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787299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工怒触不周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共工怒触不周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共工怒触不周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共工怒触不周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共工怒触不周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工怒触不周山.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教学设想: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教学时应重在诵读。在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懂大概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诵读直至成诵。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文化教育的渗透,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他们更深入地把握文言文的知识点。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淮南子等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课文,弄懂文章大意;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 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弄懂词句的含义和全文内容;通过思考、讨论了解作品及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远古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改造自然的英勇气概。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了解

2、一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难点:多角度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 1. 学生预习时,注重诵读:字音要读准,朗读要流畅; 2.对照注释及工具书,基本了解词句的含义,体会大意。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语: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娲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带着刚才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走近作者:共工触怒不周山出自淮南子天文,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门客共同编著。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颜师

3、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据高诱序言,“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道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汉书艺文志则将它列入杂家。三、走入文本: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

4、争。1.范读。(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2. 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标记:你觉得需要注意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词句。3.全班释疑词句,提出需要注意的字词。4.齐读。质疑: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哪个同学说一说?生述。(可合作交流)师点评,补充(共工败)这一情节。四、分析:1、师:也就是说这是一场帝王争夺之战,为什么争夺呢?文章并没有具体介绍,根据前面介绍的传说,本篇文章写的正是这场战争。与我们以往了解的战争描写有所不同,它没有写战斗场面,没有写战争规模,甚至没有写战斗过程,那么

5、本文主要抓住了战争哪一角度,共工哪一方面,即文中的哪一字来写的呢?生:怒。师:“怒”反映了共工怎样的心理状态?生:不顺心。师: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合作探究,教师引导)设计思路:a.从“怒”看其表现“触”b.从“怒”看其后果天柱折 地维绝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激烈(文中并没有写战斗过程,但是从“怒”中,我们不难看出共工的心不甘,且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后果,如此神勇,想想他与颛顼的争斗的激烈程度,自可不言而喻。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斗场景究竟是怎样的?可小组交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神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d.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6、(勇敢、豪气、坚强、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2、再读感悟在朗读时,应读出共工的那种心不甘,那种愤怒之情,那种地动山摇之势!a.自由读b.指名读c.男女竞赛读3、我们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面对挫折、困难时,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挑战精神)五、 主题思想探讨: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a.远古时期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b.先祖对自然界的巨变的认知。主题思想: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

7、的强烈愿望。六、 背一背。七、练习设计:(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昔(以前);为(当,做);触(撞);折(断);维(绳子);绝(断);故(因此);焉( 于此);归(流向);(2)、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共 工 与 颛 顼争 为 帝;、怒 而 触不 周 之 山;、故日 月 星 辰移 焉;、故水 潦 尘 埃归 焉;4、结合素材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复述文章内容:5、展开想象翅膀,提出有价值的疑难问题:(1)、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2)、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为什么要怒触不周山?勇敢坚强,表明自己改造自然的决心。(3)、为什么天倾其西北而地陷其东南?天柱折、地维绝。八、布置作业:1、写作练习。展开想象,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颛顼与公共的激烈战斗场面。2、完成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 起因:争为帝 经过:怒触不周山 结果:天柱折 地维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