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2.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906092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2.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听觉障碍概述一、听觉原理与听觉障碍(一)人的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的听觉系统主要由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和大脑颞叶部位的听觉中枢几部分构成。1外耳部分: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2中耳部分:包括鼓室、咽鼓管和乳突3内耳部分: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4听神经5听觉中枢 外耳、中耳是听觉系统的传音部分,内耳以上至听觉中枢是听觉系统的感音部分。(二)声波的传导途径和听觉特性1声波的传导途径 气导:声波通过空气介质传导到耳内的途径。 骨导:声波通过骨传导途径传入内耳。2听觉特性 听觉是对声波物理性质的反映。 声波具有三种基本物理特性:频率、振幅、波形。反映这三种特性的主观感受是音调、响

2、度和音色。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对10003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人们日常讲话的声音频率在3003000赫之间,临床听力检查则将5002000赫定为语言频率。如果儿童在这个范围内听力损失最严重,就难以听到别人的讲话声,也难以通过听觉途径模仿发音和说话。所以,语言频率范围往往被称为听觉的紧要区域。(三)听觉障碍的定义 听觉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从而难能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定义: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

3、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二、听觉障碍的分类按听力损失的程度:分为聋和重听表1-1 各种听觉障碍标准对照听力损失程度(dB,听力级)中国标准WHO、ISO标准伤残人奥运会标准类别分级分级程度110聋一级聋G全聋可参加世界聋人运动会91-110F极重度71-90二级聋E重度56-70重听一级重听D中重度41-55二级重听C中度26-40B轻度0-25A正常上述标准中,听力损失程度是指三个语言频率(500、1000、2000Hz)听力损失的平均值,聋和重听均指双耳,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以损失轻的一耳为准,如果一耳是聋或重听,另一耳听力损失平均值等于或小于40分贝,在我国就不属于听觉障碍的范畴。按听力

4、残疾的性质:分为器质性耳聋和功能性耳聋按听力残疾发生的部位:分为传音性、感音性、混合性和中枢性耳聋按听力残疾发生的时期: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耳聋听力残疾标准及分级(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听力残疾一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极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91dBHL,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不能依靠听觉进行言语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极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极严重障碍。听力残疾二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81-9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重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听力残疾三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

5、能中重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61-8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中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碍。 听力残疾四级: 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度损伤,较好耳平均听力损失在41-60dBHL之间,在无助听设备帮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动上轻度受限,在参与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轻度障碍。三、听觉障碍的出现率和致残原因(一)听觉障碍儿童的出现率指在特定时间内在所有儿童中听力残疾儿童所占的比例。我国在0-14岁儿童中听力残疾儿童占2.8,占残疾儿童总数的10%。我国听觉障碍儿童的出现率有以下几个特点:在年龄上,学龄前阶段听觉障碍儿童人数少于学龄阶段听觉障碍儿童人数;在性别

6、上,男性听觉障碍儿童多于女性听觉障碍儿童;在地区上,乡村残疾儿童多于城市。残疾人数及其比例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万人。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末全国人口数,推算出本次调查时点的我国总人口数为130948万人,据此得到2006年4月1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与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残疾标准仍较严格,残疾人比例也较低。目前,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残疾人比例约为全球总人口的10。 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各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重 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 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 言语残疾127万人,占1.53% 肢体残

7、疾2412万人,占29.07% 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 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 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 (二)听觉障碍的致残原因导致听觉障碍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有先天遗传性疾病、听觉器官先天发育不全。从外部原因看,婴儿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三个阶段若受到有害因素影响,会造成儿童听觉障碍。此外,还有不少儿童发生听觉障碍的原因不详。第二节 听障儿童教育的历史与发展一、国外听障儿童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听力残疾儿童教育的产生听力残疾儿童教育的产生与实施听力残疾儿童教育的学校的产生不是同步的。聋教育的起始年代要早于聋校的建立。从现有文献记载,西班牙的庞塞被

8、认定是从事聋人教育的第一人。听力残疾儿童的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世界上第一所聋校是在1760年在法国巴黎建立,创办人是德莱佩。自巴黎聋校问世,欧美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成立了类似的学校。世界上第一所专门为聋生开办的综合性大学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6年。二、我国听障儿童教育的历史与发展1887年,美国传教士米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聋校启喑学馆。解放前,我国民间一些热心人士办了一些私立聋校。比较著名的是近代实业家张謇于1916年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南通盲哑学校。1927年由国民政府创办的南京市盲哑学校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公立特殊学校。新中国的听力残疾儿童教育三、听

