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12].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785950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12].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一、教学内容运动负荷的自我监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脉搏和运动的关系;掌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简单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用自我监测,增加运动潜质。达到科学锻炼身体的目的。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四、教学过程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太小,还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则容易引起运动性疲劳。那怎样判断运动负荷的大小呢?我们可以通过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判断自己的运动负荷。(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

2、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早正常情况下,脉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每分。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而睡眠、休息时则减缓。参加运动时,随着运动负荷的加大,脉搏跳动也随之加快。但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由于心脏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

3、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1.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在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每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每分。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内。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适宜的运动脉率=(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是的脉率2.脉率的测定方

4、法1.准备一块秒表;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3.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种的脉搏跳动次数;4.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于10,就是此时的脉率。3.注意的问题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特别快,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脉率,造成测定结果不准。(三)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复。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定的状态,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如下曲线图表)。在运动刚刚结束后的一分钟内,有一个心脏恢复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分钟内,你的心脏恢复越快,

5、说明你的心脏功能越好。先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测6秒钟的脉率,运动结束后1分钟再测一次6秒钟脉率,利用下列公式就可以算出恢复率:心脏恢复率=(运动心率-恢复心率)/10曲线图1心率(次/分)1401301201101009080701/43/41234 运动后的时间(分)(四)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1.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心率应逐渐减少。但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多了,就是表示运动负荷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2.自我感觉判断法对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如果锻炼后,经过合理休息后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好,说明运动负荷比较合理。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晕,没有食欲,睡眠不好,并对再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良症状,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息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