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894501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的。人在成长与发展中,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的成败,体现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生活和事业的成败,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的。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先生曾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他的专业技术决定,另外的85%,则要靠人际关系。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美好的人际关系世界,都希望能拥有多一些朋友,并与他们保持真挚的友谊。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讲,许多心理问题都与人际交往有关。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

2、心健康,因此,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理论及交往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地交往,是本章探讨的主要问题。一、 人际交往的意义 看看“人”字的结构,一撇一捺,谁也离不开谁,相互依赖,相互支撑。人要生活得开心快乐,离不开人际交往。尤其在遇到困难时,人际交往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有助于对自我的了解一个人只有在与他人交往中,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了解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和在社会中的地位,才能对自己的各方面有比较清楚地了解,从而不断在行为中调控自我和完善自我。(二)信息交流功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知识、经验和情感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信息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智者来说,

3、信息是财富,及时把握信息就意味着成功的来临;同时信息又是智慧,是明天的创新和成就的重要条件。一个人所学得知识和经验有限,通过交往可直接获得许多信息,有时别人的一句话,就会使人深受启发;有时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与人的偶然交谈中,突然得到启示,产生灵感。在交往中,其实受益最大的是自己。如十个人交往,每人说出一条信息,自己收获的信息就有九条。生活中,有的同学总担心自己的经验被别人知道而超过自己,而不与人交往,结果是孤陋寡闻,难以进步。(三)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类共同的需求,需求满足的重要条件是交往。在交往中,人们互相交流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人欢喜时,与他共同分享快乐,他人悲伤时

4、,多一份理解与宽慰,正是友谊分担了压在心头的重担。友谊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实践证明,交流越多,感情越深,交往越少,感情就会淡漠,距离越远。(四)有利于身心健康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讲,许多心理问题都与人际交往有关。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尤其是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不良,学生会因得不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尊重而使学生心情更加抑郁或急躁等,久之,会积郁成心理问题。相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使学生的心理需要获得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于缓解心理紧张和压力具有直接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要想拥有一个好

5、人缘,在交往中就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平等原则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平等意识日益明确。教师面对众多学生,无论是来自农村、城市、学习好坏,并无尊卑贵贱之别,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教师要一视同仁。如果违背该原则,自视教师权威,居高临下,必然会僵化师生关系,表现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二)尊重原则尊重的需要是人类的共同心声,也是每个学生内心渴望的需求。只有尊重学生,才有可能获得教育的成功。何谓尊重? 与学生交谈时,目光注视着对方; 与学生相遇时,微笑着与其打招呼; 在得到学生的帮助时,说声“谢谢”; 如果自己有不当的语言、教育方法时,及时说声“对不起”; 别

6、人在说话时,注意聆听,不随意打断。 教师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成绩好坏而有区别; 学生有过错,不当众惩罚学生; 不当众批评指责学生(三)宽容原则师生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人和事。这些均源于风俗习惯和个性差异及认识水平的不同等。遇到这些矛盾,宽容要体现在理解和忍让。相互理解是人际沟通、促进交往的重要条件。理解就是要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处处体恤他人。一位学生今天发了脾气,如果你能想到:可能是他遇到了烦恼的事情,你就能谅解他的反常行为;在交往中,如能做到理解他人,善解人意,心理位置互换,一定会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四、学生交往中常见的问题(一)缺乏交往的技巧许多学生很想与人交往,但是不懂得如何

7、交往,但又不好意思求教于他人,处于被动等待状态。平时不与人交往,需要别人帮助时又张不开口,也就终止了交往。还有的同学交往中语言生硬,直来直去,在表达自己感受,劝说、批评人时不讲究艺术,结果好心没好报,阻碍了交往。(二)人际交往恐惧有一些同学存在着人际交往恐惧的症状。在交往时,肌肉紧张,心跳加快,面红耳赤,不敢与人对视,说话词不达意。顾虑比较多,总担心在众人面前,言谈举止失当,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更感恐惧。一般来说,性格过于内向的人、自卑感强的人多有此表现。(三)性格中的不良特征有的人在交往中过于敏感多疑,经常出现别人说着无意,他听者有心。遇事往坏处想,总觉得别人不安好心。戒备心强,对所有人持怀疑态

8、度,因而在交往中也不流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很难与人推心置腹和与人深交往,更不会拥有知心朋友。还有的人过于自负,嫉妒心强,语言粗鲁,苛求于人,孤独、固执,自私自利等都是阻碍交往的重要因素。一下常见的人格缺陷和特征,有碍人际关系的形成。过分自卑。他们往往消极地评价自己,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然也没有吸引力;过分自负。他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甚至把吹牛当成家常便饭,难以使人信任;一旦得不到重用,就认为是老师不公平,抱怨、不满意,从来不知道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敏感多疑。这种人经常是别人“说者无意”,他“听者有心”,常误解别人,把自己的主观猜测当成事实,不但自己心生烦恼,也让别人感到委屈。为人虚伪。与这种

