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在生本教育中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789154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在生本教育中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在生本教育中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在生本教育中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在生本教育中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在生本教育中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论文-_在生本教育中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在生本教育中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摘要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的师本教育模式, 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认识。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工作的重心还未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而生本教育则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其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本教育;参与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需要“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

2、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做到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参与机会,提高参与质量,培养参与能力。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以师本教育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模式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可操作性强,容易完成课堂任务,但教师在课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用脑和动手的时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今天提倡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真正为使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的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和弘扬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

3、育成功的秘诀。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基本上是以师本教育模式为主,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忽视了对学生思想状况和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研究。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从根本上是为教材和教师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生服务的。当教师在课堂上自我提问、自我论证时,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自然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的根本原因是由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而造成的。数学课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师寄希望于学生学会理论后自觉地运用于实践。初中生则因为所学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相脱节,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而提不起学习的热情,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生

4、本教育的特点与作用 一、学习的开放性 生本教育的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开放性体现在学习的讨论和交流。生本教育认为,讨论是学习的常规,学生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要讨论,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讨论的,可以是同学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讲座。 二、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生本课堂的教学特点是具备探索性。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的影响下,对新知识的结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的整合,并非跟着教师一步一步有节奏地学习,这就体现了课堂的自主实践性,而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是跳跃式或随机式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实践性更多

5、地体现在学生对问题、任务的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而不管结论是否正确。 三、学习的独立与合作性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课前的学习准备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性。 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利用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表述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进行解答。无论是“先做后学”,或是“先学后教”,都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前期认识,而这个前期掌握,可以是较为表面的,也可以是深刻的。但无论如何认识都是学习者事先掌握,所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

6、,学生对于已掌握的前期知识会有更为完整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大都离不开与其他个体的交流,这就是认知后期的合作性。生本课堂的教学其实就是这一过程最好的一种后期延续。 四、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生本课堂的教师对于问题或任务的结果不会轻易给出,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过程后,自己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到。正是这样的过程,学生一旦获得正确的结论,新旧知识体系便容易完全混为一体,使之成为已有知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当牢固。 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本教育的方法 一、严格备课课程 师本教育模式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 教师不仅要考虑

7、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总之,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中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二、实现学生自身的感悟 让学生真正动手去做。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创造性地做,才能使知识内化为他自己的知识。 三、让学生大胆质疑 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

8、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运用文字、语言、实物、多媒体等途径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并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并寻求解决的途径,这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深化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构建生本教育模式 深化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构建生本教育模式。数学课堂教学急切呼唤教师要具有生本教育思想。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具有情

9、感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动机。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长期坚持,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

10、过程中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让学生多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

11、,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进而共同提高。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三、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应学识渊博,并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学生中树立较高威信,这样才能具备较大的感召力,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

12、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

13、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不能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志凌.高中数学课堂“生本教育”模式初探J.广东教育,2007 2肖宽锋.如何实施生本教育J.科技信息,2008 3李燕娣.生本教育与数学教学方法J.新余高专学报,2005 4曹峥.关于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若干认识与思考J.西江大学学报,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