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案doc.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858631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杨桃.教案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画杨桃.教案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画杨桃.教案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画杨桃.教案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画杨桃.教案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画杨桃.教案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杨桃.教案doc.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杨桃教案姓名:班级:画杨桃教案一、 教材分析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他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能初步感受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

2、哀乐。出不能够通过阅读有所感悟、获得启迪。三、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读不同人物对待画杨桃这件事的不同态度,体会文章的主旨。从而体会文章深刻的道理。四、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

3、、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六、 教学方法1、朗读体会法 2、角色体验法3、材料补充法4、自主、合作、探究法5、讲解法6、多媒体课件运用法七、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八、 课时安排:两课时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画杨桃)1、齐读课题。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

4、疑。(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设计理念:围绕课题,带问题走进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投影出示思考题: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不会或者不理解的用笔画出来。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师生在一起交流解决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学生提问,小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设计理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三、检查预习情况1、指读生字词。出示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跟读。2、指读课文。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3、

5、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四、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五、布置作业l、熟记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六、板书设计11、画杨桃叮嘱、 想当然、 前排、靠边、 一幅画、 审视、严肃、 半晌、 和颜悦色、熟悉、 教诲、 想当然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

6、文。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提问:(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1)、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2)、再次默读你找出的段落,用-划出你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我画杨桃时的表现。引导交流。(3)、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4)、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5)、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并用下面的句式进

7、行说话训练“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预设学生的回答是(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3学习第四至十七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十七自然段。出示讨论题: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

8、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7-10自然段和13-16自然段两段对话。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两段话,多读几次,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老是提示:带问题走进课文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出示课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2)你能把这些标点符号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在学生充分自主朗读的基础上,指名读,我随机评议:你为什么把上一组句子读得这么响,这么干脆,而把下面一组读得那么轻,那么吞吞吐吐的样子呢?学生可能会会

9、说:第一次看到有人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真是太好笑了,可是到文中“我”的位置上看了之后,没想到真象五角星,所以很不好意思,很难为情等等。2、进入角色,想象说话。同学们,你们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当你坐到我的座位上时,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预计学生会说:这一看,我发现从“他”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这一看,我知道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我知道嘲笑“他”是错的。(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设计理念:【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

10、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生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在这对比朗读、想象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体验。】4学习第十八至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并启发: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师的态度发生变化了。我追问:是哪个词语告诉你的呢?引导反馈,理解词语“和颜悦色”。再让学生“和颜悦色”地读读老师的话,感受老师话中的含义。这句话没有深奥难懂的词汇,因此,我主要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的读,读出老师的“和颜悦色”,读出老师的语重心长。(并相机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背诵提问:(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11、?(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5学习最后十九自然段,齐读。提问:(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白: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

12、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设计理念:【通过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的对比,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四、链接课外,想象拓展,内化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当中因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东西也不同的例子。 (如从高处往低处看,从上向下看等等)。五、布置作业:1、背诵最后两段2、做画杨桃这课的练习册六、板书设计:画杨桃父亲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一生受用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七、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