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安全知识.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906661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季安全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夏季安全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夏季安全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夏季安全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夏季安全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夏季安全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季安全知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夏季安全知识教育 夏天烈日炎炎,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导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温中暑可引起体温升高、脱水、昏倒甚至死亡;潮湿增大触电机率;夏季也是禁区事故和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高发期掌握必要的安知识可以使我们远离伤害。 一、中暑预防与急救。 预防中暑采用通风、隔热、设休息室,采用短时轮岗等方法。高温作业者应多饮清凉饮料,补充盐水,备人丹和藿香正气水,配备防热服、隔热面罩、手套、帽子等相应防护用品。 中暑病人要移至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仰卧,用凉湿毛巾、冰袋冷敷或擦拭;意识清醒清醒的病人可饮绿豆汤、淡盐水、人丹或藿香正气水。重症患者要及时送医院抢救。 二、用电安全。 夏季潮湿,绝缘材料受潮会丧失绝缘

2、性能,人易汗,增大触电几率。电气设备要接地和接零保护,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维修设备要切断电源,并放置“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有条件的要锁定电源。移动电气设备时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绝缘老化、短路、超负荷、接头松动,电器积尘、受潮、电器接近易燃物等易造成火灾。电工作业人员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作业。雷雨天气站在空旷或在大树下避雨,可能遭雷击。 三、预防禁区伤害。 坑池沟、罐釜、地下室、井下管道等禁区可能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或缺氧危害,易发生死亡事故。发生禁区事故时,盲目进入禁区救人会导致群死群伤;应通知专业人员,配戴齐有效防护用品方可进入救人。 四、危险化学品。 易燃易爆、遇湿燃烧爆炸

3、或反应的危险化学品不能露天存放。 易燃易爆场所不要吸烟、打手机以及可能产生火花的其他操作。 斗鸡台小学 2011、5夏季安全常识一、交通安全: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行走。横过马路(街)或通过十字街道时,要看左右两个方向,确认没车后,快速通过。 2、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闹、玩耍,不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3、上学放学途经山间小路时应尽量结伴而行,不要过早过晚单独行走,不做危险活动,避免意外伤害。 二、用电安全: 1、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试电器外壳,更不要在电线上晾衣服或悬挂物体,不要随便插拔电器。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

4、人检修,切勿乱动。 3、一旦有电器设备引起火灾或发现有人触电时,要迅速切断电源,并立即报告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实施抢救。 4、远离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电杆掉下的电线,不要攀爬变压器平台,不要攀爬电讯发射塔、高压输电塔,不要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钓鱼等。三、学校及路上安全:不在教室里打闹,不翻越门窗围墙,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更不用力拉扯挤扛栏杆。 2、严禁学生将棍棒、管制刀具等尖利物品带入校园。 3、上学路上,若遇歹徒抢劫、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等人身伤害、伤病的情况时,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并就近向成年人求救。4、严禁私自下河、坑游泳,以免溺水事故发生。 5、上学放学途中,要远离崖边、

5、河边、井旁,以免不慎发生危险事故,雷雨天,需家长护送,不要到桥下、树下避雨。 四、饮食卫生安全常识: 1、学生不要购买、食用三无食品饮品,不食用过期变质食品。 2、不暴饮暴食冷冻、生硬、油炸等小滩游贩兜售的无卫生保证的方便、垃圾食品,更不能喝酒。 3、严禁私食别人的瓜果蔬菜,以防中毒,放学及时回家。五、消防安全常识: 1、不随身携带烟花、爆竹、火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生火时不要用汽油、柴油和酒精等引火。 2、不吸烟、不玩火,尤其是在加油站、加气站等易燃易爆场所,按操作规范正确使用液化天然气。 3、不在上学、放学途中打火把、燃烧农作物秸秆、草坡、树林。六、防止其它有意伤害常识: 1、防止坏人绑架拐卖儿童。此类事件多发生在学生上下学的途中、中午家中没有家长,以及学生傍晚外出玩耍时。2、坏人实施不同侵害,方法各不尽相同。如:问路,帮助找人,帮助找东西等。谎称孩子的家人受伤、生病住院或者称是家长的同事、朋友,有紧急情况,代替其来接孩子。 3、留守儿童及监护人更要加强安全和防范意识,以免受到坏人的伤害。 2011年6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