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空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864281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绘画中的空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绘画中的空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绘画中的空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绘画中的空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绘画中的空间》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绘画中的空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绘画中主要的空间表现方法,并了解绘画中空间表现方法的多样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法了解其中一种空间的表现方法,尝试在绘画实践中应用。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典型范例的欣赏,提高对美术的认识,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焦点透视的规律及特征。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风景画欣赏导入师:同学们欣赏这两幅作品,比较一下两幅作品哪幅画的好?生:第一幅,老师:为什么? 生:有立体感,有深远的感觉,有空间感师:好,咱们来看一下,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前面画的是什么?后面画的是什么?师:我和

2、同学们有同感,这幅画不仅有立体感,而且有前后空间感,所以我今天就和同学们来共同探讨绘画中的空间。(板书演 示)。由于受地域、民族、文化、宗教、技术等的影响,这些空间表现方法呈现多元状态。二、讲授新课2、师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间的表达打开课本,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浏览一下课本。师:提问:你喜欢哪种空间表现方法,为什么?生:1、不知道,2、焦点透视,有立体感师:活动1、通过给正方形添加线条,变成正方体。(学生上台演示,初步探究焦点透视的规律)师:非常好,同学们看,我把四条边的线延长,会出现什么现象?生:观察,焦于一点,近大远小。 师:出示幻灯片4霍贝玛的林间的小路,学生比较图片和几何形体有什么样的特点?

3、师:总结像这样固定画家的视点观察物象,形成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叫焦点透视。根据消失点的不同,像这样有一个焦点的是平行透视,有两个消失点的是成角透视。出示幻灯片,学生分析是那个透视。提问:同样一个物体,能不能用不同的透视表现呢?生:不知道。师:共同探讨一下,出示正方体,找学生从不同的面去观察,有几个消失点,分别在这个物体的那个方向,总结,同样一个物体由于视点(观察角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透视规律。活动2、问题探究:在一幅画中,是否可以通过分层来表示空间?生:是,不是说什么的都有师:现在咱们来共同探究一下,到底能不能。活动3、添画完成练习。(学生板书演示)师:总结,像这样在一幅画中体现不同的场景发

4、生的事情,叫分层表示法。出示幻灯片11,汉代的画像砖,通过分层表现空间。3、平面遮掩法:找学生说对它的理解共同欣赏作品,总结平面遮掩法在作品中的应用。4、出示作品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找学生说出处?画的是清明节人们去汴河赶集的场景,由郊外画到汴河的虹桥,同学们说,站在郊外能看到城区里的景象吗?生:不能 师:所以画家的视点不是固定的而是移动的,像这样根据画家的感受和要求把不同的观察点看到的景物组织到一幅画面上,叫散点透视。5、同学们看这幅作品是法国画家塞尚的静物,同学们注意观察这幅作品,前面桌子的边缘不在一条直线上,后面的椅子和地面看起 来也比前面的桌子和地面高,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出它不符合焦点透视规律,像这样在描绘自然时,不用焦点透视法表现自然,而是根据画面需要组织线条、颜色和各种形状的面,来取得特殊效果叫反透视,没有透视规律可循。三、考考你准备一些图片师生共同完成练习,(目的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进一步系统的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这几种空间表现方法不是完全孤立的,是相互依存的。四、动手实践(学生作业)五、本课升华通过对于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绘画作品,并把这些透视规律运用到我们的实践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的丰富多彩,哪么就让我们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