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合集范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7897258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合集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合集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合集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合集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合集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合集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合集范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编码:XXXX日期:2021年x月x日标签:标题页码:第3页 共13页2021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精选合集范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以下是整理的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的一、认识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二、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三、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四、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

2、平和他的著作史记。教学设想一、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理解和使用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中三个故事的大意。二、重点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_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经常遇到“完壁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我们学习这些课文,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些成语典故,学到一些文言知识,而且将受到古人那种勇敢机智的品质以及识大体、顾大局的爱国情操所激励,从而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二、简介作者和史记。三、简介时代背景。四、讲读_部分(第l2段)。1.指导学生自读第12段。2.学生讲解,教师点拨。明确:“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凭借。开头简介廉、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异,为二人矛盾伏笔。五、讲读第二部分

3、_层(35段)。1.指导学生自读35段。2.学生讲解第3段,教师纠正,补充。明确:“愿以十五城请易壁”,愿,很希望,不同于现在的“愿意”。“徒见欺”,见,被、受,被动句式。“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人可使报秦者”即“可使报秦之人”,定语后置句。关于和氏壁的来历,教师可以扼要补充。(请见韩非子和氏)这一段是故事的开端,秦王要“以城易壁”,赵王左右为难,为蔺相如出场作铺垫。3.学生试讲第4-5段,教师纠正并补充。明确:“窃计欲亡走燕”、“窃以为其人勇士”。窃,用在对话或书信中表示谦恭之词,意思是“我私下”。“亡”、“走”同义词,都作“逃”讲。“臣请完壁归赵”。请,意思有二:一是敬辞,表示

4、请您(做某事),二是谦词,请您允许我(做某事)。这里作第二种解释。下文还有“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壁有暇,请指示王”,这两句的“请”的用法,请注意区分。)“而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大王亦幸赦臣”中三个“幸”,_个“幸”是宠幸,后两个“幸”是侥幸。“幸于赵王”,是被动句,被赵王宠幸。第二课时一、检查旧课。1.解释加点词语。以勇气闻于诸侯(英勇气概)使人遗赵王书(送)徒见欺(被)臣请完壁归赵(谦词)2.翻译句子。赵王求人可使报秦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二、讲读二、讲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第6一11段)。1.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明确:秦王坐章台,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5、”左右皆呼万岁。再说,秦王表现出对赵国使者轻慢无礼,故相如断定他“无意偿城”,这表现了相如过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2.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明确:设计智取。乃前(上前,名作动)曰:“壁有暇,请指示王。”(示,给看。意思是:请让我指给大王看。)说理斗争。相如一方面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来批评秦王的欺骗手段;另一方面以赵王的谦诚来批判秦王的傲慢、不讲信义。(要求学生讲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这一句。)3.秦王“诈佯为予赵城”后,相如又如何对策?明确:首先,相如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然后交壁;其次,私下派人把和氏壁从径道(小道)送回赵国。4.归壁于赵后,相如又怎样对秦王交代

6、的?明确: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未尝有坚明约束(要求学生讲解这四个字)者也”。干脆说明壁已归赵;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壁来”;表示自己知“欺大王之罪”,“臣请就汤键”。提出希望“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暗示秦王杀自己不是好办法。三、略讲第二部分第三层(1213段)。这一层是写完壁归赵后的结局。“拜相如为上大夫”为将相不和伏笔。“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壁”为两国进入对立状态和“渑池之会”伏笔。四、小结第二部分:这一部分写完壁归赵,着重表现相如的大智大勇。相如的这种品质,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讨论后明确:直接描写(如: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

7、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1.用自己的话讲“完壁归赵”的故事。3.预习第三部分“渑池会”。第三课时一、检查复习。1.(出示小黑板)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乃前曰:“璧有瑕”(上前)相如因持壁却立(因,于是。却:退)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修敬:整饰礼仪表示敬意。)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二、讲读第三部分(14一16段)。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读并试译这一部分后,研讨下列问题。1.这一部分写的内容是什么?要求用四个字概括。明确:渑池之会。2.这一部分可以分几个层次?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层意。”明确:分三层。第14段为一层:赵王赴

8、会;第15段为第二层:渑池斗争。第16段:斗争结果。3.讲析_层(第14段)。“渑池之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举行的?明确:是在秦国攻打赵国一再获胜的形势下举行的。(要求学生翻译加点词:其后(以后)秦伐(攻打)赵,拔(攻下)石城。明年(第二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在节节获胜的情况下,为何欲与赵王“为好”,举行“渑池之会”?明确:军事斗争辅以外交斗争,从外交上进一步迫赵投降。赵王赴会时作好了哪些准备?明确:一方面相如随从保驾,另一方面廉颇作后盾,并作好了_坏的打算。(“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三、读讲第四部分(第17-21段)。1.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后,划分层次。明确:分三层

9、:_层(第1718段),写相如“拜为上卿”,廉颇居功自傲,相如退让。第二层(第19段),写相如不计私怨,说服舍人。第三层(第20-ZI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用“廉蔺交欢”来概括。2研读_层。廉蔺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简相如出身低微,开始只是“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而现在却“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教师补充: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廉蔺地位的变化是产生矛盾的客观原因。但主观原因却是因为廉颇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相如。“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要求学生翻译这几句)廉颇扬言见到相

10、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对待的?明确:相如有意退让,“不肯与会”,“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见到廉颇,相如也“引车避匿”。(“引”,退、牵拉。)从这里可以看到相如的大度与气量。3.研读第二层。4研读第三层。由此看出廉颇具有何种品质?明确:知错能改,坦白直率。“廉蔺交欢”的思想基础是什么?明确:爱国,爱赵国,仇恨秦国。(要求学生讲解“刎颈之交”这个成语)四、小结全文。1.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完壁归赵”、“绳池之会”、“将相和欢”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品质和宽厚待人、顾全大局的风格,也赞美了廉颇“负荆请罪”的优秀品质。2.选择典型事件刻划人物,以写简相如为主,写廉颇为宾,选材详略

11、得当。3.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课文中有两类矛盾,一类是赵国与秦国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敌我矛盾;另一类是廉、蔺的矛盾,这一对矛盾是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纵横交错,互相影响。_后在共同对敌的前提下,内部矛盾得到了解决,廉蔺的性格品质也得到了充分的刻画。4.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范文二【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_课时一、导语设计从介绍司马迁生平及其著作切入,旨在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文学常识的印象。

12、二、解题1.文体简介: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史记中的12本纪、30世家、70列传都属于传记文。2.时代背景:廉颇、蔺相如生活在战国后期的赵国,在当时“七雄”并峙的形势下,各诸侯国都想以武力统一中国。因此,各国之间经常发生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赵惠文王时代,秦强而赵弱,两国时战时和,本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秦赵争斗的一个侧面。(解说:了解文体,便于掌握文体特点;了解时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对廉颇、蔺相如性格品质的认识。)三、熟悉课文,归纳知识点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找出生字难字和难断之句,并自己动手解决。(2)播放录音,正音正字。(3)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

13、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解说:此步骤反复诵读,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找出问题,为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2.查阅讨论,归纳重难点。(1)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2)教师出示投影,归纳重难点。A.通假字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B.一词多义负秦贪,负其强(依仗,凭

14、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乃使其从者衣褐(让)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左右欲引相如去(拉)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C.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近亲及姻亲)请指示王(指给看)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进献)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布衣之交(平民)D.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乃使从者衣褐(穿)b.名词作状语: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c.使动用法:完璧归赵(使完整)秦王恐其破璧(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