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我市锂电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874599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关于我市锂电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调研报告:关于我市锂电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调研报告:关于我市锂电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调研报告:关于我市锂电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调研报告:关于我市锂电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关于我市锂电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关于我市锂电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调研报告:关于我市锂电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一、探索发展:锂电产业在曲折中成长前进我市锂电产业起步于2003年,在全国都是比较早的,逐步聚集了像海特电子、神工海特、润峰电子、久力电子、威斯特车业等一批锂电企业,最盛时有30多家,产品涵盖电芯、PACK组合、模具、正极材料等,号称仅次于广东、天津的全国锂电池产业的第三大聚集区。后来,由于政策红利消减和企业经营不善,2013年前后大批企业破产关闭,仅剩下精工电子等硕果仅存的几家,锂电产业发展从高峰陷入低谷。在沉寂了七八年后,2022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把锂电产业作为“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首位产业,举全市之力打造“中

2、国北方锂电之都”,我市锂电产业迎来了涅槃重生的崭新阶段。目前,已集聚了中材锂膜、天瀚新能源、精工电子、丰元锂能等锂电企业57家,其中规上企业14家,主要分布在某市高新区和某市、某区、某区。2022年,全市锂电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88.7%,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1%,高于全市平均44.3个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全市规上锂电产业增加值增长48.8%,高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41.3个百分点,锂电产业逐步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主要呈现几个特点:一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高质量编制某市市锂电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出台关于加快锂电产业发展的实

3、施意见,明确“一处核心基地+三处配套产业区+三处协调发展区”的“1+3+3”锂电产业发展布局。1,即某市高新区锂电池及电动车整车集群“核心基地”;第一个3,即某市市锂电隔膜及电解液、某区锂电负极材料及电解液、某区锂电正极材料及锂电池拆解回收“三个配套产业区”;第二个3,即市中区电解液添加剂、某区电控芯片、某区应用及储能“三个协调发展区”,引导各区(市)锂电产业差异化、协同化发展,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联动”的锂电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发展动能加快汇聚。按照规划,我市锂电产业产值2023年要达到300亿,2025年达到800亿,2030年达到1500亿,2035年达到3000亿。其中,20

4、222025年,引入5-10家以上轻动力和储能电池龙头的锂电池生产企业,培育一批销售收入在5-10亿元之间的配套企业,形成超过50-100家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集群。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各区(市)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招大引强,引进落地了欣旺达动力电池、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锂电产业发展注入了动能、提供了支撑。三是产业链条日趋完备。工作层面,树立链式发展的导向,建立“链长+链主+联盟+产业学院”的工作机制,成立锂电产业联盟、某市市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暨某市学院锂电产业学院。“链主”企业包括精工电子、丰元锂能、振兴炭材、中材锂膜4家企业。产业层面,建立产业图谱,产品种类达到200 多个,构建了从电池正负

5、极材料、电解液等原材料生产,到单体电池、PACK组装电芯性能及安全检测评估、电池系统集成与制造、再延伸到产品应用、回收拆解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四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拥有锂电科研平台1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个,省级平台5个,市级平台7个;累计申请锂电相关专利969项,获批专利698项,省级及以上锂电高端人才 2 人。某市高新区拥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区、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某省锂电池标委会秘书长单位等国家、省市级研发平台40个,入选国家科技部2022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锂电池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获批国际CB计划认可和北美UL标准授权实验室资质,为锂电产品走向

6、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五是发展氛围更加浓厚。企业普遍看好我市锂电产业发展前景,投资兴业的信心足,干事创业的热情高,对打造锂电首位产业充满期待,表现出继续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的意愿。实地参观的项目,在建工程施工快马加鞭,现场一派火热气象;达产项目全面复产,经营稳健。市委、市政府成立锂电产业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开通中国北方锂电网,组建绿色能源投资发展集团,为推进锂电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各区(市)、高新区聚焦锂电首位产业,坚定信心决心,强化服务支撑,推动锂电产业快速发展、大干快上的劲头更旺、底气更足了。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应对竞争(一)有利机遇一是市场前景广阔。从国际市场看,全球锂电池产量中动力

7、锂电池市场份额占比为70.8%、消费锂电池占比为 22.2%、储能锂电池占比为 7%,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 6 个、韩国3个、日本1个,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完整产业链及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快速发展,锂电池应用端需求快速提升,头部锂电企业加快全球布局步伐,锂电产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从国内市场看,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应用市场需求旺盛,2022年全国锂电池产量324GWh,同比增长106%,其中动力、消费、储能型锂电产量分别为220GWh、72GWh、32GWh,分别同比增长 165%、18%、146%,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增幅接近100%。新

8、能源汽车尽管补贴力度下调,但国产品牌、合资品牌以及国外品牌纷纷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约160%,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达142%。据估算,2022年至2025年,我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8%。储能电池,随着5G基站建设如火如荼,船舶动力能源锂电化趋势渐升,电网调频调峰以及分布式储能系统逐步规模应用,我国储能市场用锂离子电池规模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48GWh,同比增长260%,预计2023年有望突破90GWh。二是政策利好叠加。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

9、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为未来十五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为动力电池发展描绘了广阔前景。我国“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将有力地推动锂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2023年1月,某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某市集聚发展锂电产业”。今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打造全省首位、全国领先的锂电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目标,提出“突出锂电产业首位度,积极构建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锂电产业生态”,制定出台关于加

