、,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这就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最著名的“亲尝汤药”的故事。可是,对于现在的一些独生子女,我们再也找不出如此的范例了。不好的例子倒是举不胜举,比如吃饭时,孩子爱吃的,全家人都不准吃,只能由“小皇帝”自己品尝,独占独享。吃过饭后,孩子放下碗就跑去玩了,全然不顾餐桌上的一片狼籍,更不要说帮着爸爸妈妈收拾碗筷了。父母的百般呵护、细致入微,换来的只是孩子的理所当然,凡此种种,都让我们忧虑。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个叫楠曦的小朋友,她又有怎样的小故事呢?楠曦今年10岁了,爸爸妈妈对她宠爱有加

12、,楠曦虽然很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去心疼他们。每天晚上,爸爸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楠曦还硬要父母陪她玩“骑大马”,边玩还边催促着做晚饭。楠曦的爸妈经常为此而感到伤神。他们也明显地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宠爱让楠曦丧失了孝敬父母的意识。于是,楠曦的爸妈决定: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楠曦的这种意识。有一次,楠曦来了兴趣,要尝试自己洗碗筷。若放在以前,妈妈是不会答应的,可是,这一次妈妈痛快地答应了楠曦。第一次洗碗筷,楠曦感到十分费劲,力气大了,怕碗碟破碎,力气小了,怕洗不干净。楠曦这时问起妈妈:“妈妈,你平时刷锅洗碗也这么累吗?”妈妈说:“虽然我力气要比你大些,不过每次洗那么脏的碗筷,也是很累的

13、。”楠曦听完后,想了想说:“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以后我来洗家里的碗筷吧。”妈妈听了楠曦的话,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并立即夸奖楠曦说:“女儿懂事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听了妈妈的夸奖,楠曦高兴地笑了。从此以后,楠曦变得懂事多了,知道主动帮爸爸妈妈承担一些家务。对于自己的爸爸妈妈,楠曦也懂得关心与体贴了。其实,孝敬父母不是单一的习惯问题,它也体现出一个孩子能否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我们作为家长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一个孩子连最基本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以后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乐观开朗,生活愉快要想让孩子生活幸福,从小就要教会他们乐观面对人生,乐观的孩

14、子总是能对未来充满希望。遇到困难,乐观能使人沉稳冷静,保持乐观的态度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好的人生态度能帮助孩子渡过难关。积极的情绪能够激发人体的潜能,使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维护心理健康。消极的情绪只能使人意志消沉,有碍身心健康。其实,孩子在进入校门以前,已经开始具有乐观与悲观两种人生态度,而他更偏重于哪一种态度,就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据调查显示,有很多悲观的孩子,其实是受到父母的影响,以至于对人生产生悲观情绪,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所以,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要做到乐观面对人生,我们的好态度是可以感染孩子的。此外,在早期教育中,我们要多用鼓励、支持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15、的体验,这对于他们确立自信心、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或许,有许多爸爸妈妈仍然没有感觉到乐观与悲观到底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那么,看看下面这个外国小故事,我们就会知道,因为态度的不同,孩子们会对事物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一位父亲准备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进行“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太过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的孩子,又把乐观的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新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悲观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什么。过了一会儿,乐观的

16、孩子得意扬扬地向父亲说:“告诉你,爸爸,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又过了一阵子,父亲送给两个孩子每人半瓶饮料,悲观的孩子没有喝,因为他看到只剩下半瓶了,而乐观的孩子拿起半瓶饮料特别高兴地说:“太好了,还有半瓶呢!”这就是乐观与悲观带给两个孩子不同的人生境遇。他们因为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而对不同或相同的事物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与判断。其实,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仍会有人觉得幸福与满足,而有人觉得不幸与沮丧。可是,幸与不幸,都是人们个人的看法而已,并没有客观的因素存在。但值得肯定的是,保持乐观态度的人,感到生活幸福的比例会比较高;那些因感到不幸而终日抱怨的人,往往也是人生的悲观者。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呢?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