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项目实施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898414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蜂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养蜂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养蜂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养蜂项目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养蜂项目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蜂项目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蜂项目实施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省级“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实 施 方 案为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按照*省政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我县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指示,积极引导*,以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增效为目标,特立此项,积极推动全县养蜂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项目摘要(一)项目名称:省级“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蜜蜂)(二)项目建设性质:*年省级财政畜禽发展专项资金(三)

2、项目建设地点:*(四)项目建设单位:*二、项目实施单位自然与经济社会概况*为拥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法人单位,成立于*年,网络*所有蜂农养殖户及与安徽临近的一些县市蜂农*户,现有资产*万元。三、建设目标(一)品群改进:进行提纯扶壮,淘汰种群小,体质弱,抗病力差的蜂群,进行优中选优。并进行种群引进,改良当地中蜂,提高中蜂品质。加强对中蜂群的排查,坚决淘汰劣质蜂群。(二)有效防治中蜂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对中蜂品质的影响很大,一旦发生蜂螨、孢子病等,中蜂将出现衰弱、萎靡不振等病状,最主要特征是中蜂冬季腹泻、春季大量死亡,群势显著下降造成春季繁殖不正常,直接影响到意蜂的保种是否顺利进行。(三)年增产蜂蜜*吨,

3、蜂王浆增加*吨。四、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一)必要性分析一是人类营养需求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由单一的营养需求转向对营养、保健、无污染、安全、纯天然等多方面的需求。二是市场潜力巨大。市场在呼唤着绿色食品,绿色消费正日益成为一种时尚。搞生态养蜂建设符合发展健康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属国家菜篮子工程的扶持项目。本项目不仅能带动蜂业的大发展,生产出绿色蜂系列产品,而且也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二)可行性分析一是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养蜂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发展规划及农业产业化的有关方针、政策,是国家、*省发展农业菜篮子工程扶持的养殖项目,与*

4、生畜牧强省的思路合拍,可以相互促进。二是政府关怀、领导重视。本项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县畜牧兽医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从各方面给予了支持。项目组成人员深入细致地开展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为使本项目付诸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有自然资源优势。*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欧亚大陆生态比较完整的地区,有丰富的蜂业资源,尤其是油菜花蜜资源居全市之首,开发潜力巨大,且所生产蜂蜜纯天然、无污染。四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更加注重保健;同时,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食用绿色保健品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国内保健品市场近几年迅速扩大,而且前景看好。五

5、、项目实施范围、内容及关键技术措施*、实施范围:*所有蜂农*、项目内容:扩大合作社意蜂养殖规模,进行意蜂的品种改良,进行意蜂易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日常管理技术要养好意蜂, 须把传统技术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掌握意蜂的生活、生产规律, 根据当地蜜粉源、气候、雨量情况, 加强日常管理工作。活框饲养技术土法饲养指巢脾一端固定在附着物上,不能随意检查和管理。此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意蜂生产优势的发挥,一年仅能取l*次蜂蜜,经济效益差,而活框饲养法就是改变巢脾固定方式,使其能够在箱内任意移动并且采用人工巢脾,可以随时检查和管理。实行这种新的饲养,可以随时了解蜂群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

6、施。推行活框饲养技术是标准化技术的根本要求。春繁强群技术养蜂一年四季在于春,春繁管理是关键。早春有强群,全年丰收有希望。强群在生产、抗病、抗盗、抗敌害、抗逆等方面优势明显。中蜂养强要综合多种措施和方法。多王多箱体(即多王多群同箱) 是中蜂养强的重要方法之一。蜂群治螨技术蜂螨是蜜蜂最主要的病虫害之一,它严重危害蜂群,影响生产,给蜂场带来巨大的损失。为减少螨害损失,治螨工作四季要抓紧。大小蜂螨要用两种方法分别治疗。蜜蜂越冬技术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在一年中,蜜蜂的生活是随着季节的交替而发生变化的,冬季饲养管理是关系到蜂群越冬成败的关键所在。在越冬期中蜂依靠群体产生的温度来渡过严寒的冬天。中蜂的冬季饲养

7、管理是为来年春季繁殖和夺取蜂蜜丰收作准备的,因此,保证蜂群安全越冬显得十分重要。六、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一)投资估算(二)资金来源七、项目执行时间与进度计划篇二:养蜂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养蜂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德江县养蜂基地建设项目主办单位:德江县人民政府实施单位:德江县畜牧水产事业局项目负责人:朱黔中(局长)技术负责人:吴高奇(副局长、高级畜牧师)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引进外资3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填报时间:2005年5月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德江县位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幅员面积207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2162公顷,全县辖20个乡镇355个行政

