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868556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注释)经年:一年左右 土寇:土匪 角:战斗 洫:沟渠 甫:刚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自谓可将十万(_)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_)人几为鱼(_)2翻译下面的句子: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_

2、3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_2. 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虎求百兽而食之_敢不走乎_故遂与之行_2翻译划线句子。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3.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

3、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伯牙鼓琴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 伯牙破琴绝弦_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翻译下列句子。(1)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_(2)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_4. 文言文阅读。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日:“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见金耳。”选自列子(注释)攫(ju):抓、夺。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清旦:清早。衣冠:衣帽。此指穿衣戴

4、帽。之市:去集市。适:往,到。鬻:出售,卖。焉:这里。何:为什么。徒:只,仅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适鬻金者之所 适:_(2)因攫其金而去 攫:_(3)子攫人之金何 何:_(4)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徒: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_(2)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_(3)殊不见人,徒见金耳。_3用成语_来评价这位“搜金者”是比较恰当的。4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齐人想干什么?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_(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5. 文言文阅读。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5、?”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停车坐爱枫林晚B.族诛连坐C.其一犬坐于前D.坐视不理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吾欲辱之,何以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B.齐人因善盗乎?(疑问语气,相当于“吗”)C.圣人非所与熙也。(陈述语气,相当于“吧”)D.寡人反取病焉。(感叹语气,相当于“啦”)

6、3翻译下面的句子。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_4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教学相长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1给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在()中注音,并解释意思。弗食不知其旨(_)_教学相长

7、(_)_虽有至道(_)_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2翻译句子。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故曰:教学相长也_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_)与(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的道理。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hoho)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sh)龙而非龙者也。(注)子高:叶公的字。钩:衣带上的钩。写:摹画。凿:古代饮酒的器具。闻:听说。下之:到叶公住所处。牖(yu):窗户。施(y):延伸。还(xun)走:转身就跑。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1给短文中划线的

8、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天上的真龙知道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并不是真的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罢了。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8. 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 楚人涉江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9、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涉:者:其:自:坠:于:遽:契:是:2写出句子的意思:遽(j)契(q)其舟:_不亦惑乎!:_3故事说明了_的道理。9. 文言文阅读。学弈(节选)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 )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给加点的“之”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指鸿鹄。B弈秋的教导C没有意义,可以不译2先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再写出全句的意思。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至:_ 援:_译文:_3我可以用_、_等成语来形容第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用_、_等成语来形容第二个

10、学生的学习态度。4学弈这则文言文选自_。通过这篇课文,我明白了_的道理。10. 阅读理解。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请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反的一个成语()A.画饼充饥B.画虎类犬C.画龙点睛4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_1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凿壁借光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偿:报偿D.时人畏服如是 时人:同乡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译为现代汉语。)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