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7856303 上传时间:2023-02-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聪明的徐文长(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聪明的徐文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滑坡路小学 孙艺教学要求:1. 会准确认读生字词语,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写“徐“和”雀“字。2. 借助抓重点字,通过做动作,理解重点词“欢呼雀跃,怔住”。3. 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借助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学会复述“徐文长巧妙的提水过河”的重点段。4. 通过对比学习,联系上下文,抓动作的不同,体会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巧妙,激发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热情。教学重难点:1. 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借助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学会复述“徐文长巧妙的提水过河”的重点段。2.通过对比学习,联系上下文,抓动作的不同,体会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巧妙,激发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热情

2、。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 介绍“徐文长”,指导书写“徐”,板书课题。今天,我们 一起来认识一位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姓“徐”,教师示范写“徐”,“徐”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左边是个双人旁,右边上盖下,上面的人要写舒展,盖住下面的字。他的名字叫“文长”(指名读名字)。他从小就很聪明,十岁时学问已经相当渊博。(板书课题,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分类整合识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 整体问题:课文写了徐文长的什么故事,让我们觉得他很聪明呢?翻开书130页。2. 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多读几遍。3. 分类整合识字:(ppt)出示词语)

3、(1) 出示第一组词语:考智力 不沾水 怔住了 (开火车读)(2) 出示第二组词语:礼物 桶柄 绳子 (指一个学生读)(3) 出示第三组词语:一声不吭 欢呼雀跃 (指两名学生对比着读)(4) 出示第四组词语:莽莽撞撞 轻轻巧巧 叽叽喳喳(指三名学生读),你发现了什么?(5) 出示第五组词语:要求 勉强 系在(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都是多音字)。着重强调“系”,当它表示关系的时候,怎么读?当它表示绳子在一个事物上打结的时候读什么?(6) 出示重点句:他找来两根绳子,把它们分别系在装满水的木桶的桶柄上,然手将木桶放到水里,双手牵着绳头,轻轻巧巧地走过竹桥,到了河对岸。4. 指导学生概括

4、课文主要内容。(1) 咱们词语读准了,句子读通顺了,想想看,我们刚才读的课文,课文写了徐文长的哪几件事,让我们觉得他很聪明呢?(默读课文,默读可还要一定的速度哦)谁来说说写了几件事?第一件事写了什么?(2) 指导说简洁:谁在干什么?结果怎样?(徐文长过竹桥的事)(3) 你们看,孙老师说的多么的简洁呀,你们能像我这样说说还写了徐文长的什么事呢?(徐文长拿礼物)真简洁呀。(师板书:过竹桥 拿礼物)课文写了徐文长过竹桥,还有拿礼物的事儿,让我们觉得他很聪明。三 学习第一个故事,感受徐文长的聪明。(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1. 伯父的考题中,对过竹桥有什么要求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

5、伯父说的话画下来。2. 指名回答:伯父有些什么要求?3. 评价:你真会读书,找到了伯父说的话。谁把伯父的两个要求读清楚?4. 指名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伯父的要求。5. 全班齐读。(二)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出示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过了竹桥就能得到一份神秘的大礼,孩子们高不高兴呀?你们怎么知道的呢?2.课件点红“欢呼雀跃”。教师评价:瞧,你真会读书,你能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就请你为大家读读这个词。3.在这个词中,有一个生字是这节课要学的生字。教师示范写“雀.雀是一种小鸟,那欢呼雀跃是什么意思,你们读懂了吗?(像小鸟一样欢呼起来)过了桥就能拿到礼物,孩子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呀?(指名答)

6、4.多么高兴啊,可是,后来孩子们又是怎么样了呢?赶快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生自由读)5.师板书:欢呼雀跃 不吭声 怔住了 读了这三个词,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孩子们先是欢呼雀跃,可后来就不吭声了,再后来都怔住了,这是为什么呢?)在课文中找找。6.ppt出示句子: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说孩子们为什么不吭声了?7.师:要是拿很重的东西就会沾着水,咱们能拿多重的东西啊?(只有拿不超过三五斤的东西),三五斤的重量就是我们用的词典的重量。拿不超过三五斤重量的东西,才可能勉强过桥。勉强就是可能过得去,还有可能过去脚就沾了水。8.瞧,这儿有两层意思,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连接起来了。(ppt点红:否则)

7、9.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桥呀?咱们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桥的图片)看到这样的桥,孩子们会怎么想?(预设:担心 失去信心)10.同学们,孩子们看到了这样的桥,全都被难住了,难怪孩子们个个都不吭声了,试着读读这段话。11.(ppt出示句子),师生合作读。12.孩子们看到软软的桥就不吭声了,再看到这个孩子提水过沾了水,孩子们个个都怔住了。为什么怔住了?13(ppt)瞧,这就是那个莽莽撞撞的孩子,你们看,很可惜,他的脚沾了水,怪不得孩子们个个都怔住了。怔住了是什么样子?做做看,惊呆了呀。(指名读这段话)14.看来提水过的思路行不通,伯父要求提水过还不能沾水,这个要求可真(板书:难)(三)学习第四,

8、五自然段。1.徐文长是怎么过桥的?他怎么就过了呢?来,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2.(ppt出示)指名读,找出写徐文长过桥的动作。这一系列动作多么有条理啊。3.徐文长和刚才这个孩子有什么不同呢?(态度不一样,过桥的动作不一样)4.同学们,同样是一个孩子和两桶水的重量,同样还是过那座软软的竹桥,徐文长把木桶放到水里为什么会轻轻巧巧地过去,不沾水呢?(水能减轻两桶水的重量,水有浮力。)5.徐文长利用水有浮力的原理,轻轻巧巧的就过了桥。你们说伯父的考题对徐文长来说难吗?(板书:化难为易)他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会观察,会学习,会思考,敢于尝试)6.借助连接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复述徐文长过桥。7.咱们在面对难题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巧妙的思考,就能将一些很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这就是化难为易。学到这儿,我们不禁感叹这真是一个(聪明的徐文长)他又是怎么取到礼物的呢?咱们下一节课接着学习。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复述徐文长过木竹桥的故事给爸爸妈妈听。2.。搜集徐文长的故事读一读。板书设计:22 聪明的徐文长 善于观察 学习 巧妙思考欢呼雀跃 过竹桥 拿礼物不吭声 (提水过 不沾水)怔住 了 化难为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