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897403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被“弱化”的螺旋一一从螺旋形空间看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The Weake n SpiRal: DeSig n STRaTegy Of SpiRal SpaCe by SOu fujimOTO邹颖,刘骞 /ZOU Ying , LIU Qian1 254369278135摘要:在当代的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索中,藤本壮介无疑是 一位引人瞩目的先锋人物。他对于空间与人体行为之间的 关系有着敏锐而独到的创见。本文选取了他在2007年以后设计的4座螺旋形建筑,着重探讨了藤本在面对螺旋形这样 的强势空间形态时,所采取的“弱化”设计策略。对于功 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方法,藤本一直持批判态度,而 这种批判正是他“

2、弱建筑”理论的基础。Abstract : Sou Fujimoto is definitely an eye-catching pioneer both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theory and practice. His unique theory roots in his sensitivity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human behavior. This artiche gives a survey of four spiral architecture which

3、are designed and built after 2007, focusing on the Weaken design strategy of Fujimoto when he handling such a strong form. Fujimoto is always adopting a critical attitude towards the orthodox design method which emphasis on function. This attitude forms his Weak Architecture theory that can be found

4、 from these works.关键词:藤本壮介,螺旋形空间,时间性,“弱建筑”Key words : Sou Fujimoto, Spiral space, Temporality, Weak Architecture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收稿日期:2013-01-151引言藤本壮介(Sou Fujimoto )是近年来在建筑界冉冉 升起的一位新星,他在设计实践和理论思考中都赋有独 到的创见。面对日益走向困境的当代建筑,藤本继承了 前代日本建筑师对于信息时代特点的清醒认知,在实验 性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反思,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设计 策略。在开业至今的12年间,他以自己对空间的独到 理解

5、,颠覆了传统的功能设计和空间组织方式。藤本壮介一贯反对以功能为先导的传统空间设计 方法,而是强调人与空间的互动以及人在空间中的体 验。2007年以来,由他主持设计的螺旋宅、武藏野美 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 以及丹麦达拉那大学媒体馆,都采用螺旋形作为设计 概念和平面布局方式。然而,藤本的设计并没有因循 传统螺旋形空间设计对于历时性的强调,而是探讨了 空间共时性的可能,在强势的空间形态下为使用者提 供更多的“可选性”。在这4件作品的发展脉络中,螺 旋形空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弱化”趋势,而这种“弱 化”集中体现了藤本关于“弱建筑”的理论思考。2螺旋形空间的特征2.1旋转性

6、与历时性螺旋线是围绕一个固定的点(极点)向外逐圈旋绕而形成的曲线,这种由旋转形成的视觉形象是其最 突出的特征。建筑师自古以来就将螺旋形视为理想的 空间原型,这种青睐一方面来自于螺旋线其严谨的数 理逻辑所形成的优美曲线形态,一方面也来自于其沿 极点展开的旋转性所带来的历时性特征。以螺旋形为 空间构型的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圣经中记述的 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这座西方传说中的建 筑被想像成沿外墙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形态,直达天际 (图1)。现存的伊拉克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Spiral Minaret in Samarra,848 852)具有与之相似的设 计初衷。对于宗教空间

7、而言,引入螺旋形来架构空间, 极大地延长了朝圣者的参观流线,为朝圣者的礼拜活 动做好充分的心理铺垫(图2)。崔愷设计的安阳殷墟 甲骨文博物馆也利用了螺旋形的这种特点,延长了入 口处引导坡道的长度,人为拉长了参观者进入馆内的 时间,使这段坡道颇具时间隧道的意味(图3)。严谨的数理逻辑还为螺旋形提供了 “无限生长” 的可能性,使其同时具有了向未来延展的历时性特征。 如何将螺旋形“无限生长”的特性表达出来,是柯布 西耶研究持续30余年的议题。1931年,柯布西耶以 “20世纪的博物馆”为题,提出了“无限生长的博物馆” 的概念。在他所描绘的建筑特征中,“博物馆可随意扩 展,其平面呈螺旋形一一真正和谐而

8、规则地生长”1。柯布西耶选取方形作为空间的基本形,以适应他所追 求的构建标准化的需要,建筑屋顶的螺旋形与预留用 地上道路与绿化形态的螺旋形相互呼应,暗示了建筑 体生长的趋势。艾哈迈达巴德文化中心(Ahmadabad Cultural Centre ,1957)正是基于这一概念的建成作品, 虽然,柯布西耶意识到“无限生长”或许只存在于概 念中的可能,但他依然为近2 500m2 (49mx 49m)的 馆体提供了拓展至7 000m2 (84m x 84m)的可能性。2.1放射性与共时性螺旋线的绘制过程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它与圆 之间所存在着的某种关联,螺旋形也因而具有圆的部 分几何特征,例如圆的中

9、心放射性。用九宫格来简化 螺旋形空间中旋转性与放射性的时间性,我们可以看 到以下两幅图解(图4)。在旋转性的图示中,时间沿 着螺旋线的方向线性发展,形成从1 9的级数发展 趋势,具有典型的历时性特征。而在放射性的图示中, 空间中心点与相邻任意一点是0与1的对立关系,即 除该点外的其他空间是均质的,呈现无先后关系的“静 止”状态,空间具有共时性的特点。相对于历时性,关于螺旋形空间共时性体验的探 索是相对较少的。早在1929年,柯布西耶就曾经展示1 巴别塔(图片来源:pieter Bruegel de Oude (1526/15301569)绘) 2萨迈拉大清真寺宣礼塔(图片来源:Jim Gord

