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904173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发表日期:2003年9月8日 出处:无锡市第九中学 作者:汪 嵘 已经有3337位读者读过此文谈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无锡市第九中学汪嵘摘要:在新教材的传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及趣味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可以挖掘化学实验的探索性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能力;可以利用化学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关键词:化学教学新课程探究能力现代科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科学知识;二是认识科学知识的活动,即认识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是知识、过程和方法的统一体,其中,科学知识是科学过程和方法的产物。英国教育家贝尔纳曾说过:“理科教学不仅要提供已经从自然界获得的系统知识的基础,而

2、且还要有效地传授过去和将来用来探索及检验这种知识的方法。如果学生不了解知识是怎样获得的,不能够以某种方法亲身参加科学发现的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充分了解现有科学知识的全貌。现在的科学教学正在后一方面失败得最为明显。”所以,现代化学教学,不仅要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新教材的编写者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作为新教材的传授者更应秉承这一思想,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创设情境及趣味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初三阶段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对化学并不了解,而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好奇、好问、富于想象力,因此对这一学科也充满着兴趣。作为教师可以

3、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创设情境和一些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1、趣味实验:在学生接触化学的第一堂课,笔者就通过“随机应变”和“无中生有”两个趣味实验带学生走进化学世界。“随机应变”是在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立刻盛现红色。学生一看到两种无色的液体接触到一起居然变成鲜艳的红色很有兴趣。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最后的瞬间液体变成无色。再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液体变红,滴一滴稀盐酸液体又呈无色。此时整个教室轰动了,很多学生都在问为什么?探究的兴趣到达了最优点。教师就可以顺势将学生带入奇妙无比的化学世界。2、创设情境:化学发展到今天酿出了成千上万个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故事,它们有的浩如烟海、有

4、的妙趣横生、有的感人至深,而这些故事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用这些故事来创设情境将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讲述指示剂的内容时,可以用“斩妖术”的故事来引入。古代的神汉和巫婆当谁家有人重病不起时,他们便会说是妖魔在作怪。等你相信了他们的说法,并请他们来驱魔时,他们就会穿起奇怪的服装,摆起“神桌”,扎好一个草人,并在草人身上糊上黄裱纸;随后口中念念有词,装出神仙附在自己身上的样子,拿起“神桌”上的“宝剑”,在“仙水”里沾一下,向草人刺去。随着“滋”的一声,在“宝剑”刺入的部位,立即显现出鲜红的血痕。那么到底是不是妖怪被刺死了呢?当然,它只是一种骗术,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我们便能解开这个谜,学生

5、一下子对今天学习的内容充满了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好奇心理。在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或者生动有趣的生活化学知识都会使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有独到的功效。二、挖掘化学实验的探索性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能力。化学的科学研究过程通常包括: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寻找并使用仪器实验操作观察收集事实分析处理事实与数据得到结论。如果能模拟这一过程进行实验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新教材中增添了大量的探索性实验,原因正是如此。而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进一步增加其探索性,以达到更好的效果。1、实验改进再探索。有些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或创新,营建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情景”,

6、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如在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学生发现用了小气球收集马上能想到这是因为一氧化碳有毒的原因。此时教师可马上请同学思考是否有更好的除去尾气的方法,学生会想到直接用酒精灯点燃尾气,甚至想到将其通到加热氧化铜的酒精灯火焰上,用于点燃和加热氧化铜。2、实验异常再探索。有些实验出现预料之外的现象,此现象往往包含学生还没有认识的事物规律。我们可以抓住这些难得机会,追根溯源获得突破。在做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中,有个别学生最后得到的液体颜色是绿色。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请该同学回忆所用的试剂是否正确,学生回忆所用试剂为稀盐酸,然后请其余同学也做此实验,果然大多为绿色,教师便可及时引

7、导学生得到氯化铜溶液的有关知识。3、实验错误再探索。有些实验或操作可以特意采用错误的方法去做,让学生通过逆向求索、缺点反思去思维,反而能更迅速、更深刻地掌握正确的方法。如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让学生双手紧握容器,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制取氧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取出导管等。然后通过对正确操作的演示,使学生在对比中更好地掌握实验的要领,甚至可以进一步探索实验操作错误后的挽救方法。4、实验失败再探索。对于一些失败的实验,教师不要急于从理论上加以解释,而可以请同学思考原因,设计合适的方案去证明。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和监控的作用,这样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如加热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实

8、验,若用常规方法去做,带火星的木条不燃反灭,达不到效果。在学期后期笔者曾安排了此实验的研究性学习。当时学生主要提出三种可能:1、过氧化氢受热不产生氧气;2、过氧化氢受热后产生的氧气量太少;3、过氧化氢受热还产生水蒸气。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赞同的方案进行实验证明,通过不断地讨论和具体实验逐渐地否定了前两种观点,最后学生设计了两套方案获得了成功。一种方案是用干燥剂进行干燥后再实验。另一种方案是用排水法收集以后再实验。这堂课使很多学生直接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真谛,直接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从此他们将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三、利用化学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网络教学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

9、产物。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日益加剧的“信息爆炸”的挑战,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研究和设计网络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和基本素质放到突出位置,彻底抛弃“填鸭式”教学方式。网络教学一切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激发、引导和方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生刚接触化学的初期,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信息搜索和信息处理的常规方法,并指定内容由学生搜索完成所需信息。待学生具有一定信息搜索和处理以后,教师可以模糊地给出搜索要求,并根据教材的有关内容由学生自行确定需要搜索的各种信息。如在人教版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中,笔者便采取了此种方式。

10、学生在一周内得到了:酸雨的形成、危害和处理,汽车尾气的危害和处理,乙醇汽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西气东输等非常好的信息。笔者再根据教材内容增添部分图片、录像资料,将其汇编成一个网页,然后由学生学习和交流。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探索、研究和交流,获得了课内外的大量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从选择课题、查找资料、材料处理、汇总、形成结论的全过程看。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确具备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形态。通过这堂课学生对探究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学生普遍感到探究其实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开展探究。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每一个教师指明了方向。只要顺着这一方面不断前进,我们相信中国的未来充满着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