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789771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复习提要一、 概述(一) 心力衰竭的概念 指心脏收缩和/或舒张机能障碍,导致心脏不能泵出与静脉回流和机体组织代谢需求相称的血量。(二)心力衰竭的原因1原发性心肌舒缩性能受损 心肌病变: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死 心肌代谢障碍:冠心病,休克,严重贫血2心脏负荷过度 压力负荷过度:高血压,主动脉缩窄。 容量负荷过度:主动脉,二尖瓣关闭不全。3心脏舒张充盈受限 心脏充盈不足,心脏排血量降低和静脉淤血。(三) 心力衰竭的透因 呼吸道感染,风湿热,心律失常。(四) 心力衰竭的分类1 按心力衰竭发生部位分类左心衰竭 右心衰竭 全心衰竭2按心力衰竭发生速度分类 急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3按

2、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的高低分类 低输出量型心力衰竭 高输出量型心力衰竭二、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一) 心肌收缩功能障碍1心肌细胞和收缩蛋白的丧生2肌球蛋白ATP酶活性降低3心脏肾上腺素能受体及其信号传递障碍 心肌内源性钾肾上腺素减少 心肌受体密度减少 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脱偶联4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 肌质网对钙的摄取,释放障碍 Ca2+内流受阻 肌钙蛋白结合Ca2+障碍(二) 心脏舒张功能异常1心室舒张功能障碍(1)复极舒张(失活弛缓)偶联障碍 Ca2+复位延缓或障碍 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横桥)解离障碍(2)促进心脏舒张的外在负荷降低2心室顺应性降低(1)心内因素:室壁被动弹性降低室壁主动弹性降低

3、(2)心外因素:心包炎,心包填塞(三)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1心肌能量生成障碍2能量利用障碍(四) 酸中毒在心力衰竭发生中的作用1抑制肌膜Ca2+内流2增加肌质网对Ca2+的亲和力3 . H+与Ca2+竞争结合肌钙蛋白,妨碍了Ca2+在兴奋收缩偶联中的作用4抑制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妨碍ATP的水解和能量的释放。5影响心肌能量代谢6严重酸中毒,破坏心肌细胞膜和亚细胞生物结构三、 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与失代偿(一) 心脏本身的代偿心率增快 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 心肌肥大(二) 心脏以外的代偿1血容量增加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2循环血液重新分配3组织摄氧量增加 (

4、三)交感肾上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长期激活的不利作用1使心肌细胞功能进行性降低 增加心肌氧耗量,降低心肌氧供 直接的心脏毒性 心肌细胞基因异常表达2导致心肌细胞丧失3诱导心肌改建四、 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改变(一) 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1心脏泵血功能改变 心输出量降低 心房压和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2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改变 等容收缩期指标 射血期指标 等容舒张期指标 舒张充盈期指标3动脉血压的变化4静脉系统淤血、静脉压升高(二) 呼吸功能的改变1呼吸困难: 左心衰竭时肺充血淤血及肺组织顺应性降低 劳力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夜间陈发性呼吸困难2急性肺水肿(三) 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变

5、右心衰竭导致体静脉压增高,肝及肾肠淤血(四) 泌尿系统功能改变 少尿或夜尿(五) 脑功能改变 脑细胞缺氧致眩晕、意识模糊(六)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常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或低钾血症四、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1防治原发病,消除病因2改善心脏的舒液功能3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4.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试 题A型题1.肥大心肌细胞的表面积相对不足的主要危害是:A.影响细胞的进一步增大 B.影响细胞的分裂成熟C.影响细胞吸收营养物质 D.影响细胞氧供E.影响细胞转运离子的能力2.维生素B1缺乏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A.兴奋一收缩偶联障碍 B.心肌能量储存障碍C.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D.心肌能量利用障

6、碍E.心肌收缩蛋白大量破坏3.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长的器官水平特征是:A.单位重量肥大心肌的毛细血管数目减少B.整个心脏重量的增长超过了心脏交感神经轴突的生长C.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生长过快D.心肌细胞体积的增长过快E.心脏各部位不均匀生长4.代偿性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长的分子水平特征是:A.肌动蛋白减少B.肌球蛋白减少C.肌钙蛋白增多D.肌球蛋白分子的重节片(头部)和轻节片(尾部)的比值降低E.肌球蛋白增多5.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长的细胞学特征是:A.心肌细胞体积过度增大 B.心肌细胞重量增加C.心肌细胞表面积和重量增加 D.心肌细胞表面积相对不足E.心肌细胞表面积和重量之比增大6.贫血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

