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787106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教育故事西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梁辉梅在教师办公室,偶尔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班主任在大声训斥违犯纪律的学生,学生一脸不满地瞪着老师。这,到底是说明了现在的学生难教了,还是教师育人的方式出了问题呢?我觉得当学生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时,不能把问题全归到学生身上,此时老师是时候要对自己的教育语言、方式方法作反思,想想我们是否做到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教育学生时是否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是有思想的,是有自尊的,是有分析能力的,孩子接受教育绝不是像海绵吸水那样倒什么吸什么,不能把教师的道理强加给学生,教育学生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 了解实情,

2、查找原因小林是一名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婚后已再婚,他从小就跟随祖父母生活。老人家视孙子为自己的命根子,对孙子的要求一向都是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在溺爱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就滋生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听不进他人的意见。有一天中午午休,小林趁老师在专心批改作业时坐起来四处张望,经提醒一次后,他又和另一名孩子对着笑,肆无忌惮的样子。之后老师把小林请到教室外面,严肃地说:“下个月你不能在学校吃饭了”。 也许小林觉得自己犯的只是一点小错,而用停膳的处罚来惩罚他,过重了,于是,他瞪了老师一眼,深呼吸了几下,然后赌气说:“我早就不想在学校吃饭了,我现在就去打电话告诉我爷

3、爷。”小林来到办公室,怒气冲冲地拨通家里的电话,坚决地说:“爷爷,下个月我不在学校吃饭了,我已经决定了,这是我自己说的。”当时小林二话不说,涨红了脸,目光如剑,活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谁的话也听不进去。老师被小林的表现振住了,导致小林这样过激的行为,除了他任性的原因外,老师的语气也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是老师的话语把他逼到别无选择的困境。其实老师并没有逼他走投无路之意,只是想用停止他在学校用膳一事达到约束他的放纵行为,没有想到这一招用在他的身上不能显灵,教育小林这种倔强的学生,绝不能跟他来硬的。当天晚上,老师接到小林爷爷、奶奶、妈妈打来的电话,说怎么也说服不了小林,后来每当提起在学校吃午饭的事,

4、小林就捂着耳朵走开,面对孩子的抗拒家长也显得很无奈。在与家长的交谈中,老师给了家长一个意见,孩子犯错是教育的黄金时机,对孩子任性的行为不要顺从,要让孩子在犯错中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让孩子在挫折中受到教育,作为家长要坚持自己正确的立场。在与家长的交谈中,班主任也得知小林因为爱面子,当初这么坚决地说不在学校吃饭了,现在放不下面子来向老师求情,家长很希望老师能想办法说服小林。二、 以身立教,润物无声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此话指出了教师对学生表率的巨大作用,正如人们所说的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对学

5、生的精神世界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我们常常看到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孔夫子说教师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因为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是高尚的,是他们的楷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面对这种这么固执的孩子,我们不能向他妥协,也不能让他的固执得逞,助长嚣张气焰。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反省,既不失学生的自尊,也不损教师的尊严呢?第二天,小林像往常一样回到学校,早读时间,班主任主动把他请到教室门口,问他下个月中午吃饭的事落实没有,他摇了摇头,班主任问他怎么办?他也不出声。班主任说:“小林,老师想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小鸡跟着鸭妈妈到河边散步,小

6、鸡高兴得一蹦三跳,鸭妈妈怕小鸡脚踏空掉到河里去,于是就教训小鸭几句。没想到小鸡不高兴鸭妈妈对它的批评,赌气就自各大步流星地走了。没走几步,小鸡一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在这紧急的关头,小鸡知道自己错了,但因为爱面子而不敢向鸭妈妈求救,结果被水冲走了。小林,如果你是那只小鸡,你宁可被水冲走还是向鸭妈妈求救呢?”小林想了想,他低声说会向鸭妈妈求救。这时老师马上把话题一转,说:“至于你中午吃饭的事,你是选择回到我们的集体还是到外面重新融入一个陌生的集体呢?” 小林又不说话了,为了给他一个台阶下,也为他创造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行为调节、自我教育的空间,让他发自内心把话说出来,老师给他一个思考的空间,老

7、师马上补充一句:“你现在说也行,明天说也行,你选择哪一天说呢?”在意料之中他说明天再说。这个时候学生能意识到老师这样做是尊重他,为他着想,是给他改错的机会,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抵抗心理,才会使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正如法国演讲家雷曼麦说:“用风趣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 严肃的话,风趣地说,一方面可以体现教师教育的艺术,表现老师的善解人意,宽以待人的品格,另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从而更直接地产生教育的效果。总之,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要想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三、 把握时机,及时鼓励人

8、,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受到他人的表扬,得到别人的赏识就是得到了前进的动力,尤其的学生,能得到老师的表扬那是最大的奖励,所以有人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更充满自信。在教育教学中,当发现孩子又闪光点的时候,就要及时的给予表扬,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快乐,对进步充满信心。当天下午,正好我们班上品德公开课,有行政和老师来听课,在课堂上,小林很积极举手发言,老师趁机当众表扬了他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还破例地让同学们给他一个爱的鼓励。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这个正在思想斗争中的孩子知道老师对他没有丝毫的偏见,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孩子重拾自信。当天晚上,班主任又接到了小林妈妈打来的电话,他妈妈很开心地说:“

9、今天小林放学回到家显得很高兴,说他在品德公开课上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他说起中午吃饭的事不再抗拒,还说明天就和老师道歉去。”第二天,小林一见到老师站在课室门口,就羞答答地走来,连连鞠躬,说:“老师,对不起,对不起,下个月我还要在学校吃饭。”这时的小林多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呀!老师对灏林说:“犯错谁都不可完全避免,如果有错不能正视,不能改错,那是最大的错,人要有志气,可不能有傲气,更不能生闷气。”从哪以后,小林再也没有无理取闹过,每逢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总是礼让三分,当老师找他谈话时,总是耐心听取教育,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发脾气。小林的转变,除了他本人长大了懂事了以外,与老师“润物无声”式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10、,老师在面对小林的暴躁脾气时,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压住他,而是巧妙地运用小故事蕴含的道理教育他,在这教育的过程中,小林不但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还从中学到了老师谆谆善诱的教育方式,让小林明白了与人相处中应有的君子风度。可见教师的言行举止、处事态度等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做到以身垂范、为人师表,要想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作为教师,要紧记“以身垂范,为人师表”八字箴言,用高标准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学生的楷模,以高尚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处事态度、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让我们记住“因材施教”的古训,当“逆耳忠言”不能利于行时,我们不妨让“忠言”变成化雨的春风,让这股温暖的春风吹走学生心里的云雾,吹醒他心田健康的幼芽。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