9、障儿童教育的发展趋势(一) 早期教育的提倡和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二) 多种教育安置形式的出现(三)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四) 多学科多方面的参与(五)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第三节 听觉障碍的诊断一、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是观察儿童在自然状态下,受到声音刺激后有无相应的行为反应,而间接地推断其听力是否正常的方法。比较适用于年龄小,还不懂事的婴幼儿。但它不是一种有计划、有精确数据指标的测听方法。它只能提供可疑的信息,供进一步检查时作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儿童听觉障碍的结论。二、听力测查法听力测查法是由检查者对被检查者主动实施听力检查,因而是一种直接检查听力状况的方法。分为主观测听法和客观测听法。主观测听

10、法是测查时需要被测者对声音刺激主动作出反应的测听方法。客观测听法是测查时不需要被测者主观配合的测听方法。主观测听法包括:语声测听、哨声测听、击掌测听、音叉测听、纯音听力计测听、儿童听力计测听、语言测听等。客观测听法有电反应测听、声导抗测听等。第二章 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 认知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即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学习等。第一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一、 听觉障碍儿童感知活动的特点听觉是人们接收外界信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之一。听觉障碍儿童丧失了听觉功能,他们的感知较正常儿童少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因此导致了他们在感知

11、方面的一系列特点。(一) 感知活动受到局限1 听觉障碍影响了知觉的完整性。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的完整性取决于感觉材料的丰富性。听觉障碍儿童的知觉形象主要是视觉形象,或视觉、触觉和动觉的综合性形象,不易形成视听结合的综合性形象。2 缩小了感知的范围3 不能利用声音识别物体的某些特性。(二) 不能利用声音进行定向(三) 使视觉发生明显变化1 视觉反应时。2 对物体的视觉认知。3 视觉补偿能力得到较大发展。4 视觉表象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实物。(四)触觉、振动觉和言语动觉更具重要性1 触觉和振动觉部分地代偿听觉功能。2 言语动觉对听觉障碍儿童学习口语具有重要的作用。二、 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12、(一)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特点2 自觉性差3 缺乏选择性4 整体性不强5 概括性不高(二)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尽可能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感知和观察活动。 要注意直观形象和语言的及时结合。 科学地运用观察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第二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一、听觉障碍儿童注意的特点1. 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2. 无意注意起主导作用,有意注意发展迟缓3. 注意的稳定性较差4. 注意分配更加困难,较多用注意的转移代替注意分配5. 注意难以随任务的变化而适时转移6. 有意后注意发展水平较低二、注意规律在聋校教学中的运用

13、(一)从师生双向活动的角度,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1.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迎接上课。2.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3.优化教学环境。(二)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教室环境要整洁淡雅,物品放置有序。2教师着装要讲究,课上课下有别。3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宜。4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5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化、形象化。(三)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2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3课堂组织要紧凑。4防止疲劳产生。(四)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第三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一、听觉障碍儿童记忆的特点(一)视觉记忆相对占优势从记忆所依赖的分析器来看,听障儿童的视觉记忆优于动觉记忆。(二)

14、对与语词关联密切的材料的记忆明显薄弱。 凡是需要借助于语言的记忆材料,其记忆效果都比正常儿童要低。而主要靠视觉的图形记忆则不逊于正常儿童。二、听觉障碍儿童记忆语言文字材料困难的原因1对语音的感知困难。2言语听觉与言语动觉的神经联系不复存在。3与听力残疾儿童掌握语言的程度有关。4与听力残疾儿童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有关。5与强化的机会太少有关。6与语言的个体保存方式有关。三、增强听觉障碍儿童记忆的方法(一)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识记活动(二)充分利用无意识记(三)着重培养有意识记(四)把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结合起来(五)科学地运用复习方法(六)学以致用、温故知新(七)鼓励有条件学口语的听力残疾儿童学用口语第四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一、听觉障碍儿童想象的特点(一)无意性较强,有意性相对薄弱(二)富于形象性和直观性,而逻辑性和概括性相对肤浅(二) 再造性成分较多,创造性成分较少二、听觉障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一)发展语言能力(二)丰富表象,积累想象素材(三)讲究教学艺术,引发学生想象(四)陶冶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