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7877723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2002年秋季开始,包头市昆都仑区作为自治区选定的新课程实验区,实验工作全面启动。一个学期以来,全区中小学广大干部和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做了大量工作,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发生较大的变化,实验工作向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总体状况令人满意。但是,新课程必竟是新生事物,课程改革必然是一场革命,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这也是预料之中的,然而如何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是推进课改的关键所在。现将我校在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和理论思考总结如下: 一、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课程观念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了培训,特别是对实验教师进行了重点培训。所以,就实验教师而言,他们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学科观发生了一定变化,然而,由于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经过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逐渐完成。所以,就目前而言,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观念上的不适应,主要问题和原因是:(1)由于理论学习的不到位,一些教师对课改纲要、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理解存在偏差,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2

3、)由于实验工作刚刚展开,人们重视了实验年级的教改工作,而对非实验年级教师的学习培训重视不够,至今非实验年级教师的课改意识不强,仍按原来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因此出现了实验年级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其它年级悄无声息。(3)实验年级的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评价方式、内容、标准不明确,课改的信念不够坚定,甚至怀疑课改是否能够成功,所以理论学习和实际教学脱节,他们在课改中内容上使用新教材,方法上照搬旧教材,有的教师或家长甚至动员学生购买旧教材,“穿新鞋,走老路”。 2、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就实验教师而言,课堂教学

4、中不同程度地贯彻了新的课程理念,但认真调查也存在不少问题。(1)教师角色转变不到位。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课程教学的革新者,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目前不少教师仍然把知识传授当作自己的主要目的,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围着教师转,被动学习,尤其是做为课程教学的革新者差距更大,有的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师生互动性不强。新课程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目前来看,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具有了这种意识,但实际操作往往效果不佳,比如启发式教学,存在“启而不发”

5、的问题,问题教学存“满堂问”的现象,讨论、合作留于形式等等,教师不能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不能走进学生中参与学生的讨论,探究型的学习气氛没有形成,还在控制学生的思维,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变得枯燥死板。 (3)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转变。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但实际教学中由于问题设置不合理,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效率不高。另外,仍然有一些教师特别是非实验年级的 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时有发生。 (4)创新思维训练存在误区。一些教师把创新思维

6、训练,简单地处理为发散思维训练,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往往忽视聚合思维与其它思维的训练。 存在上述课堂教学问题的原因:一是教师对课标、教材的理解不到位,观念陈旧;二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技能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 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文化信息资料和物质经济条件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目前,由于旧有的教学资源与新课程不能配套,加上教师开发利用的意识不强等原因,

7、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实际的需要。 (1)从师资来看,老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综合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2)从课标、教材的使用来看,不少教师还没有吃透课标和教材,课标和教材的深刻内涵还没有挖掘出来。另外,有关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参考资料较少,教学案例更少。(3)学校内部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学软件、实验器材、教具需要进步充实。(4)多数学校不具备学生在网上学习的条件。(5)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自觉性不强,网络资源利用远远不够。不少教师只是在公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平时教学运用不够。(6)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协调使用校外资源的力度不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的问题,是

8、课改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4、课程评价改革亟待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改的六项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拨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改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干部和教研人员,积极探索新课程评价体系,做了不少工作。如包头市教研中心研究制定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积极探索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改革,但目前在中小学教学和管理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 (1)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基本素质较多,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权重不够,即关注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

9、学”。(2)考试内容仍然是偏重知识、技能,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不足。(3)重视考试评价,轻非考试评价,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4)学校、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仍然是以分数为标准。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观念、考试制度和教育测量技术,需要观念更新、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 二、今后课改工作的努力方向。1、进一步加强学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课改工作的重点,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与保证。同时这种转变与更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广大教师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更需要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配以相应的制度激励,才可能逐步完成。所以

10、实验区、校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坚持长期、反复、深入细致地学习和研讨,坚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一是要面向全体教师,不能只重视实验教师而轻视非实验教师,要让全体教师都参与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组织他们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课改纲要和新教材,让他们明确课改目标,教育教学目标,明确新课程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学科观,做课改的推进者;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将理论学习研讨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因此,学校要加强各学科备课组活动,提高学科备课组活动的频率与质量,在实验区范围内也要组织校际间的集体备课,并且要根据新课程、新理

11、念的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让实验教师不仅有理论收获,同时也有实践感受;三是要建立相应的教学激励 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在课改中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做出成绩的一线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奖励和肯定,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是本次课改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课程改革的实质性工作,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和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突破。(1)努力实现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课程教学的革新者,这就和传统教学有本质的差异。所谓组织者,要求

12、教师不仅是把学生集体组织起来,更重要的是要把教师本人、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等课程要素组织起来,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不仅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学习责任,指导学生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所谓革新者,就是要求教师在吃透课标、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不能照本宣科,做教材的奴隶,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2)加强教学的互动性。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应改变过去从教师到学生的单项教学互动,录求建立一种有效的

13、、双向或多项的教学互动,老师应该做的是如何使各种互动有效的运行,避免“启而不发”、“满堂问”,讨论探究问题过深或过浅的现象,老师在加强教学互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应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要多向互动,多层互动,如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等;三是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学生以及教学媒体灵活地开展互动,决不能搞形式、图热闹。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培养和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应将着力点放在以下几处:第一,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14、所谓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针对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自然而然地走入问题的探究中;第二,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力求难易适中,要从学生身心特点、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观察、探索、归纳、类比和质疑。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学生的学习不是单纯将结论记下来,而是要他们参与知识构建的过程。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帮助和促进学

15、生自己构建知识;第三,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尤其是采取讨论式教学,一定要针对学生和学习内容,不能什么课、什么问题都来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这样看似热热闹闹,实际效果不佳。(4)在创新思维训练中要坚持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有机统一,同时要训练促进学生各种思维的协调发展。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对于学生的求异思维要及时肯定或推迟判断,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思维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在众多的答案中找出最优最佳的答案,不能对不同的答案不置可否或不了了之。3、积极主动地开发和利用现有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课程建设,人的发展和社会

16、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一定要增强开发和利用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以提高教学效率。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来看,要组织好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训老师,购置必需的教学设施,主动协调校内外教学资源,特别是学校要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对于综合学科的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他们专业知识的不足,要发挥教师群体的优势,组织他们集体备课,交流合作。从教师来讲,首先要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教育机智,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开发和利用日常生活中伸手可取的教育资源,将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合理地组织起来,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第二,要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要鼓励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