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身边相熟的物品去感受物理的神奇和魅力.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86093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身边相熟的物品去感受物理的神奇和魅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利用身边相熟的物品去感受物理的神奇和魅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利用身边相熟的物品去感受物理的神奇和魅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利用身边相熟的物品去感受物理的神奇和魅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用身边相熟的物品去感受物理的神奇和魅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身边相熟的物品去感受物理的神奇和魅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身边相熟的物品去感受物理的神奇和魅力新疆新源县第六中学 黄东升 在一次上物理示范课时,有老师反馈我做的演示实验,后排的同学根本就看不清,我当时心头一愣。与此同时,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每次都认真的去完成,可是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望着实验室里有限的实验资源突发奇想,何不利用身边的物品大胆创设一些学生实验,不仅低成本,还能让学生去亲临感受体验。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改老师在实验台上忙的不亦乐乎,而下面的学生却没事干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一学期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整理归类,与同仁们共勉。( 1 )小小塑料袋在生活中触手可得,在物理课上变成了宝。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如何让

2、学生去感受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呢?刚开始尝试用水气球来说明问题,因为水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把气球撑成球体。可是有同学质疑:“与气球的形状有关,如果换成柱状的气球时,水将气球撑成柱状。”我做的实验当堂被学生的回答给否定了,是呀,学生说的很有道理,这下可犯难了!实验室里又没有更好的器材来说明问题,带着疑问上网搜索,也没有发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儿子给他心爱的金鱼换水怕把自己的手打湿,把小小白色塑料袋套在小手上去抓鱼,在手伸进透明金鱼缸的一刹那,塑料袋迅速紧贴手掌甚至挤入手指缝,我心头一喜,这不是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的最有力的证明吗?我也像孩子一样和儿子一起玩起水来,随

3、着深度的增加,塑料袋与手指缝贴的越紧,明显感觉到水对手指的压力也越大。一个小小的塑料袋,身边随手可得,看着同学们用小小实验去感受物理,而不是灌输物理知识,同学们说这节课就像在玩中学,我想学生自己亲临感受出来的道理是他永生难忘的。我县每年正月十五广场上放飞的孔明灯场景甚为壮观,心想如果我们在学习浮力的应用一节时,也能在课堂上亲手放飞一下孔明灯该多好呀!可是一个孔明灯也得十几元,另外在教室放飞孔明灯也不安全,心想能否找到它的替代品,既经济又安全。这时,我的目光又一次转向了塑料袋。将塑料袋撑起,下方的中央放一点燃的蜡烛,烤坏了好几个塑料袋不说,有的即使充满了被烛焰烤热的空气,飞起来的高度也很不理想,

4、心想普通塑料袋重量还是不够轻,如果有材质更薄点的塑料袋就好了。一次偶然的机会,逛超市用保鲜袋装苹果时,发现保鲜袋既薄密封性又强,何不拿它试试?于是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尝试,保鲜袋虽然烤坏了好几个,这回同学们在失败中却积累了不少经验。保鲜袋离蜡烛火焰不能太近,将保鲜袋用手托起袋口而不是紧抓它的袋口边缘,一旦袋里积满了热空气,它就会自然脱离手指飞向空中。课堂上几十只“孔明灯”腾空而起,五班有一位女生甚至把保鲜袋放飞到与教室顶部相触的高度,全班同学将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本提她有多得意了!仿佛我们不像是在课堂上,倒像是在庆祝自己盛大的节日!浮力这一章节的学习一向是学生的难点,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如

5、何用实验证明物体所受的浮力直接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而漂浮的所受浮力还等于它自身的重量,虽然课本里没有要求做,但课后习题及考试中涉及较多。实验室所提供的塑料小桶本身就很轻,挂在量程为10N的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很小,而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数量又不多,如果学生在做实验时不仔细读数误差会很大,所测得的数据也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心想能否把课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进和进一步的延伸呢?既然塑料小桶的重量很轻,不易测出它的重量,我们能否找到重量更轻的,其重量可以忽略不计?眼前突然一亮,我又想到了小小塑料袋,我迅速到商店要了许多崭新的小号塑料袋,再加上家里平时积攒的足够了,也来不及验证了,直接发给学生

6、一试,效果出奇的好!不仅省去了测小桶重量,所测数据还来得准来的快。尤其是在测漂浮的物体所受浮力时,我用一个装有小半瓶水的小号玻璃吊瓶作为漂浮物,小小塑料袋里放小吊瓶挂于弹簧测力计下,即可测出小吊瓶的重量,再将小吊瓶缓缓放入溢水杯的同时,另一名同学用刚才的塑料袋接水,再挂在测力计下一称,与小吊瓶的重量丝毫不差。当然在这之前我有意设计了一个环节,将小号白色塑料袋挂入弹簧测力计下,让学生观察,测力计的示数为零,学生在后续的试验中很容易理解塑料袋重量是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的。一个小小的改动不仅大大节约了实验时间,最关键的是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2)各种瓶瓶罐罐在物理课上大有用武之地。在讲授连通器一节的

