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次家访活动谈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90692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一次家访活动谈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从一次家访活动谈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从一次家访活动谈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从一次家访活动谈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从一次家访活动谈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一次家访活动谈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一次家访活动谈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一次家访活动谈学困生成因及帮扶策略 对学生进行家访,是班主任工作和学校领导摸清情况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学校领导、班主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学生在家表现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也是教育走群众路线服务群众的必然要求。大湖是一个老矿区,留守儿童、问题学生、学困生占班级人数的一半以上,为此,我校分成四个组,每组由一名校领导带队利用课余时间对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了家访。现在,就举本次家访一个案例,来说明学困生的成因及帮扶策略。一、访问原因:1、隽成森的学习主动性越来越差,成绩大幅度下降。各方面表现较差。2、隽成森上课不能约束好自己,缺少自律性,老师的激励和批评对他逐渐失去了作用。二、访

2、问过程:隽成森自五年级下学期转入我校以来,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自松树矿转入我校,该校档案显示:小学语文、数学两科自一年级起,测试成绩平均在20、30分左右)。其经常不完成作业,没有良好的劳动意识,每次值日都会有逃离现象。平时以自我为中心,与人交往简单、冲动,进入我校以来,多次与同学发生口角,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在他经常流露出满不在乎的神情背后,有时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无奈。教师虽然进行过多次辅导教育,但是效果仍不明显。隽成森父母都是外地转入永安煤矿人员,父亲是永安煤矿正式职工,母亲现无业在家。父亲工作较忙,单独抽出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有限,母亲不能辅导。隽成森在家任性

3、,懒散,不爱学习,不爱运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母亲几乎拿他没办法,而父亲工作很忙,不介入孩子的成长。我们到学生家中,说明家访的来意后,家长终于放下思想包袱与教师进行了交谈。从家长口中得知,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有几方面原因:1、长辈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们了解到隽成森自小寄居在姥姥家,外祖父、母对其过于溺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尤其是小孙子发脾气、哭闹、耍赖时,老人更是“惟孙必从”,失掉原则,要啥给啥。祖辈一昧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恶性膨胀,攀比虚荣,花钱无节制,大手大脚,且事事以我为中心。2、集体的

4、排斥隽成森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吵架,作业不认真完成,值日的时候先逃走,上课做小动作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作业没有完成,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转向他。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学科中有他并不是很乐学的科目,比如说英语,他学习起来较为吃力,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作为一个11岁的少年,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3、教育方法的粗暴 虽然祖辈对隽成森在生活反面极其宠爱,但父母对他的学习期望又很高。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儿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因此,他们对隽成森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

5、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的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致使其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占有欲强,不会和同学交往,学习态度不明确这些都没有在小学起始阶段及时纠正。由此,他产生了畏难情绪,导致进入高年级后,自己旧知识掌握不牢,新知识听不进去,加上换了新环境,从而更加放纵自己。打骂同学,与任课教师时有发生纠纷。经过教师与监护人交流,家长承诺:会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主动和孩子多交流,使孩子尽快融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去。三、访问体会:作为领导教师,不能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一味的批评指责接着放任不管。而是应该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简而言之,就

6、是要以爱心关怀学生,以细心观察学生,以耐心教育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尽量帮助其解决问题。我们不能放弃,而要在各方面给她多点鼓励多点爱。让他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把老师当成可以交心的朋友,并愿意让老师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拥有正常孩子的阳光灿烂。教育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人的精神的生长和充盈。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泰戈尔说过,“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这句话反映了一个教师工作的本质,一个最普通的育人原则:那就是“放下自己,以身作则”,也就是用教师要学会与学生交流。有人认为:只要埋头苦干,下一番苦功,花一番力气就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其实不然,

7、在埋头苦干的基础上,还需要多动脑筋,深入了解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究工作艺术,才能带好新时期的学生,班主任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师要帮孩子建立自信。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而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接触班级的学生最多,时间也最长,如何让学生能很好的接受自己,特别是天天都有好的开始,我觉得教师的精神面貌是最好的良药。教师自己,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让学生看到自身与众不同的正能量,哪怕是说一句真话,写好一次作业,做好一件事这都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更要有一张会表扬的嘴。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规避自己不良习惯的

8、自信,使其知道学习生活的重要性,懂得自己也是集体的一员。其次,教师要率先垂范。有这样一段话:“老师的工作不只是传授知识。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榜样。”教师的个性品质无疑会直接影响学生,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后进生关注的视角往往与一般学生不同,他们看问题比较独特,且缺少理性,不与常规相同,这需要教师有正确的导向。好的导向,往往比多费口舌的说教来得更直接。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要想学生爱你,必须有爱你的理由。有一句警示语说的好:“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后进生的教育,往往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9、要利用好班干、好朋友,这样,由点到面来促进情绪低落的学生。同时为自己适时设定一个阶段目标,这样一个个醒目的奋斗目标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时时刻刻唤起他们的注意。高尔基说过:“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当我们俯下身子,去试着做些事情,对于我们可能会失去不多,但对于学生会得到很多。四、采取的对策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

10、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首先,班主任利用家访,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2、发现他积极的因素,促进转化我们发现隽成森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有一次班级选举,他竟然也得了几

11、票,当他读自己的竞选感言时,竟激动得泣不成声他说这是原来学校所没有给予他的,他终于懂得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不闹事的时候,他还挺讨人喜欢,上课也会积极发言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促使他尽快地转化。3、引导集体关注他,接纳她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培养他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他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班主任利用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同学明白像隽成森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形成是长期的,多方面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

12、,要允许他有反复现象。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要正确对待他的变化,以我们集体的耐心,接纳他的缺点,他的变化。五、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这个男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吵着要什么了。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比较受人欢迎的一员。他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作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更令人高兴的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被体育教师任命为新的体育委员,被同学推举为第二小组值日组长。小升初毕业测试,他双科成绩均在70分以上,这让他喜上眉梢,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得这么多分。”隽成森的特殊主要来自于他的家庭,长辈的娇惯、放任、养成了他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个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如果教师和同学对他的过错或者是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伤害他的自尊心,引起他对老师的敌意和不信任,给今后的思想带来更大的障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最难塑造的,虽然隽成森同学的进步已有了一些飞跃,但它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只是他成长中的一个起步,不能说已是彻底的成功。对他的教育使我认识到,转化特殊的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