8、村,111216户人,43816人,其中贫困人口18.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6.5%是贵州省贫困县之一,我县从1986年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以来,特别是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功坚计划以来,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县内贫困乡村为扶 贫攻坚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以改善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种养业为重点,坚持“划区域定类型,找路子选项目,以项目覆盖贫困人口”的基本战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帮扶,狠抓项目、资金到村到户,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综合开发,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

9、果,1997年全县基本越“温饱”线。2001年全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开始后,我们加大帮扶力度,计划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解决尚未越过温饱线的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态,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稳定脱贫奔小康的目标。通过19年的扶贫开发和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县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2003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64599万元,比1985年增长906.87%,年均增速50.10%(绝对值按现

10、价,增幅按可比价,下同):工业总产值25432万元,比1985年增长849.95%,年均增速47.22%;农业总产值99503万元,比1985年增长1003%,年均增速55.7%;地方财政收入6663万元,比上年增长10.68%,粮食总产量163044吨,比上年增长5.39%,农民人均纯收入1323元,比上年增长9.59倍浓民人均产粮394公斤,比上年增长10.67%全县有348个村通电,占行政村总数的98.7%;2003年全县有电视发射和转播51座,347个村通电视,电视覆盖率94%;有5.28万农村人口基本解决了饮水困难。我县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难点和问题较多,这决定了我

11、县返贫困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第一,虽然我县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但目前我国的扶贫标准是低水平的。第二,由于受自然条件恶劣、社会保障系统薄弱和自身综合能力差等因素的掣肘,目前已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还存在很大的脆弱性,极易返贫。第三,尽管扶贫开发已使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贫穷落后状况明显改善,但贫困农户的基本生活条件还没有质的变化,贫困乡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观。第四,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一般都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展程度低和社会服务水平羞的边远乡、村,这些地区投入与产出效益的反差较大。根据黔党发200314号文件和铜党发200415号文件以及县委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畜

12、牧业生产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十一五”规划和资源优势情况,特呈报德江县养蜂扶贫建设项目。第二节 项目经济及社会必要性评价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我国加入wto以后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就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德江县是贵州省50个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全县有扶贫工作重点乡镇13个,占65%;重点村207个,占58.31%。2003年底,全县实有贫困人口(人均收入625元以下)8.0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20.1%,贫困户1.84万户,占农业户数的20.09%;其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屋不遮雨的绝对贫困户0.68万户,贫困人口2.81万人。这也是我县扶贫开

13、发的重点和难点。我县的贫困状况主要表现在贫困农户普遍存在吃粮难、饮水难、行路难、燃料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挣钱难的问题。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自然、地理、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一般贫困地区共有的原因外,更有其特有的客观因素,主要是生存环境恶劣,生态严重失衡,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灾害频繁,基本农田极少,市场规模狭小,自然资源贫乏,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育程度低,农民素质低,人口增长过快等。此外,政策落实不够好,扶贫资金投入少,项目覆盖面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也是导致本县贫困的主要因素。因此组建养蜂扶贫建设项目,加速我县养蜂生产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养蜂效益是

14、德江县畜牧业发展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各族人民的愿望,同时符合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生态畜牧大省战略决策,建设该项目很有必要。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加速我县18.6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步伐,建设德江畜牧支柱产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三节 项目经济、技术、管理可行性分析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德江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一是畜牧业发展列为全县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并成立了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畜牧工作领导小组,并将畜牧业工作纳入年终考核;二是从1998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畜牧业牵动战略的决定、关于加快畜牧业

15、发展若干意见、德江县畜牧业发展激励机制等文件。充分调动了各方能人发展畜牧业,现全县涌现养殖大户1092户,其中养蜂大户52户;三是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投入,每年财政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信贷资金重点安排投入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及发展,使我县近年来畜牧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二、自然优势明显项目区位于我县东部低山河谷矿、烟、粮、果区,地处东经1080110822,北纬28042827,东与枫香溪镇接壤,南与湖砥镇交界,西南与恩南县接壤,北部与沿河县交界,西面与长丰乡、龙泉乡、青龙镇、合兴乡、煎茶镇接壤,总面积511.98平方公里。项目区域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57,年降水量1216.13毫米,年无霜期301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季。良好的自然气候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资源丰富1、生物资源项目区内蜜蜂资源丰富,四季蜜源不断,群众养蜂历史悠久,现存栏蜂916群,蜂蜜和蜂王浆远近闻名。2、蜜粉资源:项目区域内养蜂蜜粉资源丰富四季不断,春有油菜、紫云英、洋槐,夏有乌桕、黄荆条,秋有:荞麦、野霍香等蜜源。有51000亩优质油菜基地,8000亩金银花基地,4.6万亩乌桕。3、土地资源项目区域土地总面积55202公顷,其中耕地90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