10、快锂电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锂电产业发展明确了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相关配套政策及时跟进,逐步完善。(二)竞争挑战一是行业竞争白热化。目前,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势,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不断被龙头企业抢食,行业中业务规模前十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2022年高达92.2%。比如,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场份额52.1%;比亚迪紧随其后,市场份额16.2%;中航锂电、国轩高科市场份额超5%,分别为5.9%、5.2%。我市招引的欣旺达2022年国内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06GWh,市场份额为1.3%,排在前十开外。此外,随着LG、松下等国外锂离子电池行业跨国巨头加快进入我国动

11、力电池市场,也将挤占一部分国内市场份额。在这种形势下,我市要打造“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就必须瞄准招引这些锂电产业的头部企业,发挥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力争2025年产能达到50GWh,才能在不到10%的市场份额中抢占“一席之地”。同时,由于我国的锂资源禀赋稍差且开采工艺不成熟,对外依赖度很高,2020年原料自供率仅32%,而锂电池端的需求快速提升与扩产预期也加剧了上游原材料端的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对锂电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二是区域发展竞争焦灼化。随着锂电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全国多地谋划提出发展定位,打造锂电之都,像福建宁德打造“世界锂电之都”、四川遂宁打造中国锂电之都、四川宜宾打造“动力

12、电池之都”、湖北荆门打造“华中锂电之都”、江西宜春打造“亚洲锂都”,江西新余提出“钢城变成锂电之都”的口号,江苏常州要建设“全球动力电池中心”,地区间锂电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从项目布局地看,投资区域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以四川、贵州为首的西南部省(区、市)转移。2022年,四川锂电项目投资金额居全国首位,贵州与广西的项目投资占比也在提升。西南地区既有丰富的锂、磷矿产资源优势,又有运用水电的成本优势,给我市布局扩大锂电产业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省内,最近宁德时代落户济宁,之前比亚迪落户某市,都挤占了我市发展锂电产业的市场空间。三是电池能源竞争多元化。虽然以三元锂、磷酸铁锂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技术是目前最成熟

13、、最合适的一条技术路线,得到了新能源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追逐,风头正盛,但这不代表它一直都是最适合的。像铅蓄电池、镍氢电池和锰酸锂电池、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电池产品近几年也纷纷进入大众视野。比如,氢燃料电池,以其原料储存丰富、低碳清洁,可大规模商业化量产等特点。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突破,较动力电池晚了差不多10年时间,目前氢燃料电池成本正处于快速下降时期,进入大规模商业示范阶段,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启动了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工程。有前瞻眼光的国内一大批央企、国企开始布局氢能产业,已初步形成京津冀、河北、河南、上海、广东五大氢能示范区。比如,钠离子电池是一种全新类别动力电池,具备低温性能好、充电

14、快速快的优势,相较锂离子电池,钠离子在储能领域更有优势。2022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称其第一代钠电池的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可达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比如,国内镍氢电池龙头企业科力远的镍氢电池及关键材料已在11款丰田混合动力汽车上搭载上市,产能达到了48万台套/年,此外在轨道交通、大型储能电站、航空冷链、特种装备实现拓展应用。有专家预测,今后5-10年内,市场可能仍是以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为主的锂离子电池的“天下”。但电池能源多元化的趋势已不可扭转,未来电池能源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三、正视问题:有的放矢补齐短板弱项(一)我市锂电产业规模小、实力弱,

15、相比国内特别是南方的锂电城市差距较大。2022 年,我市锂电产业产值为31.1 亿元,营收26.8 亿元,与江西宜春(营收312 亿)、四川遂宁(营收280 亿)、江西新余(营收144.81 亿)、四川宜宾(营收169 亿元)、江苏常州(产值701.7亿元)等市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不在一个量级。全市有47家锂电企业,但群丘少峰,规上企业仅有14家,营收过5亿元以上的仅2家,与宁德时代(营收1303.56 亿元)、国轩高科(营收103.56 亿元)等头部企业相比差距甚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欣旺达、吉利欣旺达等一批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会带动一批上下游的产业配套项目,我市锂电产业的产值、营收等相

16、应也会有一个较大提升。(二)企业协同度不高,单打独斗、内部竞争还是存在,集群效应不足。我市锂电产业链条更多集中在消费电池、小型储能、专用车等市场,比如:数码相机、手机、台式医疗设备、小型高尔夫球车等所用的锂电池。而能够应用到乘用车动力市场的高端资源还相对匮乏。企业“聚而不群”,组织松散,上下游关联性不强,产品本地化配套率较低,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尚未形成。如:博雷顿电动装载机采用的是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旭尊电子生产PACK电池组所需配套辅料、原材料,多数都是外购,铝制外壳从河北省采购;丰元锂能生产的正极材料主要销往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高价值客户;中材锂膜产品也主要供给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松下、LG等国内外客户;天科新能源的圆柱电池主要销往欧美、韩、印等。(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很难在激烈的主流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和优势。锂电产业是创新要素聚集、成果应用迅速、技术竞争激烈的领域,尤其需要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特斯拉刚宣布4086圆柱电池量产在即,宁德时代就推出新一代麒麟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