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4795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屏”47953.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组初二课案(新授课)备课人使用时间 2010-11-21 课时安排1课时总课时序课题说“屏” 主备人李效堂总第40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基础知识,了解屏的相关知识。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4、以屏为媒介,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2.以屏为媒介,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积累学习过程知识储备流程设计个性补充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知识
2、汇总1、作者简介陈从周(19182000),别名梓室,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杭州人。早年学习文史;后专门从事古建筑、园林艺术的教学和研究,成绩卓著;对国画和诗文亦有研究。其对造园具独到见解,他认为:“造园有法而无式,变化万千,新意层出,园因景胜,景因园异”。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等,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陈从周先生还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和画家,是张大千先生的入室弟子。陈从周先生给后人留下很多宝贵的东西。在这些遗著的每一页里都浸透了他的心血,浸透了他对我们华夏民族文明的热爱和真切的感情。潜心地
3、细细阅读这些遗著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渐渐地沉醉到那些字里行间中去,尽情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浓郁与香淳,充分地领略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景境之神韵。正如叶圣陶先生在关于说园的一封书信中曾说:“从周兄熔哲文美术于一炉,以论造园,臻此高境,钦悦无量。”2、字音纳凉(n) 帷幕(wi) 伧俗(cng) 闺中(gu) 韶光(sho) 休憩(q) 倚靠(y)3、解词【伧俗】粗俗鄙陋【得体】恰当,恰如其分【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整体感知1、课文说明中心屏风的使用功能与艺术功能2、理解主旨这篇文章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屏风的使用和设置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
4、、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3、理清结构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第二部分为第2段到第4段,分别介绍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4、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引用5、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具体分析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在室外和室内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实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角度划分出的屏风种类;屏风在设置上
5、应该注意的问题。(1)按其所在的空间分,有室内屏、室外屏,作者介绍了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的作用:避免从门外直接望到厅室;屏风上有书有画,起分隔作用,是一种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仍然是流通的的。室内屏起着与帷幕相同的作用,“可以缓冲一下视线”。(2)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3)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简而言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2、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把“屏
6、”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3、结合课文引用的古诗文。(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在用夏日用的小凉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
7、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3)“抱膝看屏山”“抱膝看屏山”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8、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这些古诗词句,使全文具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4、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有何特点,结合语句分析。本文语言特点是准确、科学,富有文学色彩。“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活动探究1、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找出来与其它同学交流。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9、。”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屏风曲“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2、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有些东西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不过,它们都曾在历史中留下剪影,请选择一两件东西,写一篇文章,介绍它们的特征及功用。一、课前演讲二、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 哪一篇学过的课文中提到“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 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
10、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三、展示学习目标1、积累基础知识,了解屏的相关知识。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四、预习检测1、字音纳凉( ) 帷幕( ) 伧俗( ) 闺中( )倚靠( ) (sho) 光 休(q) 2陈从周,浙江 人, 专家。五、自主学习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功能美学价值分类型作用等)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并举例。3、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1、?文中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作为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有何特点,结合语句分析。 六、小组交流组长负责任务的落实;任课教师巡视教室并督导纪律。七、成果展示1、分别介绍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2、“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3、逻辑顺序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引用4、本文语
12、言特点是准确、科学,富有文学色彩。“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八、教师精讲这篇文章介绍了屏风的作用、屏风的种类以及屏风在建筑美学上应起的作用,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九、作业练习全品学P29课时作业(十五)一、 积累运用二、 阅读理解(一)当堂反馈教师展示搜集到的关于屏的图片,并辅以简单的介绍,让学生自由谈论、简单评述。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
13、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梳理一、(1)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功能和美感相结合巧”二、(24)分段介绍屏风的知识三、(5)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总分总2、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做一解释,并说明其作用。拓展延伸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了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1、 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并用“我最喜欢 这个句子,因为它 ”的句式回答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点拨、鼓励)2、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课后反思本文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本文教学不要以传授关于屏风的知识为目的,可以辅以图片,使学生建立对屏风的直观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