10、on摄)3安阳殷墟甲骨文博物馆(图片来源:本土设计)4关于螺旋形空间旋转性与放射性的时间图解(图片来源:笔者自绘)5 20世纪博物馆概念模型(图片来源:勒柯布西耶全集)世界建筑2013/03匸1122越 213 China Academic Jcitwiiia.怕就i柚 Publish祜雾 IFltiUic. AUhi为:伽v刑y酬此谕1011过一个“世界博物馆”的设计方案。与之后的纽约古 根海姆美术馆类似,在这个由金字塔状中庭构建的螺 旋形空间中,观众由顶部进入馆体,沿着螺旋形坡道 盘旋而下,实现了时间、地点、展品三者的同步,提 供了完整的历时性空间体验。然而,柯布西耶不满于 螺旋形完全线性

11、的叙述结构对空间共时性体验的扼杀, 在“无限生长的博物馆”方案中,他开始运用复杂的 隔断在内部空间中摆脱螺旋形的控制,打通相邻的空 间片段,为视线提供了驻点、阻断和引导。螺旋形空 间层层嵌套的墙体,呈现出丰富的“透明性”关系, 共时性体验也由此展开(图5)。相比于柯布西耶通过 严格控制流线所产生的共时性体验,藤本壮介则采用 了完全相反的设计策略。他通过“弱化”螺旋形墙体 的空间限定作用,强化了其放射性所具有的空间均质 化特点,共时性体验也因之“弥漫”到整个空间之中。 在这一过程中,共时性体验不仅得以从内部空间拓展 到内外部空间的交互关系上,还进一步从视觉层面转 向更深的行为层面。34座螺旋形建

12、筑3.1 螺旋宅(Spiral House,2007)关于螺旋宅的材料甚少,并未见于有关藤本壮介 的任何公开出版物中2。因此,笔者推测,这极有可 能是藤本壮介在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设计 初期,为研究螺旋形空间而自拟的假题。在这里,螺 旋线的历时性被充分展现,空间的私密程度依照折线 的旋转呈现出递进式的关系一一螺旋线的极点是主人 的卧室。巨大的窗洞在这里并不具有可通过性,仅提 供共时性的视觉体验(图6)。3.2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扩建项目(MusashinoArt University Library , 2007)在这个项目中,藤本壮介第一次将其螺旋形空间 构想公开。他认为,“连绵不断

13、、看不到尽头的书架” 本身就是图书馆同,通高的书架附着在连续的螺旋形 墙面上,从而形成了该设计的核心概念“书籍的森林” (Forest of books )。他将“无目的的漫游”看做是“图 书馆空间体验的特征之一”4,因此,在一开始是想将读者置于这样的“森林”中而不顾的。然而,对于 图书馆而言,采用现行的图书分类检索方法及与之相 应的具有检索性的空间组织方式是不可或缺的。在业 主的极力反对下,藤本转而发掘放射性带来的空间可 能性。一方面,他将螺旋宅中的窗洞变成可以穿越的 洞口,为共时性行为体验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放射性的路径也提供了快捷的图书检索方式(图7)。此外,窗洞的有机叠加,使得外部

14、空间也得以参与到 共时性体验当中(图8、9)。3.3 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Ordos100, No.9,2008)在“鄂尔多斯100”第9号项目中,藤本再一次使 用了螺旋形的空间构形。在这个大型的集群设计项目 中,为了不使单体建筑显得“孤立无援”,藤本提出“场” 的概念。他将螺旋形的构筑物铺满整个基地,在其中随 意”地分隔出使用空间,从而在螺旋形之外提供了另一 种空间限定体系。两种空间限定体系的存在,打断了螺 旋形空间中的历时性体验;而可穿越洞口比例的提高, 则进一步加强了空间的共时性体验(图10)。3.4丹麦达拉那大学媒体馆(Dalarna Media Arena,2010)达拉那大

15、学媒体馆的设计虽然以“知识的螺旋”(Spiral of Knowledge)为概念,但在空间形态上已不再 具有螺旋形的特征,历时性空间体验也随之隐匿。运用 书架墙进行的几个层次的围合,使得空间形态更趋近于 某种向心图形,放射性成为唯一的几何特性,中心的下 沉中庭的存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特性(图11)。4 “弱建筑”一一藤本壮介的设计策略从以上4个案例可以看出,螺旋形空间的旋转性 和历时性体验被逐步消解,其放射性和共时性体验则 被逐步放大。事实上,这种放射性其实并非螺旋形所 独有,因此,在达拉那大学媒体馆的设计中,“螺旋” 甚至只是概念上的表述,而非实体的空间形态。在这 一过程中,螺旋形的强势空间形态被不断“弱化”,成 为藤本壮介用来探讨其“弱建筑”理论的工具;而藤本对于共时性空间的追求,也是以“弱建筑”的空间 形态为基础的。4.1洞穴藤本的“弱建筑”理论是基于他对建筑原型的认 知而产生的。虽然,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和近代建 筑理论家德昆西(Q -D -Quincy )都将洞穴视作建 筑的原型之一,但自古以来,关于“棚屋”与“洞穴” 的争论却一直喋喋不休。隈研吾曾在1990年代初出版 的新建筑入门中论述了“洞穴”的 3大特征,该 书获得日本建筑界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