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的病理原因.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886972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发烧的病理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儿发烧的病理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儿发烧的病理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儿发烧的病理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儿发烧的病理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发烧的病理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发烧的病理原因.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发烧的病理原因说得严重一点,小儿发烧问题,已成为整个人类福祸的问题;不仅国人如此,连外国人也是一样,都视小儿发烧为人类一大祸害。 我们对发烧之所以惧怕、焦虑与厌恶,主要还是对发烧的本质没有彻底的认识,所以造成利害不明、是非莫辨以及本末倒置等现象。因此我们把发烧问题先从其定义、体温的造成、什么是正常体温、发烧的原因、病理机转、征象、热型等解说一下,再就发烧的利弊得失加以详加讨论,最后再说到发烧时家庭的处理方法与医生们诊断治疗之道等,以做一个系统而完整之报导。 发烧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回答很简单,所谓发烧,就是我们身体的热度比正常体温较高了一点而已。但是,什么叫体温?体温如何形成?体温多少度

2、才是正常?这些问题就不简单了。我们知道,人类是温血动物,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靠热产生动力,作为人体的能源。所以我们需要热来维持生命。人类热的来源主要是靠摄取食物后,经过氧化燃烧而后产生。可是假若热量不断产生,身体体温一再提高,就无法适应生存,最后可能把自己的身体烧掉,所以身体产生热量外,还得把多余的热量想办法散出去。这样一面产生,一面散失,使身体的温度保持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而这个狭小的范围是最有利于人体活动、新陈代谢,及各种生存条件最适当的温度。这就是体温调节的平衡。我们已知道丘脑中体有一个大脑体温调节中枢主司其事,当人需要较多的热量时,就要多摄取食物,譬如在冬天饭量增加,夏天吃的较少,就是这

3、个道理。食物中以指肪产生热量较高,每摄取1公克可产生热量9千卡,而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糖类)每1克只产生4大卡,其中蛋白质一部分产生热量,一部分作为组织生长与修补之用,所以吃油多的东西容易使体温增高。肌肉的活动也可产生大量的热,当我们感到冷的时候,就不由得跳跃或做各种运动以增加热量。 人要发烧时,身体就颤抖,这也是增加肌肉的活动使热量增加,经过这场寒颤之后,发烧就跟着来了。热量放散的减少,也可使温度增加。身体体表血管收缩,使皮肤及皮下组织成为绝缘层,体温就不再散失而温度自然提高了。我们身体温度的消散,大部份是靠对流、幅射与蒸发三种方法。皮肤的面积大,所以体温的散失,多半靠皮肤来调节,大量出汗可

4、使水分蒸发而增加散热功能。由呼吸道呼出也很重要,流涎、大小便排泄也可放散一部分热度。除了身体的调节机能外,环境的影响对身体温度的变化更是关系重大,人体周围的气温太冷,体温的放散就快;如果周围气温太高,体温就不易消散,就会使温度增高;假若气温太高,就会造成中暑。空气温度高低与空气流通与否,也可影响体温的散失程度,当然穿衣服与被褥的多少、厚薄、质料对体温也会发生直接的重大影响。 我们的体温需要调节到多少度才算正常,这就是大家所常说的摄氏37度但是这个答案并不正确,因为我们的体温并不是固定在摄氏37度上,只是内脏温度变化不大,差异较小;表面皮肤可在摄氏2040度范围内的变化而不受到伤害;就是我们的血

5、液温度也不是同温,在末稍血管里血液的温度,如暴露于寒冷气温中,可由摄氏36.5度降到摄氏21.5,所以我们测量体温时要特别注意。一般测量体温的部位有三:肛门、口腔和腋窝。测肛温是小儿科最常用的一种,因为量起来方便,时间较短,大约一二分钟就够了。如果部位不适当,正好碰到冷的静脉回流的部位,会有摄氏0.10.9的差别。肛温代表内脏的温度,比口腔所测得的温度要高出摄氏0.65度,大孩子量口腔比较安全,把体温计放在舌下,不说话,不用嘴呼吸,不然量的不会准确,时间大约3至5分钟就够了。腋窝测量体温要紧闭起来才准,时间则要五分钟以上,腋窝可代表皮肤体温。现在的新生儿及病儿测量体温,多半用自动显示,而且可继