7、前一个周,将往届学生利用矿泉水瓶和吸管做的连通器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可否进一步改进,并有意识强调将矿泉水瓶的盖子配上,当时同学们很不理解。七班有位男生用喝珍珠奶茶的粗管将两个“营养快线”底部开的小孔连在一起来,再用棒棒胶将开口处进行密封处理,既不漏水也很美观。我将其中一个瓶中倒入被染成红色水,水会顺着下端的吸管流入另一个瓶中,当刚刚流到液柱将整个吸管封住时,我迅速将一瓶上方的瓶盖拧紧,高水位这边瓶中的水不再向另一个瓶中流动,拧开瓶盖水又继续流动,反复上诉实验过程,直到两个瓶中的水位相平为止,通过这样一个体验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连通器为什么要上端开口了。在讲授大气压强一节时,将气球口分别套在两个

8、矿泉水瓶的瓶口,气球置入瓶中,请两位同学上来对着瓶口吹气球,小个子男生很快能吹起来,而被全班公认的肺活量较大的大个子男生只吹起来了一点就吹不动了,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再交换一下试着吹,咦!小个子男生涨的满脸通红气球始终吹不起来,全班同学更加疑惑了。小个子男生带着疑惑迅速观察起两个瓶子来,他大声的叫道:“老师,我知道了!一个瓶底有个小洞,一个没洞。”我迅速反问道:“为什么有洞的就容易吹起来,没洞的就不容易吹起来呢?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想!”带着这样的悬疑进入新课,极大的调动的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求知欲。一次在家里给孩子读幼儿画报时,专门讲到一个“听话的瓶子”的制作过程,

9、心想把它用到课堂上一定不错。在讲大气压强一节的课尾,我说:“刘谦的魔术春晚一夜走红,老师呀也学了个小魔术,给大家露一手。我这有个听话的瓶子,我让他流水它就流,我让它停,它就不流了。”我边说边做,学生甚是觉得奇怪,请一位同学上来观察这个神奇的瓶子,学生大叫:“原来瓶子上方有一个小孔,老师我也会演这个魔术了!”学生在演示时有意把动作放大,手指将上方的小孔堵住,水不流了,手指向上高高抬起,水迅速留下来,学生豁然开朗。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理解也是同学在学习浮力时的一大难点,为此,我准备了三个同样大小的玻璃小吊瓶,里面分别装了质量不等的被染成红色的水。将一吊瓶放入透明水槽中,徐徐沉入水底,又将另一吊瓶

10、放入水槽中,悬于水槽中央,再将最后一个吊瓶放入水中浮于水面,学生们被眼前这三个小吊瓶迅速吸引住了,再仔细观察三个瓶中的水的质量不同,很容易发现其中的玄机,即物体沉浮的条件。我之所以选用吊瓶做为浮沉物,它大小适中,再加上里面装上被染成红色的水,做为演示实验,从视觉角度考虑更加醒目,再加上小吊瓶又是透明的,学生通过瓶中水的多少很容易比较瓶的重量。当然在用小吊瓶做悬浮实验时,难度非常大,所配比的水的质量要求非常苛刻,稍有不慎很难做到悬浮状态,即使悬浮了,随着水温的变化其状态也不是很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在讲授浮力的应用一节时,我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听话的小瓶,用手轻轻一捏,浮在矿泉水

11、瓶中的“蓝瓶的钙”缓缓悬于瓶中央,再用力,小瓶沉入瓶底,一松手,小瓶又浮于矿泉水瓶中。我这回呀,没有去揭示其中的奥秘,而是把它留在了班里,同时也留为课后的作业,让学生也尝试的做一下浮沉子。学生们兴致高昂,第二节课几乎每个同学都做了自己的“听话的小瓶“,拿在手中玩个不停,还把其中的谜底揭示的头头是道,同学们说:”老师,我认为它其实和潜水艇的原理一样,当用力捏盖紧瓶盖的矿泉水瓶时,水会从倒置的“蓝瓶的钙”的瓶口进入,因自身重力变大而实现悬浮甚至下沉,手一松,水又会从“蓝瓶的钙”中跑出来,因自身重力减少而实现漂浮。“瞧!同学们说的的多专业呀。( 3 )气球也是我物理课上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在讲授力的性

12、质时,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两个大小相同的小气球,将两个气球夹与两手掌间,用其中一个手掌向一气球施力,两个气球都会发生形变,而且形变程度基本相同,无法做到向一个气球施力另一个气球不动且不发生形变,在活动中体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把物理规律不是生硬的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去感知物理。在讲授压强一节时,还是利用学生手中准备好的气球,一面与手掌接触,另一面与手指接触,观察现象:手掌这面气球形变程度不大,而手指这一面气球凹陷程度很深,形变发生很明显。受力相同而形变程度不同,学生很容易想到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趁热打铁,我特意请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比赛将气球压爆,要求男生

13、只能用手掌,而女生用手指,男生用了很大的劲才把气球压爆,而女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很快把气球戳爆了,同学们对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本节课的尾声,我将事先准备好的气球紧密的平铺在地面上,在其上方再放一个从木工房找来的废弃的木工板,请一位位的同学手牵着手站到木板上,气球却没有被压爆。当一位位同学从木板上下来是,掀开木板,同学们看到地面上平铺的气球完好无损时,无不为物理的神奇和魅力所折服。 办公室的同事看到我桌边摆满的瓶瓶罐罐,不经调侃到:“还是你们物理有意思,天天带着学生玩,我们那时候学物理怎么没这多瓶瓶罐罐玩呀!”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物理老师,可我更像一名长不大的孩子,带着学生在物理的海洋中大胆的去探索、发现,时而惊喜、时而疑惑、时而欢呼、时而雀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