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老师)3稿.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907384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老师)3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老师)3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老师)3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老师)3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老师)3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学案(老师)3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山二中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学案主题: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授课班级_高一1班_ 授课教师_黄 丽_ 授课时间:2017年5月9日【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学习目标:1、识记:能说出三大政策的现实背景、主要内容、主要特征、评价;2、能力:自主梳理基础知识,训练自己提取信息、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对三大政策的内容进行比较,提升比较能力;尝试解决学案中的问题,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形成观点、说明观点、辩驳观点的能力;在合作学习及展示中培养合作能力、公开

2、演说及辨驳能力。3、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开创性,其探索是艰难的;任何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调整,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改革是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特点及其实施必要性难点:理想与现实因素的交织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自主学习】1、三大政策的背景:请阅读书本P94页一段、95页二段及所学知识,完成关于三大政策的背景部分表格。2、三大政策的内容:请阅读书本P94页二段、95页三段、96页一至三段,完成内容部分表格。3、三大政策的评价:请阅读书本P95页一段、95页倒数第二段、96页最后两段,完成三大政策评价部分表格。4、请从所有制、管理体制、流通

3、体制三大方面总结三大制度的各自特点,并填到表格中。由此看出哪个制度与其他两个制度的差别大一些? 特点:见表格;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间:19181921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1925斯大林模式时间:19251985背景国际:资本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国内:判断战争,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国内战争胜利;战时政策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小农经济为主,生产力落后;国际: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下;德日法西斯战争的威胁;国内:苏联经济文化落后;内容(经体内容特征)所有制农:余粮征集制农:固定粮食税制农:集体化(集体农庄)工:普遍国有化工:重要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私人经营工:单一公有制;优先发展

4、重工业;管理高度集中,军事行政管理行政与经济手段相结合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指令性计划经济流通取消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排斥市场(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分配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强制劳动)按劳分配平均主义特点单一公有制;行政手段管理;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市场);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利用一定的经济管理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间接过渡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行政管理、指令性计划;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评价符合战时需要,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超出战时需要,导致政治经济危机。实践:恢复经济巩固政权;理论:探索在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评价:成就突出:理论:开辟

5、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1937年苏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第一、世界第二位;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严重弊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工业长期落后;压抑农民、地方、企业、工人积极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慢。概念解释:直接过渡:一般指比较落后的民族跨越几个社会发展阶段而过渡到社会主义。本课指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间接过渡:确立与落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是在小农占优势的落后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5、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合作探究】“我们在

6、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十月革命后,以列宁、斯大林等为首的苏俄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难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就是共产主义?材料一:马克思: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材材料二:到1921年春,农民暴动几乎遍及全国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征粮制”“自由贸易万岁”“在斗争中夺回自己的权力”“劳动农民同盟万岁”颇受农民欢迎。 新经济政策的俄国请回答:1、列宁当时认为“农民将遵照余粮收集制交出我们所需的粮食,我们则把这些粮食分配给各个工厂”实施的就是“

7、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其依据是什么?答:马克思的理论设想2、农民对这一“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持何种态度?为什么?答:反对!战时共产主义制度危害农民利益;农民生活贫困;让“俄共产党人嚎啕大哭”的退却是必要的吗?材料三: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租让制,当时的工业措施)上去,退到合作制(当时农业措施)的资本主义上去是向资本家作让步有些同志出于最崇高的共产主义感情和共产主义志向,看到优秀的俄国共产党人竟然退却起来而嚎啕大哭。 列宁全集材料四:在新经济政策的初期,农业振兴的主要推动者是中农,他们首次感觉到当局确实关怀他们的福利和生产力的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俄国请回答:3、材料三“退却”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

8、要“退却”?含义:允许资本主义经营,存在私有制,利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原因:当时面临这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4、农民欢迎这种退却吗?为什么?答:欢迎!因为:推动农业振兴;关心农民福利和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我们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材料五:斯大林提出:“个体农民是一个本身会分泌、产生和滋养资本家、富农及其他各种剥削分子的阶级” 斯大林论联共(布)党内的右倾材料六: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请回答:5、你如何理解斯大林的“个体农民会产生和滋养资本家和各种剥削分子”这一观点?答:受马

9、克思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影响,认为私有制经济就会导致资本主义和剥削。6、结合书本所学,苏联分别怎样解决材料五和材料六中所涉及的问题?答:解决材料五的问题:农业集体化;解决材料六的问题:一五计划,高速开展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建成了!1936年斯大林在的报告中说:“我们苏联社会已经做到在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此,你赞同吗?请结合书本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赞同:苏联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建设成就);不赞同:弊端多;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检测】C1发生在1920年苏俄的现象有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

10、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B21920年,奥格涅茨省一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痛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在这一背景下,苏俄果断实施的政策是A统一分配生活必需品 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C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 D大规模开荒种植玉米C31919年,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人们背着口袋往城市运粮,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或工业品短缺问题。莫斯科居民所需粮食的2/3是这些人解决的。这说明A“背口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B苏俄政府支持这种交换活动C“背口袋”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 D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弊端显露

11、C4西方专家和技工的数量超过2万人,其中美国人约翰考尔德担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总工程师,因贡献突出被授予列宁勋章,甚至还有外籍技术人员还获得了党员称号,这种现象发生在苏俄(联)A国内战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期C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D二战后经济改革时C5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C从苏联的建设成就中看到了“计划”力量 D斯大林体制建立【学后延伸】1、后斯大林时代的探索依然在继续:什么是社会主义?健康、活力、人民企盼的2、苏联的工业化道路不同于传统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特点?为何会具有这样的一些特点?二、材料: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构想材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定者材料、农民支持的材料、后来农民反对的材料;西方人看法材料设问:政策制定者的思考着眼点;农民态度变化的原因;西方人的立场原因新经济政策:政策制定者材料、农民态度的材料;西方人看法材料设问:政策制定者的思考着眼点;农民态度变化的原因;西方人的立场原因斯大林模式:政策制定者材料、农民态度的材料;西方人看法材料设问:政策制定者的思考着眼点;农民态度变化的原因;西方人的立场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