9、人交往,没有安全感;也难有真正的朋友。嫉妒心强。这些同学往往心胸狭窄。他们稍有不如意就反击他人,甚至报复他人;他们对同学的优秀不能容忍,心理难受,若长期不能调节,则易患心理障碍。苛求于人。对人要求过于严格,甚至吹毛求疵,使人不快;自私自利。他们只关心自己而不关心别人,甚至损人利己,自然不能吸引人;孤独固执。过于封闭自己,坚持自己的意见,说话很难听,难于与人交往;以上人格缺陷尽管是少数人拥有,但是却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因此,健全大学生的人格非常重要。大学生的人格具有可塑性,只要愿意改变,在同学、老师的协助下,对人格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是可能的。(四)不想交往这部分同学缺乏交往的愿望与兴趣,

10、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他们大多是人格异常者。(五)认知中的偏差交往的过程是双方彼此满足需要的过程,如果只考虑满足他人的需要而忽略了自己的需要,那么彼此间的交往就会发生困难。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源于脑子里的不合理想法,消除认知中的偏差的有效方法是自我对话技术(参考中小学心理咨询手册第十一章:心理咨询技术)。学生常见的不良认知有:1、以他人为中心太在意别人是否满意和高兴;常见的不合理想法有:我必须与周围的每一个人建立密切的关系;(下列自我对话的内容写出来)自我对话: 如果有一个人对我不好,说明我的人际关系有问题;自我对话: 应随时满足别人的要求,否则朋友会不高兴;自我对话: 接受别人的帮助,就不能拒

11、绝别人。2、以自己为中心自我对话: 人都是自私和虚伪的,不可信任;自我对话: 每个人都必须喜欢我,按照我的想法去做;自我对话: 凡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忽视他人需求。自我对话: 3、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依据某人身上的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他在其他方面一些未曾被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我们所熟知的“一好百好,一坏百坏”,“以貌取人”,“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该原理的真实体现。在人际交往初期,人们往往会利用少量的资料信息,对别人做出广泛的结论,以偏概全。最常见的现象是以人的外貌特征作为人的个性品质的主要依据。长相好,人们会赋予他许多理想的人格特征,愿意与他们交往。也有的因为某人身上突出的一项缺点

12、而夸大他人缺点,视优点而不见。曾经听到友人说起这样一个案例:A、 B两位学生在课堂上双手拿着书本睡着了。老师对平时印象不好的学生B反应是:平时不用功,上课还睡觉,哪儿像个学生的样子!老师对平时印象好的学生A的反应是:看A同学,多用功,睡觉还拿着书呢!一样的行为,老师的评价是何等的不同。可见,晕轮效应影响之深远。4、第一印象又称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初次见面时,通过人的言谈举止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人们对他以后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的解释。第一印象有一定的片面性。这在学生的人际交往中比较普遍。有的学生往往凭第一印象就轻易作判断下结论。第一印象好什么都好,第一印象不好,

13、就不屑与人交往。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方式容易使人陷入人际交往的误区。有的同学与不熟悉的人第一次见面时,就保持很近的距离,或者有轻佻的举动,会使人反感。也有的同学动不动就发脾气,或者交往中过于拘谨、稍有不如意就伤心落泪都会影响交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只有学会全面了解一个人,辩证地看待一个人,就会避免因“一叶障目”而偏离人际交往的正确轨迹。5、投射效应是指把自己具有的某些特质加到某人身上的心理倾向。我们常说的“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就是此意。生活中心地善良的人总以为别人也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说别人坏话的人总以为别人也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惯于撒谎的人,常常不相信别人的话;有的学

14、生喜欢异性,由于投射的作用,把他人正常的热情和微笑误解为:她对我有意。向对方表白自己的喜欢质意遭拒绝后,仍然固执地认为对方是不好意思。投射效应的实质在于认识事物的主观性,往往凭主观猜测去推断他人的想法。结果只会导致误会和矛盾。5、定势效应定势效应是指在人头脑中存在的某些固定化认识,影响着对人的认知和评价。人们习惯认为老实人就一定是性格内向、不爱讲话的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似乎什么都好;与老师有不同意见的人似乎都是调皮的人,无所成就的人;看到手拿书本的人,会认为一定是学生,会对他们很放心。有的小偷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在汽车上扮成学生模样,趁人不备,伺机下手。提起小偷,人们马上想到贼眉鼠眼,衣冠不整。其实许多事情并非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定势效应有积极与消极作用两种。积极的作用在于运用我们已有的经验去知觉其它的事物,提高工作效率;消极的一面表现在,它能使人形成偏见和错觉,给人际交往带来负面的影响。6、能力因素现在的学生由于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导致人际交往能力缺乏和交往问题增多。想和人交往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别人却不知从何开口;想与人为善但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因此,能力的缺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