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本卷共48个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罗马法第一条规定:“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你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假如原告及被告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材料说明A罗马法是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 B罗马法的规定详细琐碎、不实用C罗马法是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 D罗马法主张轻罪重罚,显示法律尊严2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
2、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3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4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
3、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5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6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C进一
4、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7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认为收孥(官奴婢)。”上述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A连坐法统治人民 B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C建立县制 D“废井田,开阡陌”8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9“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10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
5、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收庸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11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12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1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
6、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14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马木鲁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 C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D欧洲列强的干涉15史学界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莫衷一
7、是,众说纷纭。下列有关阿里改革的评价,与事实明显相悖的是 A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 B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 C阿里改革使埃及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 D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16俄国在19世纪曾与西欧国家发生过两次大的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在1812年时一样勇敢地作战”,但战争的结局大为不同,并对俄国和欧洲的历史造成了很大影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1812年战争的胜利挫败了拿破仑称霸欧洲的野心 1812年战争巩固了十二月党人对现存制度的信念 1855年战争前赫尔岑等人提出了解放农奴的主张 1855年战争的失败迫使沙皇进行
8、自上而下的改革ABC D17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18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19
9、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20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21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对当时中国国内的“立宪”,“专制”之争产生了很大影响,立宪派和主张君主专制的人对战争结局抱有不同期望,立宪派普遍
10、希望A日败俄胜 B日俄俱败 C日胜俄败 D日俄休战22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23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24在现
11、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25“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26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
12、魂27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28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9人生需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下列事例中,凭借坚强意志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是 A勾践卧薪尝胆B项羽垓下突围C韩信胯下之辱D刘邦约法三章30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
13、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31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32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33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34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