6、续一直监视下去,用不着那么费事地量了又量。 体温夜晚较低白较高。有人说这是因为人们夜晚睡眠全身绝对休息而白天操劳活动的关系,可是有些夜晚工作而白天睡大觉的人,也是晚上体温低而白天体温高。正常人的体温因为活动状况、精神情绪、衣着多少、天气冷热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巨大的差别。 在剧烈运动后,体温可升到摄氏40度,不过这种全温升高,因为有调节中枢的有效管制,一出汗大约几分钟就复原了,所以这不能算是发烧。这亲说来,到底体温多少度才算正常呢?我们可以这样说:一般所谓正常体温摄氏37度再减摄氏0.8度,在这个范围内就算正常。小儿的肛温摄氏36.238度,而口温在摄氏35.8.4度的范围内,都是正常体温,

7、超过这个范围,我们就把他当成发烧病儿了。 目前,对发烧的病体生理学上的机转,还有很多的地方不甚清楚。目前已知道的是内毒素,滤过性病毒、细菌、抗原抗体结合体及肾上腺皮质素等进入身体后,直接或经淋巴球的刺激,多核性白血球或单核白血球就可被激活而自血液循环中释放内源性致热原;此种物质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发烧,可通过自主神经发烧使血管收缩,或通过躯干运动系统使肌肉发生颤抖;这样一来,表皮血管收缩,体温散失减低而肌肉活动增加,热量产生提高,即形成发烧。 发烧的原因多的不胜枚举,但小儿发烧,最大的原因还是急性传染,而急性传染的发烧90%是由过滤性病毒所引起的。在这种传染中,半数以上是属于上呼吸或下呼吸道

8、感染,其余则是肠胃及泌尿系统的传染。其他如脱水、火伤、创伤、手术,中暑、出牙、过敏反应、血液病、肝病、甲状腺机能过高、药物中毒(如阿司匹灵等)、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都能引起发烧。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使体温调节中枢受到障碍,发烧无法控制,情形较为严重。使表皮放散体温受到阻碍的疾病如水肿、鱼鳞癖、先天性无汗腺,也能引起发烧。另外亦有药物引起发烧的,而小儿打预防针或种痘后也因为有反应而发烧。 小儿发烧时所表现出来的征象,大一点的孩子,首先是感到发冷畏寒,身体发抖,皮肤先由苍白而后脸面潮红,口唇发紫,手脚冰冷,同时感到头痛或头晕,不思饮食,全身倦怠,幼儿的脉搏随发烧的高低而成正比例的增加

9、,即每增加体温1度,脉搏增加10次,呼吸也是一样,发烧每高1度,呼吸增加2次。发烧时血压增高,基础新陈代谢也必定会提高;发烧时出汗可能发生脱水的现象。因为发烧消耗热量及食欲不振,小儿的体重多半会减轻,甚至有营养不良现象。 小儿对发烧的忍受程度因人而异,也因病原不同而有差别。有的有一点发烧就会感到不舒服;有的发高烧到40度以上仍然照样玩耍、蹦跳,照常吃喝。对发烧并发痉挛的病儿要特别注意,病儿有时发烧到肛温摄氏38.5度以上,则马上发生抽筋现象,非常可怕。抽筋时间久了,脑部会受到伤害,在六岁以下的小儿8%10%会有这种体质。一般说来,滤过性病毒的发烧,有时会很高,但小儿精神很好。所以说小儿对发烧的

10、忍受程度因人而异。大约在摄氏41.1度以下,小儿不会受到伤害;到42.2度时,蛋白质变性;高于摄氏45度以上,人就不能生存了。 小儿发烧的高低并不能表示病情的轻重与身体抵抗力的强弱。身体壮的小孩,有时发烧倒容易高些,而身体较衰弱的小儿反而不会烧热过度。假若碰到该发烧的病而体温反而降低,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示身体一点抵抗力也没有,病情会更为严重。小儿的发烧有时按年龄而有所差别,例如新生儿体温本来就低一点,而患败血症或其他重病的一点也不发烧,这就要靠其他症状来帮助诊断病情。6个月以下的幼儿,对发烧的反应也不显著,如有重病或脑膜炎之类的病,就要特别小心。因此一遇小儿发烧,那怕是温度不高,但全身症状

11、明显时,也要多做详细检查。 接着我们谈一下发烧的利害得失。在利的方面,首先是发烧可以告诉我们孩子现在已经病重了。尤其是小孩,自己不会说话,只有发烧才会引起大人们的注意,马上为他治疗并加以照顾,不至于被忽略而延误时机。其次是发烧对医生的诊断帮助最大。医生可以根据发烧的型态而判断是何种病症,如伤寒、疟疾、回归热、麻疹、玫瑰疹以及多种的发热传染病,都得靠体温的曲线而做正确诊断。发烧热型有很多种,一种是积留热,发热持续不退,每天热度的差别很小,如伤寒的体温便是如此;一种是弛张热,每天的体温波动很大,如败血症、粟性结核、肾盂炎、淋巴溜及胶原病;再有一种是间歇热,每次发热都很有规律,如疟疾;还有一种是回归

