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重点考点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785904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重点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重点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重点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重点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重点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重点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重点考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专题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 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 教育心理学绝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系统 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给你个案例,分析是哪一项,b.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看看“教学媒体”的定义书上有)r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教师: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表现手段c.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评价、反

2、思过程厂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量的研究【实验法、测量法】-质的研究【观察法、调查法】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20世纪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60年代到70年代末】I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1924 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980潘菽主编了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书上选择出了)专题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心理发展的阶段:出生 成熟 衰老 死亡。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2、小学生心理发

3、展的教育启示:学习准备【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的水平和特点】关键期【即敏感期】3、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是重点)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标志感知运动阶段(0 2岁)(感觉与动作的分化)青少年期(12 18岁) 成年早期(18 25岁) 成年中期(25 50岁) 成年晚期(50岁以后)3、性格差异【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对客观世界的态度 P对事物的反应方式 性格的理智特征分性格的情绪特征|类|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生格的意志特征4、性格差异的教育启示夕卜倾型内倾型独立型顺从型前运算阶段(2 7岁)(感知内化为形象以及表象图式,思维不可逆)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

4、、整体性)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具有抽象思维逻辑,具有可逆性、补偿性与灵活性)4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 现有的水平,一种 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建议采用 支架式教学 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水平】 最近发展区 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承认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 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间的过渡状态。5、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婴儿期:(01.5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1.5 3岁):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3 6、7岁):任务培养主动感,体

5、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6、7 12岁):任务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实的实现。 任务培养获得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 任务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自我意识的概念(包含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生理自我一一社会自我一一心理自我。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L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学生的个别差异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1、认知差异丫认知风格差异沉思型与冲动型智力差异S体型与抽象型(给案例让你选择)2、认知差异的教育启示【认知方式 /风格没有好坏优劣之分】5、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a. 特殊

6、儿童的类型、智力超常儿童【IQ140】弱智儿童【IQ70】 学习困难儿童J聋、盲、哑儿童b. 特殊儿童的教育随班就读普通班加巡回辅导普通班加资源教室I设置特殊班(资源教室以选择的形式考过)专题三学习理论一、学习概述1、学习的定义(名词解释)广义的学习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是指个体在活动中通过后天经验引起行为或心理相对持久 的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学习,其特点有:a. 人类学习需要掌握现代流传的历史经验与文化知识;b. 人类学习过程寓于生活实践中,语言是其重要工具;c. 人类学习是有目的、自觉、主动的过程。2、加涅的学习分类信号学习(1学习层次分类J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J辨

7、别学习j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I解决问题学习V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2、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咱们的书上最后一个好像是行为规范学习,你自己上书上找吧)从学习内容看,我国学者将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二、学习的基本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LAa.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yb. 巴普洛夫 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c.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基本观点:尝试一错误论【亦称“试错论”】学习的主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获得与消退V .刺激泛化与分化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强化规律:,*强化针对不好的行为针对好的行

8、为正强化 激励负强化 撤销惩罚 消退撤销强化物惩罚.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包括2、认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型一顿悟注意、保持、再现与动机_*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 源:直接强化、替代强 化、自我强化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 学习论r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收学习论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广a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四个维度】即:机械学习一意义学习一接受学习一发现学习丿学习观:获得一一转化一一评价L教学观:掌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 Y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Y学习进行的方式b.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原则

9、:逐渐分化、综合贯通 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策略”出名词解释)(这一章都很重要,尤其是涉及人名,比较乱,但是出题概率都很大,你都得区分。)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三观: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启示:(1)教师要岁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括。(2)教师除讲授学习材料以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的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弓I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自己的认知过程,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学会独立进行理解

10、性的学习。4、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a.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b.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专题四学习动机(这一章都很重要,回到书上看吧,因为需要区分的很多,比如动机的分类、归内理论什么的一般都是在选择里出案例让你选是哪种,你不明白都是什么意思光知道名字也选不出来。)学习动机概述1、1).2)动机及其功能动机的定义: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 【内驱力】 和【诱因】 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动机的功能:广a.激活功能: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内部动力;b.指向功能:在动机的支配下,有机体的行为将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c.强化功能:当动机把

11、某项活动引起之后,动机并不能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继续发展起作用,即维持或调整已引起的活动,并使该L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2、动机及其基本结构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名词解释)-.动力包括以下三种因素推力拉力压力2、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学习需要和内驱力.这两个是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3、1、2、3、4、5、4 学习期待与诱因J内部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 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 J高尚的动机1低级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 J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J间接近景性动机 直接近景性动机学习动机

12、理论与教育启示强化理论【巴普洛夫和斯金纳】_ _ _一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强化成就动机理论【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替代性强化成败归因理论【韦纳】、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人的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j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1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J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6、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I设置榜样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7、学习动机的激发 p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核心是兴趣和好奇心】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倒U型】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从“努力归因、现实归因”入手 Q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公平、注重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