7、机制是:A.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B.心肌能量利用障碍C.兴奋一收缩偶联障碍 D.心肌收缩蛋白破坏E.心肌能量储存障碍7.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加的机制中下列哪项是错 误的:A.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B.细胞内cAMP减少C.激活蛋白激酶 D.促进肌浆网磷酸化作用E.增加肌浆网对钙离子的摄取释放速度8.下列哪一种疾病可引起高输出量型心力衰竭:A.风湿性二尖瓣闭锁不全 B.病毒性心肌炎C.维生素B缺乏 D.高血压性心脏病E.冠心病心肌梗塞9.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A.先增强后减弱 B.先减弱后增强 C.减弱 D.增强10.心肌肌节长度超过下列哪一数值,心肌收缩力反而降低:A.1.6m

8、B.1.8mC.2.0m D.2.2m E.2.4m11.引起急性肾炎性水肿的最重要因素是:A.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少 B.醛固酮增加C.抗利尿激素增加 D.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血管胶体渗透压减低12.最符合心力衰竭概念的描述是:A.心脏每搏输出量降低B.静脉回心血量超过心输出量C.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D.心功能障碍引起大小循环充血13.心力衰竭时血流量减少最显著的器官是:A.皮肤 B.肝脏 C.骨胳肌 D.脑 E.肾脏14.关于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下列哪项概念是不正确的:A.心输出量比心力衰竭前有所降低 B.心输出量可稍高于正常水平C.外周血管扩张 D.回心血量增多E.外周小动脉

9、收缩15.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A.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增加,可稍高于正常水平B.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但可高于正常水平C.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增加,但低于正常水平D.心衰时,心输出量比心衰前有所降低,但低于正常水平E.以上说法都不对16.客量负荷过重损害心功能的机制中下列哪一项不可能发生:A.容易发生心室过度扩张 B.心室壁静息张力增加C.心肌氧耗量增加 D.心输出量增加E.呼吸困难17.压力负荷过重损害心肌功能的机制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减少B.心室壁活动张力增加C.心肌耗氧量增加D.心室壁收缩不协调E.冠脉血流量减少

10、18.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右心室后负荷明显加重:A.高血压病 B.心肌梗塞 C.严重贫血D.肺梗塞 E.心脏瓣膜关闭不全19.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A.心泵功能衰竭B.急性心力衰竭C.慢性左心衰竭D.以心脏扩大为特征的心力衰竭E.以血容量,组织间液增多以及静脉系统淤血为特征的心力衰竭20.心律失常是指:A.心动过速B.心动过缓C.过早搏动D.心房扑动或颤动E.心脏内激动发生异常和/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脏活动节律异常21.发生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基础是:A.心肌电生理活动异常 B.心肌收缩功能障碍C.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D.药物及毒素作用E.神经体液因素失调22.下列哪项最符合心力衰竭的概念:A.

11、心脏每搏输出量降低B.静脉回心血量超过心输出量C.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D.心功能障碍引起大小循环充血E.伴有肺水肿或肝脾肿大下肢水肿的综合征23.下列疾病中哪一项不引起高输出量性心衰:A.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B.贫血 C.心肌病D.维生素B缺乏 E.动静脉瘘24.下列疾病中哪一项会出现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A.贫血 B.维生素B缺乏症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高血压心脏病E.动静脉瘘25.下列疾病中哪一种伴有右心室前负荷明显加重:A.高血压病 B.心肌病C.室间隔缺损 D.肺源性心脏病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6.下列哪一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前负荷明显加重: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心肌梗塞 C.高

12、血压病D.心肌炎 E.肥厚性心肌病27.下列哪一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后负荷加重:A.甲状腺功能亢进 B.高血压病 C.肺动脉高压D.心室间隔缺损 E.心肌炎28.下列指标中哪项能够反映左心室的后负荷变化:A.中心静脉压 B.平均主动脉压 C.肺动脉楔压D.肺总阻力 E.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29.下列指标中哪一项能够反映右心室的后负荷变化:A.平均主动脉压 B.右心室舒张末压 C.中心静脉压D.肺动脉楔压 E.肺动脉压30.心力衰竭的变化中下列哪项提法不准确:A.心脏肌原性扩张 B.心输出量低于正常水平C.血流重新分布 D.血压不变或降低E.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31.心脏前负荷增加可发生于下列哪一种情况:A.肺动脉瓣狭窄 B.主动脉瓣狭窄 C.高血压D.肺栓塞 E.严重贫血32.下列对心衰原因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