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动物儿歌10.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7852507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 动物儿歌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5 动物儿歌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5 动物儿歌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5 动物儿歌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 动物儿歌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动物儿歌10.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教材一年级下 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韩欢教学目标:1认识“蜻蜓”等 12 个字和会正确、规范书写 7 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蜻蜓”等 12 个字和会正确、规范书写 3个生字。教学难点: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一、 猜谜语导入新课1、 猜谜语:小小搬运家,天天运输忙,东西搬不动,大家来帮忙。(蚂蚁)2、 展示蜻蜓、蝴蝶、蝌蚪、蚂蚁、蚯蚓、蜘蛛的图片,学生观察,说一说,生活中都在哪些地方见过他们,他们都

2、喜欢哪些活动?了解什么是益虫,什么是害虫,并说说生活中了解的益虫和害虫。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儿歌 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画本课生字词。2、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文,随机正音。 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首儿歌读给大家听?3、 学生评议4、 谁能觉得我能比刚才的小朋友读的更好?5、 出示儿歌,根据节奏朗读儿歌。6、 指名读儿歌,男女赛读三、再读儿歌 学习生字1、 请同学们再读读儿歌,想一想:这篇儿歌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小动物,他们都喜欢哪些活动,请用横线画出来。2、 全班交流,齐读动物名称两遍3、 听到小朋友的呼唤,动物们纷纷从课文中出来了,他

3、想和大家交朋友,小动物们说,光叫出他们的名字还不行,还要记清他们的样子4、 出示本课所学生字:蜻蜓、蚂蚁、蜘蛛、蚯蚓5、 指名认生字,正音、分析字的结构、组词、造句6、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熟字加偏旁7、 出示:“蜻蜓、蜘蛛、蚂蚁、”交流:你有什么发现?8、 指名说,都有虫字旁。9、 了解形声字:虫字旁一般和动物有关,一看到虫字旁就想到动物的样子,看到另一个字就想到读音,我们把这一类字叫形声字。10、 仔细找找课文中的形声字:蝴蝶、蚯蚓四、 指导写字1、 出示生字:迷、运、造2、 指名认生字、正音、交流识字方法、组词、造句3、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出写字应该注意的

4、地方。4、 学生描红,师相机指导,评议五、 学习课文1、 同学们,动物宝宝该回家了,请你们把他们送回课文中去,你喜欢哪个动物就读那句话。2、 指名读3、 游戏:拍手读儿歌4、 一问一答读儿歌,老师问学生回答什么半空展翅飞?什么花间捉迷藏?什么土里造宫殿5、 换方式读文,老师问学生回答蜻蜓哪里展翅飞?蝴蝶哪里捉迷藏?蚯蚓哪里造宫殿蜻蜓半空干什么?蝴蝶花间干什么?蚯蚓土里干什么6、 同桌互相问答读儿歌六、 拓展阅读1、 了解蚂蚁。2、 蚂蚁是怎样补食物的?3、 仿写句子、学生联系说话。4、 出示范文、朗读了解小动物的活动。七、 课后反思: 今天我教授了动物儿歌一文,课后静静思考,有得有失。为了今后

5、能更好的致力于教学工作,特作教学反思如下:优点: 1、课前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机出示本课小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他们,对小动物有了初步的了解。2、 在识字环节,把生字进行归类,先让学生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认识生字,发现“虫子旁”形声字的特点,以此学习了识字方法。3、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了其他识字教学任务。4、 课后拓展,激发孩子们了解小动物的兴趣。不足:1、识字环节用时较长,以至于后面的拓展环节有些仓促。2、指导书写环节对走之底的应该重点讲解一个,另外两个应该让学生根据老师讲的自己观察、书写,而不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观察少,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节约课堂时间。学生写完应当对写的好的进行展评,以激励其他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3、上课还是有些心急,对于小学生,语速应当慢,一字一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听的清,听得懂。4、拓展环节,自己讲的多,对孩子的引导少,应放手让孩子去说,逐步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