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司马光[9].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860310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 司马光[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4 司马光[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4 司马光[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4 司马光[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4 司马光[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 司马光[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 司马光[9].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4 司马光教材分析: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信助注释、戏剧化朗读、图文资料等,理解文言文故事的内容,能用现代汉语讲述故事内容,感受司马光沉着冷静,果断机智的品质。3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表特点,知道与现代汉语表达有不同。4拓展阅读(文言文)了解相同题材的故事,激发阅读国学典籍的兴趣。教学重点: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司马光沉着冷静,果断机智。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表达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读(一)对比读。1

2、.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画,看图说话。同学们,这幅图熟悉吗?谁来讲一讲?2.这是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故事,让你感受到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3.出示课文,文章是这么写这个故事的,一共141个字。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故事的古文司马光,看老师写课题。(司马是复姓,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名人姓司马,比如写史记的司马迁,三国时期有名的将军叫司马懿。单名一个光,因为其出生于光山县)领读课题。4.师范读全文。数一数全文一共有多少字?(30个字)141个字的故事只用30个字讲出来,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指名说)能不能讲清楚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一起来学习课文。5.领读全文。分句、单句、全文。6.自由练读。同学们可以

3、自己读,也可以读给同桌听。7.指名读,适时指导与评价。(再讲究重音、停顿,把古文的节奏读出来就更好了)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古文。有节奏地读、有韵律地读、有情境地读。8.齐读全文。(二)引读。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读读下面的注释,还有不理解的可以在文中圈画出来,我说明白了吗?(适时评价同学们的学习习惯。)2.交流理解。(1)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指名说)(2)谁能用简练的话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评价:全面、加入联想)(3)逐句理解A让我们回到千年之前,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谁来读?(点红第一句)事开始交代了什么?谁来读?谁来说一说故事的开始?从哪里看

4、出是一群孩子?(板书:群儿)他们在干什么呢?读一遍(板书:戏)在哪里玩耍呢?从哪儿读出来的?(板书:于庭)一起读这句话。这句话是说一群孩子在庭院里玩耍,可原文是怎么说的?有什么不一样?顺序发生了变化,在理解古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理解。(板书:调词序)读第一小句。B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谁来读文中的句子?从哪儿读出是一个小孩?(板书:一儿)他做了什么?(板书:跌 没)太危险了,谁来读?就是这样,在故事的开始,运用简短的词语,寥寥数语就把故事的起因写了出来,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先写了群儿,再写了一儿,写得多有序啊(指名读) “寥寥数语,交代清楚了事情的起因”(指名读)

5、“这就是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齐读)C学习第二句。师读第二句,后面发生了什么?谁来说?第二句交代了事情的结果。先写了什么?“众儿弃去”从哪里读出没有司马光?(联系后文理解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除了没有司马光,还没有谁?从哪里读出来的?(联系上文,看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齐读:众皆弃去。“众”和前文的那个字意思相近,(点红:群)完全一样吗?这就是文言文用词的准确。指名读“群儿戏于庭。”“众皆弃去”其他孩子做什么了呢?就这句话而言,“去”,他们管瓮中的小孩了吗?把他丢下了,就是这句话中的哪个字?“弃”和“去”有不同的含义,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的情况。谁来读?一起读。D就在这

6、时,谁挺身而出?他是怎么做的呢?说一说。读文中的句子。“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这句话写的是谁?(板书:光)读一读,强调人物。司马光做了什么?从哪读出拿了一块大石头?(板书:持 )然后呢?(板书:击)咱们一起来想象当时的动作。然后呢?“破之”的“之”指的是什么?文中的词就是“瓮”,就是使之破(板书)。这就是司马光破翁救友的故事,司马光在关键时刻的做法与前文的“众”形成鲜明的对比,你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 创设“引读”。(1)围绕故事情节展开的引读。“让我们回到千年以前,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群儿戏于庭。”孩童们正玩得高兴,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孩子

7、们什么表现? “众皆弃去”在这危急的时刻,谁挺身而出,他是怎么做的?“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2)总结性引读。学习了整篇古文之后,运用引读强调教学重难点。“这就是古文的特点啊!情节完整,不失精彩”(指名读)“语言准确,而又简练”(指名读)“故事起承转折,完整有序”(齐读)(3)情境引读。短短30个字,讲述了一个破翁救友的故事,你觉得哪一句最精彩呢?“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破瓮教友的故事,相传邻里。母亲常给孩子讲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孩子你知道,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吗?”(指名读)“孩童嬉戏时,会指着墙上的图画说:“你知道司马光是怎样救人的吗?”(指名读)“年轻的书生坐在一起,也会为

8、此津津乐道:“师弟,你知道年仅七岁的司马光是怎样果断救人的吗?”(指名读)“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无不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勇敢果断竖起大排指,他们会时常说起这个破翁救友的故事,司马光就是这样教下了伙伴。”(齐读)二、讲(一) 图画 同学们看,这有三幅画,描画的就是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你能运用今天学习到的文言文,说一说,每一幅图讲述了什么内容吗?。(二) 邮票。 古代故事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根据邮票内容用积累的语言进行描述,再现古文内容。三、感“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从宋代到元朝,从元朝至明清,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世代相传,人们用雕刻,剪纸,水线画等多种方式纪念司马光和这个故事。我们再来

9、讲一讲这个故事。四、 悟。1. 司马光在危急时刻做出这样机智的行为,并非偶然,在中有记载,记录他是如何学习的?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2. 交流不理解的地方.3. 引读:他是多么爱学习啊!读他学得多么深入啊!读他学得多么刻苦啊!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讲究“仁义礼智信”。你觉得司马光的这个行为,可以代表哪个字呢?智,这就是智慧地解决问题。五、书(一) 欣赏司马光不仅是个文学家,史学家, 政治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我们一起来欣赏下他写的书法作品。(二)观察落款处有司马光的名字,其中“司”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写,临摹的生字。写之前,先来读读要求:姿势端正、观察在先,下笔在后,写后比对。 要领:横画斜起,中笔略长. (三)临摹同学们在临摹之后,比对,再练写一次。六、课堂小结1.学到这儿,谁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2.传播中国故事,感受中国文化,许多外国友人在学习中国文化时也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的,他们让我们可以用英文来讲述,当然同学们如果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外国友人听,必须先把本民族的语言学好了,让我们记住这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司马光,记住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齐诵全文.)板书设计:司马光 群儿 戏 于庭 调词序 一儿 跌 没 光 持 击 使之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