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运用因素分析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的思考汇编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7880612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运用因素分析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的思考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版运用因素分析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的思考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版运用因素分析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的思考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版运用因素分析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的思考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版运用因素分析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的思考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版运用因素分析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的思考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运用因素分析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的思考汇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运用因素分析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的思考汇编 【摘 要】综合实践是基于问题的活动课程,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方法的指导作为引领。在综合实践主题生成活动中,学生往往难以把握问题的指向,无法很好地生成研究的课题。笔者尝试运用因素分析这一方法,从分解主题、筛选整合信息、问题转化重构三方面思考和指导学生有效生成活动主题。 【关键词】因素分析;主题生成;思考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而提出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基于问题的活动课程,是由问题指向问题的课程,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方法的指导作为引领,方法指导体现对问题的解决的实践性与生成性。而在综合实践主

2、题活动的主题生成课中,学生往往把握不了问题指向,无法很好地生成要研究的小课题。此时,老师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落实,才能顺利开展。在小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主题生成课中,运用因素分析进行指导,能有效帮助学生生成活动主题。 一、因素分析 因素是指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在科学试验中“因素”又称“因子”,是指影响试验指标的要素或原因。简言之:“因素”是指“决定事物发展的原因、条件”,或“构成事物的要素、成分”。“因素分析”则是指建立研究对象(A)与之相关因素(a)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内在关系Aa1、a2、a3、a4。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

3、成中运用因素分析,其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筛选整合信息,建立研究对象与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因素分析在主题生成课的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培养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活动主题往往会研究好几方面的问题,如果每个学生把每个问题都研究透彻,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完成一个主题研究的兴趣和能力。解决问题就要进行问题分析,分析问题需要借助“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建立研究对象与之构成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借助“思维导图”对主题进行因素分析是解决主题生成的有效方法

4、。 (一)分解主题 1. 纵向式因素分析。就是指紧扣活动主题,分成若干个活动阶段,将主题逐步推进、深化。也就是先抓住活动主题的关键词,确定要分解的“研究对象”,再往纵向思维去推进、深化地分解主题。如主题:“我们身边的*使用调查研究”。可以根据*使用的规划建设开发三个阶段,抓住“*使用”这一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思考,涉及到他他的“规划”“建设”“开发”的不同阶段,分析出“我们身边的*规划使用调查研究”、“我们身边的*建设使用的调查研究”、“我们身边的*开发使用的调查研究报告”。老师有指向性地把主题进行纵向分析,并且突出“活动阶段”性,学生对主题分解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解读。 2. 横向式因素分析。就是

5、指围绕主题,引导学生横向发散性思考,找出与主题相关联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渠道。如主题:“健康与牛奶的调查研究”,根据与健康、牛奶有关联的事项来进行因素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分为:现代人们对健康认识的调查分析;家庭饮用牛奶状况的调查;在学校中小学生牛奶饮用情况调查研究等等。 3. 分级立体式因素分析。是指确定一个主题后,引导学生从纵向式、横向式立体思考,将主题分析出若干个子主题(或课题),子课题再继续分解出若干次课题。呈现出立体式的思维指导。例如主题:家乡“撑粉”的调查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按纵向深入式分成三个二级因素主题:家乡“撑粉”的渊源调查研究、家乡“撑粉”的现状调查研究、家乡“撑粉”的发展调查研究

6、;根据二级主题,分析其因素,家乡“撑粉”的发展调查研究可再依次分析出三级主题:家乡“撑粉”文化的探究、家乡“撑粉”受欢迎程度的调查、家乡“撑粉”的制作探秘等多个主题。 (二)筛选整合信息 学会提取、筛选、整合信息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过程,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老师抛出了研究的话题,学生提出的研究问题很可能是跟主题无关系的,又可能是相近似的、相包含的,甚至是没有价值和不可行的。这时候,老师的指导也显得尤为重要,此时恰当地运用因素分析,对学习提取、筛选、整合信息是比较有效的。 首先定标准筛选整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要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要素,判断其活动内容

7、是否及时反映学生的现实生活,直接产生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研究所涉及到的内容和范围是否与孩子们的认知基础、实践能力、和研究条件相适应;而他们又是否能自主解决的问题。由于学生受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的影响,选题时从这三方面进行筛选整合,并以小主题为主,让学生容易找到活动的切入点。 其次是定方法筛选整合。在指导学生进行筛选整合信息时,老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大家共同讨论的、已经定位了的主题,按科学的方法,弄清研究对象与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再进行分析,最后按规范地表述出来。比如“我当家,我做主”这一主题,同学们采用了横向发散式提出了很多问题,一下子很难梳理出来,这个时候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妈妈当家的时候包

8、括了哪些方面?”让学生慢慢梳理出来当家具体包括“衣、食、住、行”,排除了这四方面以外的内容后,然后再根据这几方面分析与其有关联的因素,筛选出小主题。 (三)问题转化重构 学生提出的研究问题经过初步筛选整合后,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可能扩大了,也可能缩小了。老师此时应该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化繁为简,用准确、恰当、贴切的语言概括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同时,问题的表述要准确反映出活动中自己研究问题的内容、范围以及研究的深度,使研究问题转变成活动主题下的子课题。这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了解主题与次主题,研究对象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问题转化成知识结构。如学生确立“走进重阳”这个主题后,分解为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的故事、重阳节的诗歌等方向,引导学生转化成为:“走近重阳知多少”、“走进重阳民俗调查研究”以及“尊老爱老颂重阳”等小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有效生成主题,这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因素分析这一方法,帮助学生通过分解主题、筛选整合信息、问题转化重构来实现。然而,在综合实践研学课堂中创造性地促进主题生成,必须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特点和培养学生的目的出发。 参考文献 1陈妙姬.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生成课设计与实施的“三要素”J.课程教学研究,202x(04). 2林惠.中小学学生能力发展思维逻辑取向评价策略J.教育导刊,202x(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