12、热,连着发热几天后,热退了,以为已经好了,但过了几天,又连续几天反反复复的,如布鲁氏菌。现在的流行性感冒以及其他滤过性病毒的感染,虽然没有一定的型态,可是我们可由其发热高低,判断有无某种特殊的疾病。有很多病如神精梅毒、某些淋菌性感染,以及慢性布氏杆菌病、风湿性关节炎经过发烧治疗以后,往往病情可获改善。对肺炎球菌与隐球菌感染的动物,可以证明发烧也是有利的。至于发烧是否有噬菌作用、抗体形成或其他防御机能更为迅速,则尚待研究,但是发烧可使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增加,而发生总动员现象以对抗疾病,这对我们害病的身体,总是有利的。 那么发烧对身体有什么害处呢?依我个人的经验,加上各种文献的报导,以及我为了写这

13、篇文章,所查阅的有关书籍杂志,还很难找出发烧对人体有什么不利的地方。当然,发烧时,幼儿有吵闹不安、睡眠不好、饮食减退的现象;大一点的小孩有头痛、眩晕、想睡、全身欠爽、寒颤出汗等症候。小儿在发烧的时候,不思饮食而代谢反而增加,使之体重减轻,心脏的工作与心搏率也跟着增加,对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衰弱的病儿非常不利。发烧与出汗都会使身体水分损失,所以小儿有时会发生脱水的现象。在小儿发烧中,最严重的还是小儿发烧并有痉挛的现象。16岁的小孩中,有8%10%会有合并症,例如抽筋,抽筋时间短,不会有后遗症发生,如果时间久了,脑部会受到损害,这倒是小儿发烧中最大的坏处。 小儿发烧所造成的问题,不在小儿发烧本身,

14、而在家长们担心害怕,心烦意乱所引起的过份焦虑。这些都与亲情有关,若我自己的小孩子病了、发烧了,也同样会张惶失措,紧张兮兮的。现在一般家长们所最担心的,第一是小儿发烧若不赶紧退烧,一直烧下去,越烧越高,则如何得了。其实人体天赋的防御机能非常巧妙,当体温上升已达危险程度时,散热的机能可突然被激发:大量出汗、体温降低。所以人类的体温很少超过摄氏41.1度,我们称之为体温调节管制的安全活塞。而前面已讲过小儿体温在摄氏41.1度以下时,多半能够忍受而没有什么危险,不必杞人忧天。但有些小儿运动中枢机转或周围感受器有严重的损坏时,这种调节功能就会丧失,形成恶性发高烧。小儿发烧超过摄氏40.6度的疾病有:药物

15、中毒,使体温调节机能转受到干扰,如阿刀平、阿司匹林、硼酸、安非他命等;中暑,大脑机转突然失去功能,虽体温高升,但病人不再出汗,有时发烧高过摄氏4243度。中枢神经系统受过损害,不论先天的或后天的,因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病变,体温调节失去功能,有时体温高达摄氏4042度;外脑层形成障碍,先天性汗腺缺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体温扩散功能消失,体温不断升高而无法下降;在小儿发烧中,有些疾病体温较高,如玫瑰疹、麻疹、肺炎等,体温有时高达摄氏40.6度。 其次是家长们一直担心小儿发烧会把脑子烧坏,将来会变成瘫痪或呆子。这种顾虑不能说是没有来由,小儿病中有一种脑性麻痹,可能是高烧或脑子缺氧、脑内受伤所引起的。

16、由发高烧而来的脑性麻痹,一种是新生儿大脑发育尚未成熟,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够,对体温不能有效管制,对高烧不能发生切断作用,故脑部受到损害而引起的;另一种则是脑子本身有问题,本身即可能引起脑性麻痹,因为脑子有病再加上对体温管制失败,则因高烧引起脑性麻痹。依据我多年所见,以及各种病例报告,这种病人并不多,在一般的情况下,小儿发烧绝不会引起脑性麻痹,各位家长们尽可放心。除了以上两种之外,家长们对发烧与疾病的关系不应该本末倒置,误认为发烧可以引起很多疾病,而一味求医生把烧退掉,以为如此小儿就安全了。他们常对医生说:请大夫把小儿的烧尽快退掉吧,不然烧久了会引起肺炎来。或者说会把小孩烧成脑炎;或者说某家小儿的小儿麻痹就是发烧引起的,好像发烧是万病之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